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理想,春暖花開30(1 / 3)

二、人生若隻如初見·相知

當初,我申請和君商學院如果說是一種誤打誤撞的機緣巧合,那麼,經過這段時間的接觸了解後,我不得不感激命運對我的恩寵。因為,在這裏我找到了太多值得珍愛的東西:真情摯義的友誼、誌同道合的願景、備受尊重的理想、無私分享的胸襟……這些都使我越接近越喜歡,越了解越不舍。我想,現在是自己回答為什麼要入學和君商學院的最佳時機。

首先,開闊視野。我一直對“如何對企業進行有效管理”和“金融市場”非常有興趣,但由於專業課程的壓力很大以及沒有明確的讀書方向,導致我從來都懶得去讀相關的專業書籍,聽相關的專業課程。而和君商學院不僅每周都有一次“實踐+理論”的大型講座,還提供了一套“管理+金融+法學”的書單。這些都是我這個非科班人士現階段的迫切訴求。在和君商學院裏,大大小小的講座不下百場,講座主題也是琳琅滿目,而如此近距離地與大師對話,討論極其新鮮的商業原生態案例,怎能不使人心儀呢?

其次,結交同誌。同誌是指“誌同道合的人”。我認為同誌是比朋友更具同一價值觀、理想信念的人。如果說朋友可以泛泛而交,那麼同誌就一定要認真思考,謹慎決定。當自己首次看到和君谘詢的文化精神(水的精神)、追求風範(卓有識度,圓融會通)、“三度修煉”(態度決定命運、氣度決定格局、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和“人生如蓮”的思想時,當自己看到和君商學院的願景和“視為天使,尊為棟梁”的成才理念時,我被深深地打動了。同時,我也疑惑這些理念能否會實現,是不是隻是一種契合人心的標語。進入和君商學院兩個多月的時間,我已深深體會到了這些理念在大家心中激起的共鳴。無論是上幾屆師兄師姐無私無我的分享,還是這一屆同學敞開心扉的交流,大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精神“裸奔”這一需要彼此信任、彼此理解的方式。我不禁感慨,能夠有這樣一群有理想、有激情、有勇氣、有智識的同誌是何等幸福!

再次,堅定理想。小學老師曾經讓我們不止一次地寫過一篇作文《我的理想》,而每次寫作文,我都會換不同的職業來寫,直到把自己知道的全部曆數一遍。這並不是說我沒有堅定的理想,而是因為我小時候太貪婪,想做好多好多事情,而且我也相信自己能夠做到。然而隨著自己慢慢長大,我已經不敢輕易再談理想,覺得那是一個不切實際的笑話。成長教會了我們很多道理,也讓我們變得實際。但是,少了夢想的支撐,生活就少了很多的激情。進入和君,當大家都在自豪地討論理想、規劃願景的時候,我被一種久違的激動包圍。原來,我還年輕,還有追逐理想的機會和能力,這不禁使我為之一振。當生活有了一些不確定和挑戰性,我的鬥誌就會被肆無忌憚地激發,學習的欲望也呼之即出。

最後,忠於信任。如果有一個日理萬機、叱吒商場的人從百忙中抽出時間就為了問你一句話“能不能堅持下來”,我想任何人都會感動吧!這個人就是先生。從來沒見過哪次麵試會像這次的麵試一樣,隻是問了你這樣一個問題,這不禁讓我覺得這個谘詢公司有了些許孩童的稚嫩與單純,他居然會相信一句口頭承諾!在這個信用消費過度的時代,如果有人願意相信你的一句口頭承諾,並願意給你提供一個難得的機會,這是一件多麼讓人欣喜若狂的事情啊。誰會忍心讓這份信任落空,讓這份童真丟失呢?

