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怎樣吃肉更健康(3 / 3)

雞肉+豌豆=有利於吸收蛋白質

豌豆中B族維生素的含量較高,與雞肉搭配,有利於人體對雞肉中蛋白質的吸收。

烏雞+紅棗=補血

烏雞味甘性平,補血功效特別突出;紅棗也是補血佳品。兩者一葷一素,相輔相成,是良好的補血佳品。

【不宜搭配】

雞肉+大蒜=功能相反,性味不合

雞肉+芥末=容易導致上火

雞肉+芹菜=不利於營養吸收

鴨肉

鴨肉寒涼,有滋陰補血、清肺解熱、補虛勞、消水腫等功效。鴨肉所含的飽和脂肪酸量比豬肉、羊肉少,如攝入太多飽和脂肪酸,會形成動脈粥樣硬化,所以,吃鴨肉要比吃豬肉、牛肉、羊肉好。

【適宜人群】

營養不良、病後體虛、低熱、水腫者

【不適宜人群】

病中有傷、寒性痛經、胃痛、腹瀉者

【烹調宜忌】

燉製老鴨時,加幾片火腿或臘肉,能增加鴨肉的鮮香味。

【食用宜忌】

宜:適宜營養不良,水腫或產後、病後體虛者食用。

忌:胃部冷痛、腹瀉清稀、腰痛及寒性痛經之人忌食。

【相宜食物】

鴨肉+山藥=補陰養肺

鴨肉補陰,並可消熱止咳。山藥的補陰作用更強,與鴨肉同食,可消除油膩,同時可以很好地補肺。

老鴨+沙參=可治療肺燥、幹咳

老鴨性溫無毒,有滋陰補血的功效;沙參性微寒,能夠滋陰清肺,養胃生津;兩者功能相似,同食可治療肺燥、幹咳,極具滋補性。

鴨肉+酸菜=滋陰養胃、清肺補血、利尿消腫

鴨肉+桂花=滋陰補虛、化痰散瘀、利尿消腫

鵝肉

鵝肉是一種高蛋白質、低脂肪、低膽固醇的健康肉類。鵝肉味甘性平,無毒,富含不飽和脂肪酸,具有補虛益氣、暖胃生津、祛風濕、防衰老的功效,尤其適合冬天食補,也是中醫食療的上品。

【適宜人群】

糖尿病、食欲不振、氣短乏力者

【不適宜人群】

皮膚過敏、腸胃虛弱、皮膚瘡毒等患者

【選購宜忌】

質量好的鵝肉表皮幹燥,呈白色或淡黃色並帶淺紅色。

【烹調宜忌】

宜:鵝肉要逆著紋路切,才不會嚼不爛。如果鵝肉帶有很多油,就要切除一點,尤其是喜歡清淡口味的人。

【食用宜忌】

宜:鵝肉營養價值高,其蛋白質含量比牛肉、羊肉都高很多;脂肪含量較低,且多為有益健康的不飽和脂肪酸。對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硬化等疾病有一定食療作用。

【相宜食物】

鵝肉+竹蓀=美容養顏

【不宜搭配】

鵝肉+雞蛋=傷元氣、損脾胃

鵝肉+柿子=損脾胃

鵝肉+鴨梨=易傷腎髒

鵪鶉肉

鵪鶉肉含有多種礦物質、卵磷脂和多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可以補五髒、益精血、溫腎助陽,具有補身健體的作用。

【適宜人群】

中老年人及高血壓、肥胖症患者

【烹調宜忌】

宜:鵪鶉肉質非常細嫩,一燒就酥,放在水中燒一會兒肉就散了,也可先將鵪鶉肉炸一下,再燉湯。

【食用宜忌】

宜:鵪鶉補益效果好,可與補藥之王人參相媲美,譽為“動物人參”,男子經常食用鵪鶉肉,可增強性功能,並增氣力、壯筋骨。鵪鶉肉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食物,特別適合中老年人以及高血壓、肥胖症患者食用。

【相宜食物】

鵪鶉+枸杞子、益智仁=治療神經衰弱、增強記憶力

鵪鶉+韭菜=治療腎虛、腰痛、陽痿

【不宜搭配】

鵪鶉肉+豬肝=麵生黑斑

鴿肉

鴿肉含有許多人體必需的氨基酸,易於消化。鴿肉中含有不飽和脂肪酸,有利於膽固醇的分解和利用,防治動脈硬化。經常食用,還具有增強皮膚彈性、改善血液循環的功效。此外,鴿肉對脫發、白發也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適宜人群】

身體虛弱、高血壓、冠心病、神經衰弱者

【不適宜人群】

性欲旺盛者及腎功能衰竭者少吃

【烹調宜忌】

宜:①鴿肉以清蒸或煲湯為最好,這樣能使營養成分保存得最為完好。②想炸出皮脆肉嫩的鴿肉是有一定秘訣的,就是炸前要用薑、蔥、料酒、生抽和老抽醃漬;炸製時要用大火和七成熱的油,放入鴿肉後需端離火,利用油熱浸至剛熟,而後再將油鍋回爐,用大火熱油將鴿肉炸至大紅。

【食用宜忌】

宜:①鴿肉營養豐富,易於消化,對老年人、體虛病弱者及兒童有恢複體力、增強腦力和視力的作用。②乳鴿的骨內含有豐富的軟骨素,具有提升皮膚細胞活力,增加皮膚彈性,改善血液循環的功效。③乳鴿還含有較多的支鏈氨基酸和精氨酸,可促進體內蛋白質合成,加快創傷愈合。

【相宜食物】

鴿肉+銀耳=滋補健身

兩者性味相似,搭配食用,保健效果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