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軍隊一個排,在英軍軍官觀摩中,輕鬆占領了英軍一個旅久攻不克的陣地。英軍徹底懊悔了,同樣都是美式武器,原來還可以這樣用,原來仗還可以這樣打。
英軍的打法是什麼?他們是漫山遍野地衝上日軍的陣地,像打開了羊圈門一樣,他們用自己的身體去和日軍的火力網死拚,那當然是有多少就能死多少。
同時期英國人的打法,還照搬“一戰”時期的教學大綱。
“一戰”時期,在馬恩河戰役中,德軍第一次使用了他們最先批量製造的重機槍,而英軍還在排著隊向前衝鋒,結果一天之內,德軍就用重機槍打死了6萬英軍。
現在已經到了“二戰”後期,印緬戰場上英軍戰鬥力最好的溫蓋特旅,居然還在使用這種落後的衝鋒打法,怪不得要被日軍打得落花流水,怪不得又要被中國軍隊營救。
這是中國軍隊第二次營救英國人。上一次是在第一次緬甸戰役中的仁安羌,新38師113團團長劉放吾率領1000人解救了7000多名英軍。而這次是在第二次緬甸戰役的孟拱,新38師114團團長李鴻率領主力,救出了英軍一個旅僅剩的500人。
孟麵妮,英軍第三師師長藍纖帶著溫蓋特旅等英軍部隊退出了緬北戰場。
1944年6月2日,114團架起大炮,對著孟拱狂轟,摧毀了日軍的外圍工事,然後士兵突擊,奮力拚殺,接近孟拱。一份資料中這樣寫道:“時間由白天轉到黑夜,又由黑夜轉到白天;距離由一千碼,縮短到五百碼、三百碼、二百碼……五十碼;戰火由炮火、機槍、步槍,進到手榴彈、刺刀、肉搏;敵軍自知麵臨死神,反而鎮靜一些,斷壁頹垣,都成了他們有利的掩護。然而,時間是過去了,空間是緊縮了,困獸猶鬥,又有什麼用呢?”
在張義栻的回憶錄中,中國戰士是在第二天下午5時攻入了孟拱城裏。大批日軍看到走投無路,就跳進了河水中。僅僅在這一天裏,114團就擊斃日軍1500名,俘虜21名。
攻占孟拱和攻占加邁,僅僅相隔10天。而在這10天裏,新38師擊斃日軍軍官高見量太郎以下81名,擊斃日軍士兵400名。這個數字還不包括餓死山中的日軍。
田中新一呢?那個幾天前還站在孟拱城外迎接潰兵的第18師團師團長田中新一呢?他在哪裏?
114團的炮彈一落在孟拱城裏,田中新一就知道大事不妙,準備開溜。可是,往哪裏溜呢?最近處是密支那,那裏中日雙方正在交戰,“逃跑專家”田中新一不會選擇去密支那,否則他還要再跑一次。田中新一決定一步到位,他帶著隨從沿著伊洛瓦底江邊的密林,一直逃到了南部的八莫。
八莫無戰事。
但是,田中新一沒有想到,幾個月後,中國軍隊還會進攻八莫。
孟拱戰役結束後,中國軍隊就將日軍徹底趕出了孟拱河穀,加邁、孟拱、密支那之間的公路鐵路全部貫通。
6月27日,史迪威給新38師發來賀電:“貴師健兒攻占孟拱,戰績輝煌,達於頂峰。”
英軍第三師師長藍敦少將也發來賀電:“孟拱大捷,謹致賀忱,並敬謝協助敝師77旅的美意,此致孫兼師長李團長及閣下之英勇部隊。”
田中新一逃走了,而手下的蝦兵蟹將可就倒黴了。他們化整為零,竄入密林中,等待死亡。
新38師曾有兩名傳令兵,在路上遇到三十多名日軍,一個叫張廣坤的戰士,隻用衝鋒槍打了兩個彈匣,日軍便狼狽逃竄,地上丟棄了1挺機關槍,10杆步槍,15具屍體。
孟拱戰役結束後,在繳獲的戰利品中,有一封牟田口廉也寫給田中新一的書信。牟田口廉也是前任第18師團師團長,現任15軍軍長,也就是英帕爾戰役的指揮官。牟田口廉也在信件中說,要擊滅中國駐印軍,“唯有菊兵團能行之。”菊兵團,就是第18師團。
所有日軍都沒有想到,不但第18師團無法擊敗新一軍,而且加上第5師團、第二師團、第56師團等等部隊,還照樣被中國軍隊打得滿地找牙,被中國軍隊打得狼奔豕突。
經過中國軍隊的連續痛擊,緬北日軍,尤其是第18師團,還有多少戰鬥力?
