馬雲說:“小老板就是靠文化,靠自己的價值觀來管理這個公司,所以說創始人實際上是這個文化最早出來的基因。你當老板第一天就要培養一種文化,才有可能‘大’,‘大’了以後,文化才有作用。一個企業懂得用文化,它才會成為中型企業、大企業。”
對未來的判斷上可以犯錯,在原則上絕不犯錯
過去的一個多月,我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但這是我們成長中的痛苦,是我們發展中必須付出的代價。很痛!但是,我們別無選擇!我們不是一家不會犯錯誤的公司,我們可能經常在對未來的判斷上犯錯誤,但絕對不能犯原則上的錯誤。
如果今天我們沒有麵對現實、勇於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阿裏將不再是阿裏,堅持102年的夢想和使命就成了一句空話和笑話!這個世界不需要再多一家互聯網公司,也不需要再多一家會掙錢的公司。
——馬雲2011年2月談“衛哲離職事件”的內部郵件
馬雲管理案例
2011年是馬雲創辦阿裏巴巴滿12周年的本命年,這一年也是他和阿裏巴巴的“多事之秋”。2011年2月21日,阿裏巴巴B2B上市公司發布公告稱,董事會已經批準B2B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引咎辭職的請求。
這件事源於2011年1月下旬的某天馬雲收到的一封郵件。其實,馬雲平時並沒有收郵件的習慣,這是阿裏巴巴的員工都知道的。但就那一次,馬雲隨便上郵箱看了看,就發現了一些端倪。
那是在春節放假前幾天,幾個同事在郵件裏討論吃什麼,一個女員工在郵件裏隨口說了句:“他媽的,我還在看一個案子,可能個別員工涉及欺詐問題。”
馬雲頓時感到很好奇,是什麼樣的一個案子會讓一個女孩子張嘴說粗話,馬雲立刻找到那個女員工聊了聊。聊過之後,馬雲意識到這裏麵有些問題,他便立刻找到衛哲詢問,問過之後,馬雲知道了,衛哲和他的團隊很早就知道阿裏B2B平台上存在商家欺詐問題,衛哲也一直在用常規的方式調查、防範、處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作弊的商家比例已經從1.1%降低到了0.8%。但衛哲搞不清楚阿裏巴巴員工和作弊商家的關聯度有多高,當馬雲問他的時候,他也是非常驚訝。
當天晚上,馬雲便將幾個關鍵人物叫到杭州開會。馬雲在會議上認為這件事情鬧大了,他當即決定成立一個調查小組來調查。
調查結果出來後,便有了衛哲與李旭暉辭職的一幕。對於二人的離任,馬雲雖然心痛,但也必須堅持自己的原則。在這件事情之後,馬雲表態說,衛哲這次碰上了阿裏巴巴的高壓線。“這個一亮,誰都跑不掉的。當我發現公司內部的員工對誠信問題的看法居然是可以睜一眼閉一眼的時候,那是大問題。”
2007年B2B公司上市以後,馬雲有意識地抽身於各個子公司的內部管理,他盡量地減少了對公司業務的幹預,他說:“這幾年我花在‘人’身上的時間最多,業務我基本就不太管了。我就幹這麼幾件事:第一,當好這個公司的使命感、價值觀的守門員。第二,發現、培養優秀的領導者;第三,把職業經理人趕出去,要讓領導者有職業經理人的能力,但是不能有職業經理人的習氣。”
如果不是偶然在郵件中看到了那位女員工的抱怨,馬雲也不會知道B2B正在進行反欺詐調查。調查出了結果,馬雲便不會為了顧及私人情感而置原則於不顧。
馬雲說:“做企業不能當俠客,我是公司文化和使命感最後一道關。作為大家信任的CEO,我要做的是捍衛這個公司的價值體係。如果你叫我一聲‘大哥’,我就可以不殺你,那以後,有多少兄弟叫我‘大哥’?我不是‘大哥’。”
回顧自己當時的取舍,馬雲說:“企業家的資源是稀缺的,企業家的兄弟恩情資源更稀缺,但公司出了這樣的事,就一定要有人為此付出代價,為此付出代價的一定是CEO。”當然,馬雲也在這件事情中承擔了責任,用馬雲自己的話來說就是:“我承擔的就是衛哲的離開,這是我在阿裏巴巴11年來最大的痛,因為是兄弟,失去的是親情。”
“這就好比,跟人打架的時候,卸了一條手臂,痛,但不會痛過你把一條好好的手臂砍了,那個更痛。”馬雲對“斬”衛哲是如此形容的。
“文化絕不是強大的口號,文化不是出刊物、出雜誌、做DVD,文化是行為的考核,文化是一場場考核出來的。”在一次演講中,馬雲再次提到了企業文化,他強調,任何人都不要去碰阿裏巴巴的價值觀,不要去觸碰阿裏巴巴的價值觀底線,因為那也是馬雲的底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