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資本管理: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3)(1 / 3)

“我們最早的策略是阿裏巴巴迅速進入全球市場,利用國際資本,迅速開拓海外市場,同時培養中國電子商務市場。當時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炒得很熱很熱,但實際的東西沒有什麼,我們避開中國的‘甲A聯賽’,直接進入‘世界杯’,打入海外市場。我們根本沒有被看作是中國公司,很多美國人用了半天還搞不清楚這是中國的公司做的。我們的時機掌握得不錯,最後美國《商業周刊》通過各種途徑分析出我們在杭州。我們不允許和親戚朋友講任何關於阿裏巴巴的事,不是想保密。那時候和他們講我們要做80年的企業,要做世界上最大的網站,一定會被認為是瘋子,因為那時下個月的工資在哪兒都還不知道呢。

“美國《商業周刊》最後通過外交部、通過浙江省外辦來調查我們、采訪我們,打開我們的門一看嚇了一跳——這就是阿裏巴巴公司。我們二十幾個人就睡在那裏邊,幹啊幹啊。《商業周刊》那時看到我們很吃驚,我們倒是沒覺得什麼,我們是窮人的孩子,苦出身,在他們看來簡直不可思議,在海外已經很有名氣了,有幾萬商人在用的這個網站竟是從這個房裏出來的。我們這一步棋走得很對。”

馬雲管理智慧

節儉不僅是積累財富的基石,同時也是一麵體現一個商人內在品質修養的鏡子。馬雲曾說過:“投資者給你錢的時候,你一定要記得有一天還他,這是做人的品質。”而作為華人首富的李嘉誠,也曾坦言自己是喜歡節儉生活的人:“我的生活標準甚至還不如1962年的生活標準,我覺得簡樸的生活更有趣。”這並非李嘉誠在故作姿態,而是他真實的生活狀態寫照。

李嘉誠的西裝多是穿了很多年的舊衣服,鞋子也是如此,他不講究衣服和鞋子的牌子,隻要得體、整潔、幹淨就可以。在人們的印象中,李嘉誠從不披金戴鑽,他擁有別墅和遊艇,但他一般都是自己開車上下班,偶爾還會坐的士。

在吃飯這方麵,李嘉誠的標準是一菜一湯,或者兩菜一湯。請客的時候,他一般不會饕餮浪費,而是根據客人的人數和愛好來選擇菜肴。多年來,李嘉誠一直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他的消費水平甚至還不如打工的白領。

已故蘋果原總裁喬布斯同樣曾表示過:“開支最省這一原則的重要性無須多言。大多數的企業還沒能做出用戶需要的東西之前就垮了,而其中最常見的原因是他們資金短缺。開支最省幾乎等同於不斷地快速地改進。而事實上,這一做法的重要性還不止於此。開支最省能夠讓一個企業保持活力,這一點跟運動能讓人保持活力乃是同一道理。”

同李嘉誠、喬布斯一樣,比爾·蓋茨作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之一,也十分節儉。比爾·蓋茨的生活信條就是:“一個人隻有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錢,他才能做到事業有成、生活幸福。”

有一次比爾·蓋茨和朋友到希爾頓飯店開會,因為沒有普通停車位了,朋友就建議比爾·蓋茨將車停放在飯店的貴客車位。比爾·蓋茨沒有同意,因為貴客車位需要多支付12美元,他認為那是超值收費。

不要因為這樣,就認為比爾·蓋茨是一個摳門的人,雖然他不願多支付幾美元的停車費,但他肯為公益和慈善事業一次又一次捐出大筆的善款,甚至在2008年他退休之後,將580億美元個人財產捐到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

也許有的人會說“今朝有酒今朝醉”,我自己賺取了財富,那麼憑著我的努力,以後金錢會源源不斷地來到我的手中,隻要讓自己得到享樂就行,沒有必要為了給自己留足過冬的糧食而節儉。世界拳王泰森或許就是這樣一種人,在他處於職業巔峰的時候,一場比賽就能夠賺取數千萬美元,因此被媒體誇張地稱為“世界上最棒的印鈔機”。由於金錢來得過於容易,在台下他忘乎所以,成為“散財童子”,把自己的全部金錢都花在幾個與他有染的美女身上。結果,當他過了職業的巔峰時期後,生活水平立刻一落千丈,變得窮困潦倒,甚至一度淪落到靠在街頭賣唱來賺錢飽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