三、衣帶漸寬終不悔·惜緣

一年金期,並非遙遙無期。和君商學院定是有了這樣一種對學生認真負責的態度,才會有了“入學作文”這道獨特的亮麗風景。如何規劃學習和成長,如何與同誌相處,如何發展“金陵十三班”,在入學伊始作一番思考定然要比渾渾噩噩、糊裏糊塗地空耗時間好得多。

1.學習計劃

每1~2個月精讀一本管理類專業書籍,如德魯克的《管理:責任、任務、實踐》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羅賓斯的《管理學》,《組織行為學》,《麥肯錫傳奇》,《高盛文化》,巴菲特的《巴菲特致股東的信》,《摩根信劄》等,建立自己的專業知識架構,做詳細的讀書筆記,並整理出知識架構。另外,還要泛讀一些文史類書籍,如《產業史》與德魯克的《旁觀者》《管理思想史》等,輔助理解管理學大師的思想。除了讀書,看一些金融、管理方麵的紀錄片,如《大國崛起》《華爾街》《公司的力量》等,從宏觀的角度了解金融業的曆史和發展趨勢。在和君商學院,不僅有每周一次的大課和五屆商學院論壇,還有二十四節氣和君商學係列講座、四季和君職業成長係列講座和許多由同誌、和君合夥人、企業家舉辦的講座。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資源充分利用起來,那麼,我相信肯定是一筆巨大的知識財富。

2.成長計劃

首先,要養成良好的作息習慣。在大學裏,熬夜已經成為大家的通病,我覺得這是最需要糾正的一個壞習慣,以後要堅持每天11點半睡覺,早晨6點半起床,中午午休半個小時,保證一天的工作都是精力旺盛的。其次,每周都要鍛煉身體,方法可以多樣化,但是每周都要保證鍛煉時間不低於10小時。再次,做好時間管理,講究生活平衡,把事情安排好,不能拖欠,不能一味地亂忙。最後,還要不斷提升自己的修養和氣質,靜思己過,莫論人非,與人為善,與他人交流時要學會營造一種融洽的氣氛。

3.與同誌相處

與同誌相處,貴在真誠,既能真誠地傾聽他人的心聲,又要有表達自己想法的欲望,有精神“裸奔”的勇氣。針對一個問題,可以辯論,但絕不能升級為人身攻擊,因為君子和而不同。有人沮喪,就組織大家一起實施愛心轟炸;有人歡喜,就第一時間把這份喜悅傳遞給每一個人。如果每一個人都能夠開誠布公,我想這個集體就會變成一個無堅不摧的鋼鐵壁壘,任時間也無法撬動它的牆腳。

4.班級建設

與其他班級相比,“金陵十三班”是一個新誕生的集體,作為班委一員,我會竭誠與同學們把這個異地班建設好,為以後的和君南京班持續發展提供有益的啟示。一次北京之行,讓我們感受到了和君的集體凝聚力,也讓我們意識到了“三灣改編”的必要性。借鑒“匪三班”的年度計劃,我們針對南京班的情況,製訂了“金陵十三班”的年度計劃。現在,這一計劃正在一步步地落實和完善中,希望我們開學兩個月時的混沌局麵能夠逐步扭轉,以證明先生創辦南京班這一決策的英明。班級製度建設好了,接下來的工作重點就是如何讓大家真正地融合到這個集體中,如何激發大家的熱情。我想,進行幾次精神“裸奔”、讀書交流、話題辯論是不錯的選擇。我相信,每一個誌願加入和君商學院的人,都是有熱情、有活力的,我們隻要多嚐試幾種方式,就可以讓大家放開胸懷,融入和君。

鑒於此,我想到了屈原的“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壯美詩篇。的確,追尋理想之路,道阻且長。但有和君相伴,我相信,催發出的那份勇氣與自信絕不會如流星般稍縱即逝,而是如日月般輝光永存。

《易經》指引,求學和君

[1](和君商學院第五屆學員,東南大學碩士研究生,供職於中國移動)

