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載寒暑,清虛修行從來也不曾懈怠過,冬練三九,夏練三伏,早已過了引氣入體到了練精初期,此時清虛已將日月珠初步煉化收入體內,並開始修習五行法術,由於本來是郎中出身,對於煉丹之術亦有涉獵。
一日,玄理道長召集兩徒弟,說:“我不日將去雲遊,清平早已築基成功,可下山曆練,積攢外功,清虛謹守洞府,不可懈怠修行。”
“謹尊師命。”
第二日,玄理和清平先後下山,隻剩清虛一人,他這一脈本來人丁單薄,門派事物少有分派,此時山上別無他人,樂得逍遙自在。終日除了打坐修煉,就是練習法術,時不時巡巡山,就是玩耍玩耍,換換心情。
這日巡山來到鳳凰峰下一處山穀,穀底下有一座深達幾百丈的懸崖,那崖壁光滑異常,在日光下,如一麵銅鏡般閃閃發光。清虛隻聽師父說過崖下不時有地風吹過,危險異常,估計下麵是條地縫,不過從來沒人下去過,因為即使是元嬰期的修為一不小心也會被地風吹得形銷魂散。
清虛正準備離開此地,突然見一白虎被一黑蛇追著向崖邊跑來,隻見黑蛇長約三丈,粗如水桶,通體烏黑,時不時噴出一團黑霧,顯然是劇毒之物,逼得白虎左右騰挪,險象環生,一步步向崖邊而來。
清虛見白虎通體雪白,甚是可愛,正好還沒坐騎,便想收服於它,遂念了隱身咒,又祭起日月珠砸向黑蛇,卻不知這黑蛇雖未化形,然已有兩百年道行,見一珠子突然砸來,擺起蛇尾把日月珠打飛,連日月珠內剛初步煉化的神識一並打散,落下崖去,可憐清虛修為底下,連此珠萬分之一的功用也沒發揮出來,便被此孽畜弄丟了,不覺大怒,現了身形,使了一個“萬藤纏身”的木係法術,黑蛇周圍突現數十道嬰兒手臂般粗的藤蔓,把黑蛇捆了起來,這黑蛇畢竟功力比清虛高了太多,掙紮了幾下,便掙斷藤蔓,舍了白虎,向清虛閃電般遊了過來,一蛇尾便把清虛打下懸崖,白虎趁這個空隙向山中密林跑去,黑蛇見狀又追了過去。
卻說這清虛被蛇尾打下懸崖,功力不夠,還使不出築基期的法術“騰雲術”,下墜中隻好使出輕身術,希望老天開眼,不要丟了小命。這崖底積著近一米厚的落葉,下層的都已腐爛成泥,氣味腐臭,熏人眼目,但是此時卻救了清虛一命。
等清虛從這爛葉泥層中站起來,滿是都是汙穢,但是身旁不遠卻見日月珠發出淡淡白光,浮在落葉上方,清虛不覺大喜,過去把日月珠收起,見崖底中間真有一條地縫,想起若地風發作,還是會喪命於此,不由心中大苦。
當下四處搜索,找到了一個山洞,此時也顧不得有無危險,直接就進去,這裏麵卻甚是幹燥,清虛當下先用“除塵術”將滿身汙泥除去,在將日月珠重新初步煉化,這才小心奕奕向洞內深處走去。
一路無事,到得洞底,走不過數丈,便發現了一個門戶,清虛用法術試了一下,沒什麼禁製,便推開石門,發現洞內石桌石床石椅俱全,洞壁上還懸著一個劍匣,石桌之上,放著一個七八寸高,三寸來寬的一麵古銅鏡,花紋古樸,背麵還有兩個古篆字“兩儀”,鏡前麵有一個二尺來長,一尺來寬,五寸來高的玉匣。
清虛先打開玉匣,立時看見了一本絹冊,一個戒指,一個玉瓶。絹冊上書《天罡紫籙》,內夾一傳音符,清虛祭起此符,傳音符飛起,待清虛得知前因後果,此符便自燃成灰燼。
原來此處乃上古金仙容成公的洞府,此仙乃散修,飛升之時留下了這幾件寶物,留待後輩有緣之人;《天罡紫籙》是本天書,上卷講述天地之機,造化之源,陰陽之秘,中卷講述各種符籙和仙法妙術,下卷講述煉丹煉器之法和陣法之道。此書乃是八景宮不傳之秘冊,不知怎麼被容成公得到,飛升之時也不敢帶在身上也留了下來。
戒指乃一修真界常見的乾坤戒,隻是裏麵空間奇大而且能存活物,極難見到,實是個寶物。
玉瓶裏麵裝的是十二顆七轉金丹,是容成公仿照《天罡紫籙》中記載的太上老君的九轉金丹煉製,雖不能讓人立地成仙,但是也能大幅提高修為。
劍匣中乃是一把通體銀白的寶劍,麵列七星,上鑲龍虎,吞口以上,鐫著“銀魄”二字。
古鏡類法寶無一不是有大威能,種種妙用,這兩儀鏡功能反射法術攻擊,破碎虛空,探查三界、掩蓋氣息等種種神通,當然你得有足夠的實力,不然也不能發揮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