在孟拱戰役後,中國軍隊繳獲的戰利品中,還有一份第55聯隊寫給第18師團的健康報告。裏麵有這樣的文字:
“因戰鬥持續,始終不能得到休養,部隊半年以來之辛苦加劇,連續一周間陰雨,距敵數十米之第一線戰壕裏,滿浸泥水,不得睡眠,體力之低下推想而可知……增強戰力之方策,尚無具體實施辦法,但為補助兵員營養之不足,應利用餘暇采取野生植物——芭蕉芯、山芋、緬甸新菌——等努力維護體力。”
這份報告裏還有“戰力日趨低下,實已不堪重壓”的話。自從中國軍隊全力反攻至今,已經過了8個月時間。在這8個月裏,中國軍隊幾乎沒有一天停歇過,總是在進攻,進攻,不斷地進攻。在中國軍隊雨點一樣不間斷的進攻中,日軍早就苦不堪言,早就麵臨崩潰的邊緣,他們隻是依靠最後一點武士道精神在強撐著,沒有倒下去。
在新38師114團攻打孟拱的日軍守衛部隊中,第18師團隻有第56聯隊和第114聯隊的殘兵敗將;在新38師第112團進行西通阻擊戰的時候,第18師團隻派出了第114聯隊一部。第18師團有三個步兵聯隊:第55聯隊、第56聯隊、第114聯隊。那麼,第55聯隊在哪裏?
第55聯隊有三個大隊,第一大隊在加邁戰役中,被新22師和新38師11團全殲,剩下的兩個大隊,也沒有多少兵力了。
一份《55聯隊兵員健康狀況報告表》顯示,第55聯隊此時僅有兩個大隊,就是第二大隊和第三大隊,沒有統計第一大隊,很可能是第一大隊被消滅殆盡。
第一大隊在加邁全軍覆滅,即使偶爾有漏網之魚,想要回到田中新一和第18師團司令部所在的孟拱,先要穿過西通,而西通當時已經被中國軍隊占領,而且這是孟拱河穀唯一的通道,所以,日軍隻能迂回奔逃。
緬北那是什麼環境?那是地球上森林覆蓋率最高的地方,日軍要走進這些原始森林,就像掉進了汪洋大海裏。當年中國遠征軍在野人山中遭受什麼苦痛,現在加倍還在了日軍身上。
剩下的兩個大隊,人數加起來才577人。日軍一個大隊1100人,兩個大隊2200人,而現在兩個大隊僅剩下577人,剩下的1600人去了哪裏?都死了。
即使這577人,也大多都是些死老漢病娃,受傷的不算——估計沒有幾個不帶傷的,患有腳氣的142人,患有瘧疾的4人,患有其他疾病的28人,還剩多少健康的?還剩62人。緬北的腳氣病,不是普通的腳氣病,這種疾病很容易就引起死亡。
兩個大隊總計2200人,僅剩下62人還能戰鬥,兵力還不到編製的六分之一。整整一個第55聯隊,剩下的健康人數僅有565人,一個聯隊800人,兵力也是不到聯隊編製的六分之一。
日軍的報告中這樣形容第18師團殘存的士兵:“第18師團在長時間作戰和撤退中,官兵已極度疲勞。上衣破爛,襯衣撕碎,露出背脊;褲子已不成形,大腿、膝蓋露在外麵,拖著透底的皮鞋,滿腳上長著一層‘叢林瘡’。因戰傷、戰病後撤的一群官兵姿態,讓人不堪入目。身體枯瘦如柴,僅僅臉上尚殘留著一絲九州男兒的不屈氣概。戰場缺乏衛生材料,連代替患者破舊衣服的大衣毛毯都不夠用。第一線中隊的官兵,包括中隊長在內,一般不超過30人。甚至隻有軍曹以下十數人者,幾乎都是半病員狀態,可以說全部患有疾病和腳氣病,因此無不訴苦行走困難。每人每天配給大米150克,補給正處於中斷狀態。”
這就是日軍的“叢林戰之王”,這就是日軍王牌第18師團,這就是參與過南京大屠殺的劊子手師團,這就是在淞滬會戰中與新一軍的前身稅警總團交手的常勝師團,居然被中國軍隊打成了這副熊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