《易經》蒙卦:“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瀆,瀆則不告。利貞。”意思是,學習是如此重要的事,不是老師求著你學,是你求著老師學,同樣的問題第一次老師會告訴你,如果一而再,再而三地沒有禮貌地亂問,你心未到,是在褻瀆老師的工作,那老師還和你講什麼?學習要正心誠意,耐得住寂寞!蒙卦把學習講得如此透徹,與和君商學院的精神暗合,蒙卦的六爻也為我規劃在和君商學院的學習提供了很好的框架。

一、困蒙

蒙卦的六四爻:“困蒙,吝。”意思是人在安逸的環境裏,會迷失目標,既怕失去已有的東西,又不甘眼下狀態,希望生命更有力量。這正是我在報考和君商學院之前的狀態。在現在的企業工作了八年,從一無所有的留在城市的農村學生,到有了妻子、孩子、房子和車子,生活很厚待我。按著這個軌跡走下去,會一路平靜,倒也不錯。但是我的內心卻是另一番狀態,平靜中的無力感折磨著自己,時刻希望著生命更有色彩,我似乎在積蓄心中的能量,或者等待一個機緣,讓自己重新啟程。

今年得知商學院招南京班的消息後非常興奮,因為從私塾的時候就聽說過先生與和君,了解先生與和君仰望星空的理想和腳踏大地的實幹,一直心向往之。激情被重新燃起,所以我一邊工作,一邊認真準備麵試和筆試的每一個環節。

二、發蒙

蒙卦的初六爻:“發蒙,利用刑人,用說桎梏,以往吝。”意思是開始學習時,老師一定要強調紀律,告訴學生這是嚴肅、重要的事,別吊兒郎當,如果你做不到,說明你心不誠,那我就沒必要在你身上浪費時間。所以我特別理解先生對和君學子的各種嚴格要求,同時我也一直嚴格要求自己。很欣慰,根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我還沒有一次違紀記錄。我承諾:我會一如既往,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向和君致敬!

和君是一家文化底蘊深厚的公司,值得我們如此喜愛。我曾有機會到公司參觀,一進大廳就被高高的書架和清澈的荷花池吸引,會議室的名字又是如此富有寓意,比如“和光同塵”。後來又閱讀了《三度修煉》、《高手身影》、和君的種種報告等等,對和君更生喜愛。用“知行合一”詮釋這種精神是最合適不過的了。

三、包蒙

蒙卦的九二爻:“包蒙,吉。納婦,吉,子克家。”意思是學習要立誌高遠,廣泛涉獵,多聽長輩的教導。

和君倡導精神“裸奔”,希望每個人都坦誠自己的內心。我是在父親“好男兒,有擔當”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幼時看的第一本小說也是《嶽飛傳》,從小就希望成為能文能武、堪當大任的人。八年工作,理想似已經被深埋在心裏的某個角落,但是一直沒有消失,我想這就是生命的意義,不甘平庸。在同學們的身上,我都看到了這種精神,氣質相近的人容易形成氣場,置身其中,生命的能量會互相激蕩成長。

誌高遠,致廣博。和君商學院一開始就為我們製定了管理、產業、資本和國勢四個專題,每個專題都有一個龐大的體係。入學以來已深感壓力,但壓力就是動力,我會盡力不錯過任何一次大課,精心選擇參與二十四節氣的講座。先生和老師們的教誨,是順利踏進這四個專題大門的捷徑,“師父領進門,修行靠個人”,課前課後自己還要有更多的努力。

四、見金夫

蒙卦的六三爻:“勿用取女,見金夫,不有躬,無攸利。” 意思是學習就不要急於享樂,見到有經驗的資深人士,不去躬身求教,你還等什麼呢?

和君有這麼多專業精深、經驗豐富的師長,是任何科班商學院都不具備的極優的求學環境,王立老師、宋思勤老師、許寧老師等等,他們的講座,都讓我受益匪淺。可是什麼才是躬身求教呢?不是帶著耳朵甚至帶著心聽聽講座就可以了,我得事先有準備,帶著問題去聽課、去請教。這方麵,我需要做的還有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