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怎樣吃肉更健康(2 / 3)

忌:牛肉不宜多吃,最好1周吃1次,每次80克左右。

【相宜食物】

牛肉+土豆=保護胃黏膜

牛肉極富營養,但它的纖維較粗,會影響胃黏膜;土豆含有豐富的葉酸,可保護胃黏膜。土豆與牛肉同食,有利於人體對營養的吸收,還可以保護胃黏膜。

牛肉+香菇=易於消化和吸收

牛肉是溫補性肉類,不上火,可健脾養胃;香菇富含核糖核酸、香菇多糖等,易被人體消化吸收。

牛肉+南瓜=健胃益氣

牛肉營養豐富,南瓜富含維生素C和葡萄糖。兩者同食,可以健胃益氣。

牛肉+生薑=驅寒,治腹痛

牛肉可補陽暖腹,生薑可驅寒保暖。兩者搭配食用,可驅寒、治腹痛。

羊肉

羊肉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能夠補精血,促進血液循環,使皮膚紅潤。其肉質細嫩,脂肪及膽固醇含量比豬肉、牛肉低,可當作冬季進補品。羊肉性溫熱,具有補氣滋陰、暖中補虛、開胃健力的功效。

【適宜人群】

胃寒、氣血兩虛、體虛、骨質疏鬆患者

【不適宜人群】

高血壓、感冒、腸炎、痢疾患者

【選購宜忌】

宜:①新鮮羊肉肉色鮮紅而均勻,有光澤,肉質細而緊密,有彈性,外表略幹,不黏手,氣味新鮮,無其他異味。②小羊肉肉色淺紅,肉質堅而細,富有彈性。

忌:①不新鮮的羊肉肉色深暗,外表粘手,肉質鬆弛無彈性,略有氨味或酸味。變質的羊肉色暗,外表無光澤且粘手,有黏液,脂肪呈黃綠色,有異味甚至臭味。②老羊肉肉色深紅,肉質略粗,不易煮熟,新鮮老羊肉氣味正常。

【烹調宜忌】

宜:①蘿卜去膻法:在白蘿卜上戳幾個洞,放入涼水中和羊肉同煮,滾開後將羊肉撈出,再單獨烹調,即可去除膻味。②米醋去膻法:將羊肉切塊放入水中,加點米醋,待煮沸後撈出羊肉,再繼續烹調,也可去除羊肉膻味。③綠豆去膻法:煮羊肉時,若放入少許綠豆,可去除或減輕羊肉膻味。④料酒去膻法:生羊肉用涼水浸洗幾遍,切片、絲或小塊裝盤,再用適量料酒、小蘇打、食鹽、白糖、味精、清水拌勻,待羊肉充分吸收調料後,再取蛋清3個、澱粉50克上漿,醃幾小時,料酒和小蘇打可充分去除羊肉中的膻味。⑤浸泡除膻法:將羊肉用涼水浸泡2~3天,每天換水兩次,使羊肉肌漿蛋白中的氨類物質浸出,也可減少羊肉膻味。

【食用宜忌】

宜:羊肉中的鈣、鐵、磷含量豐富,而鐵和磷在人體內利用率較高;羊肉中的維生素中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含量較高;其含糖量較低,營養價值很高。冬天吃羊肉可益氣補血,增加禦寒能力。

忌:羊肉燥熱,不宜多吃,建議每次食用50克左右。

【貯藏心得】

買回的新鮮羊肉要及時進行冷卻或冷藏,使肉溫降到5℃以下,以減少細菌汙染,延長保鮮期。

【相宜食物】

羊肉+生薑=可治腰背冷痛、四肢風濕疼痛

羊肉可補益氣血、和溫腎陽,生薑有止痛、祛風濕等作用。生薑和羊肉同食既能去腥膻,又能溫陽祛寒。

【不宜搭配】

羊肉+南瓜=易引起胸悶腹脹,腸胃不舒

羊肉可以補虛,是大熱之物,南瓜可以補中益氣,兩者同食,易使胸悶腹脹,腸胃不舒。

羊肉+茶=便秘

羊肉含豐富的蛋白質,能與茶葉中的鞣酸生成鞣酸蛋白質。這種物質可使腸的蠕動減弱,引起便秘。

雞肉

雞肉味甘性溫,具有補虛暖胃、溫中益氣、強筋壯骨的功效。雞肉含有較多的不飽和脂肪酸,能夠降低對人體健康不利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雞肉中蛋白質的含量較高,氨基酸種類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有增強體力、強壯身體的作用。

【適宜人群】

氣血不足、營養不良、產後無乳、貧血者

【不適宜人群】

高血壓、冠心病、膽結石、膽囊炎患者

【選購宜忌】

宜:新鮮的雞肉肉質緊密,顏色呈粉紅色且有光澤,雞皮呈米色,並有光澤和張力,毛囊突出。

忌:不要挑選肉和皮的表麵比較幹或含水較多、脂肪稀鬆的肉。

【烹調宜忌】

宜:雞肉用藥膳燉煮,營養更全麵。帶皮的雞肉含有較多的脂類物質,所以較肥的雞應該去掉雞皮再烹製。

【食用宜忌】

宜:雞肉對營養不良、畏寒怕冷、乏力疲勞、月經不調、貧血、虛弱等症有食療作用。

忌:雞肛門上方的肥肉塊是淋巴最集中處,儲存了很多病菌和致癌物質,不宜吃。

【貯藏心得】

雞肉較容易變質,購買後要馬上放進冰箱裏。如果一時吃不完,最好將剩下的雞肉煮熟保存,不宜保存生雞肉。

【相宜食物】

雞肉+竹筍=暖胃益氣

竹筍性微寒,可以清熱消痰、健脾胃。雞肉具有低脂肪、低糖、多纖維的特點,與竹筍搭配,可以暖胃益氣,尤其適合胖人食用。

雞肉+栗子=增強人體的造血功能

雞肉可以補脾造血,栗子亦能健脾。兩者搭配,有利於人體吸收雞肉的營養成分,增強人體的造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