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章 霸王別姬(1 / 3)

項羽的失敗不是因為劉邦的強大,而是項羽自己打敗了自己。剛愎自用是項羽自己打敗自己的一個重要方麵,待人不夠寬容也是項羽自己打敗自己的一個方麵。除此以外,項羽還在哪些方麵自己打敗了自己呢?

情懷美人巾幗千秋在曆史的記載和常人的印象中,項羽都是一個殘暴的人,但是,人們多忽略了項羽的另一麵——他也是一個非常重情的人。

千古佳話而非亡國女色項羽的重情,莫過於對虞姬了。

項羽是一位叱吒疆場的猛將,但是,他又非常重視感情,“霸王別姬”的故事千古流傳。

項羽的妻子是誰,史無明載。《史記·陳丞相世家》載:陳平曾對劉邦解釋自己為什麼棄項羽而歸劉邦時說:“項王不能信人。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據“妻之昆弟”四字分析,項羽肯定有妻子。因此,虞姬隻能是項羽的妾。但經常伴隨在項羽身邊的女人隻有這位虞姬,史稱虞美人。項羽垓下被圍時,虞姬還在項羽身邊。項羽決定突圍唱了一首著名的《垓下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力能拔山啊氣可蓋世,形勢不利啊戰馬也跑不快。戰馬跑不快啊怎麼辦,虞啊虞啊我對你怎麼辦?)據《楚漢春秋》所載,虞姬還和了一首歌:漢兵已略地,四麵楚歌聲。大王意氣盡,賤妾何聊生。(漢兵已經攻占了楚地,四麵都是楚歌之聲。大王的意氣已盡,我還活著幹嘛?)今天的文學研究者都認為虞姬這首和歌是偽作,因為楚漢戰爭時期不可能出現如此成熟的五言詩歌。但不論這首歌的真偽如何,項羽行軍中一直帶著美人虞姬,垓下之圍時項羽也帶著虞姬可為明證。

正因為如此,曆史上留下了一段英雄美人的佳話。

自古英雄愛江山,自古英雄也愛美人。項羽是愛江山,還是愛美人?我看:項羽是既愛江山又愛美人。愛江山,他才南征北戰,陶醉於西楚霸王的寶座;愛美人,他才隨身不離虞姬。

這位虞美人對項羽的失敗是否負有責任呢?

中國曆史上曆來有女色亡國論。夏朝的妹喜、商朝的妲己都成了夏桀、商紂亡國的禍首。實際上,妹喜、妲己隻不過是夏桀、商紂亡國的替罪羊。一代王朝的覆亡曆來原因頗多,無論如何不可能讓一個女人去承擔更多的責任。

虞姬並不是導致項羽敗亡的主因。西楚霸王非常愛虞姬,這是事實;反過來,虞美人也很愛西楚霸王。項羽尚未自殺,虞姬已經自刎。

虞姬為什麼自殺?從她自身來說,第一,無處可逃。項羽都不知道怎麼突圍,虞姬更不用說。第二,不落敵手,劉邦是有名的貪財貪色的人,虞姬當然不願落入劉邦之手。從虞姬對項羽的感情來說,她不願意拖累項羽。

霸王別姬而非姬別霸王有人說:不是霸王別姬,而是姬別霸王。

此言差矣!沒有霸王別姬,何來姬別霸王?

虞姬的結局史書無記載,但是,劉邦肯定沒有得到虞姬,如果劉邦得到了虞姬,呂後還不鬧翻天?既然項羽兵敗自殺,虞姬又沒有下文,可能性最大的是虞姬自刎了。如果這個推測能夠成立,那麼,虞姬為什麼要自殺?理由之一是為了讓楚霸王放開手腳去打,不必因為牽掛她而打不好仗;理由之二是為了在項羽兵敗之後不致落入劉邦之手。

中國曆史上的帝王美人,在帝王亡國之後,另嫁他人者不少。很少有美人為了帝王去自殺。但是,虞美人很可能為項羽自殺了。因此,項羽雖然在戰場上失敗了,但是,他在情場上沒有失敗,至少他和虞姬的感情並未失敗。

話說回來,虞姬對項羽的失敗也不能說全無影響。

霸王別姬之時,正是楚霸王“四麵楚歌”之時。本來,“四麵楚歌”是劉邦瓦解項羽軍心的一計。當時劉邦還沒有完全占領楚地,為了瓦解項羽的軍心,劉邦用張良之計,搞了個“四麵楚歌”,讓楚地士兵齊聲大唱楚歌,以示劉邦已經完全占領了楚地。此舉大大加速了項羽兵團的解體。

在此危急存亡之際,項羽至少應當召開一個禦前會議商議軍機大事,不知是此會未開,還是開了此會司馬遷沒有寫,反正沒有這方麵的任何記載。不僅《史記》沒有,《漢書》也沒有。如果項羽此刻連禦前會議都沒有開,卻還要與虞姬兒女情長一番,那他多多少少有點為情所累了。不過,話說過來,項羽在如此時刻還惦記著虞姬,也不枉虞姬為他殉情了。

人們在曆數中國曆史上的各個“紅顏禍水”之時,從來沒有人提到過虞姬,就是對虞姬與項羽關係的最好評價。

因為,在各種史書的記載中,項羽從未因為虞姬而荒廢軍國大事;虞姬也從未因自己得寵而要求項羽去為自己做某事。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霸王與虞姬的愛情故事流傳千古。

項羽重情莫過於對虞姬。“霸王別姬”還是“姬別霸王”長期以來為人們爭論不休,但是,叱吒風雲的項羽對虞美人這段綿綿情意卻千古流傳。

28.寬嚴失度袒護親情如果說項羽鍾愛虞姬是愛情,那麼,項羽對項氏宗族的特殊感情就是一種了。項氏作為世代楚將的名門望族,在反秦起義中不少同族人隨同項羽一塊兒奮戰。其中,項羽最重視的就是項伯。

項伯四罪當誅項伯是項羽的堂叔,鴻門宴時擔任項羽的左尹。左尹是楚國官名,“尹”在楚國官製中是丞相,“左尹”就是左丞相。這個職位是一個相當高的職位。對於西楚國來說,這實際已經是副總理級待遇了。

但是,此人屢屢幫助劉邦,當在必誅之列。可是,項羽卻始終沒有誅除這個項氏敗類。

第一件事,鴻門宴前夜,項伯私訪張良,泄露了重大軍事機密,項羽竟然不予追查。

第二件事,鴻門宴上,項伯以劍護衛劉邦,使範增、項莊的刺殺劉邦計劃未能實現。這兩件事前後關聯,都有項羽政治幼稚的因素在內,而且分量很重。但是,顧念項伯是自己的堂叔應當是重要原因之一。如果換成他人,誰敢在大戰前夜私見敵軍?如果真有人為了私交夜入敵營、夜見敵將,誰能保證他不會受到項羽的嚴厲處罰?項伯之所以敢於在大戰前夜私見張良,就是因為他知道項羽重情念舊。對他這個官居高位的堂叔不會給予什麼嚴厲的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