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理想,春暖花開30(3 / 3)

帶著天使的翅膀走踏實的路

[1](和君商學院第五屆學員,對外經貿大學碩士研究生)

一、前路漫漫,明燈初現

大三那年,第一次知道和君商學院,是因為三屆的招生宣講。一個在香港某投行工作的學姐特地回對外經貿大學做宣講,學姐淡定、從容、內斂卻充滿激情的狀態,在我心中種下種子:和君商學院,應該是一個很有意思的地方。

兩年後,我研一,在對外經貿大學第五年。簡曆上有了幾家世界500強企業的實習經曆,每一家都比前一家更“牛”,每一段都比前一段更“炫”,我見了不同的人,聽了很多的故事,也不斷地思考。兩年不長,但我成熟了很多,我自認一直用力地生活,因為我總是看到職場裏三十幾歲的女人拋來羨慕的目光,我總是聽到“趁年輕好好珍惜”這樣的告誡。我想,好吧,也許二十幾歲真的是最好的青春年華。所以,我願意相信很多東西、願意嚐試,我對自己說,二十歲到三十歲,要酣暢淋漓地過,允許自己不斷地試錯。就這樣,這兩年,我的目標從最初的出國到就業再到最終迷迷糊糊地讀了研——唯一一個不在計劃中的選項。我至今仍相信,痛痛快快地去經曆,沒有錯。

從遼西一個小城市來到北京,上大學算是第一次離家。在對外經貿大學度過了自己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的這五年,我已然長成一個典型的對外經貿大學女生:樂觀開放、勤奮努力、無所畏懼。可我也像多數對外經貿大學的“公主”們一樣,不斷奔跑卻忘了為何出發,表麵聰明機靈卻從未獲得期望中的安全感。我們都有一種彷徨和迷惑:為什麼我們如此努力,卻總是陷入一種境地——被人崇拜,成了所謂的“牛人”,遊離於各種麵試場合,在各種名企實習,積攢著各種經曆,終日“I know what I want”掛在嘴邊,卻從未真正地心安?

這個時候,和君的名字再次出現在我的生命裏,它的一句話點醒了我:“底蘊的厚度決定事業的高度。”在申請和君商學院的過程中,我將自己在對外經貿大學幾年的經曆梳理如下:曾經,我的確付出了汗水,我的付出也有所得,但所得越多,泡沫越大,生怕哪天泡沫破裂,將躲在泡沫中的自己重重地摔在地上。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我感到恐懼,可前路是如此不清晰。和君像一盞明燈,這盞燈照出了真實的陰影,也照出了我走偏了的那條路:我們一直在緣木求魚,從未思考出發的理由,之所以不心安,是因為不踏實。沒有真正地修煉就去演練,自然打不出漂亮的組合拳,甚至會走火入魔。

因為不想做一個沒有根的人,不想再盲目地追逐,所以來到和君,正心誠意地想要找到一群更優秀的人,收起鋒芒,以終為始。

二、前路清晰,踏實地走

加入和君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未來想要做一名合格的管理谘詢師,幫助中國的民營企業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在和君麵試候場時,我遇到一位創業者,通過跟他的交流,我更加堅定了我從事管理谘詢行業的決心。他告訴我,在創業的過程中,他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係統學習的經曆,也沒有在一家成熟的大公司工作的經曆,所以沒有辦法係統地思考也不知道成功的企業是怎樣做的,自然無法做每一個創業者每天都在做的複雜的決策,因而時常感到迷茫。我一直覺得他這類人是中國經濟未來的中堅力量,我個人也佩服這些人年輕創業的勇氣,我想要幫助他們,他們也需要我們的幫助。我能夠在高等學府接受係統的商學教育,一路走來都非常幸運(加入和君也是眾多我所經曆的幸運的事中的一件),我想要做一份從幫助別人的過程中獲得成就感的工作。我不是絕頂聰明的人,但是一路學業的順利從一個側麵證明了我的學習能力。就個人性格而言,我喜歡能夠最大限度發掘潛能的工作,我清楚自己是擅長“講故事”的,我講的故事別人愛聽,我喜歡與人交際交流。

基於以上的思考,我加入商學院前就對自己有一個職業規劃:進入一家國際化的管理谘詢公司,幫助世界範圍內已經很規範的企業解決困擾它們的問題,同時也是整個行業最前沿的問題。在此5~8年間積累經驗、鍛煉係統思維的能力,同時關注中國本土的公司和中國經濟發展的形勢,之後以自己的經驗幫助中國的民營企業做大做強,尤其是助其在全球化競爭中找到自己的地位。現在大陸的谘詢業規範程度的確有待提高,但是這隻是個過程,我一個人不可能改變行業,任何個人都不可能改變行業,但是我想先要看懂這個行業存在的意義和行業特點再加上對自己的了解,訂的目標就會是相對合適的。我也一直在為這個目標做著努力。和君谘詢是本土谘詢的領軍人物,它在迅速發展著,它的原生態案例對於我們一直西化的教育模式和知識體係是個很必要的補充。

和君也是很好的指路人,在申請和君的過程中我們已清楚地知道怎樣完善自己的知識儲備,建立好自己的係統性思維。我們都能聽明白,之後便隻要堅持去做就好。

加入和君兩個月來,自己身上已經發生了很多改變:

其一,開始讀哲學。重新拾起買了很久但一直沒讀的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英漢對照)。此書確實是經典,文字簡練、淺顯易懂、中英文表達都十分地道。

其二,開始有意識地運動。開始了每周一次拉丁、一次爵士、一節瑜伽課的鍛煉大計。這是一直計劃但沒做的事中的一件。運動給人帶來的快樂是不可替代的。揮灑汗水,是極為享受的一件事。拉丁給我活力,爵士增加氣質,瑜伽讓人冥想思考、探索身體和精神的極限。我喜歡這些非競技的運動,不與別人比,更注重自身的愉悅和放鬆。

其三,每日關注財經新聞。四班同學們輪流值班整理每日財經要聞。學習商學五年,隻是不定期關注自己感興趣的財經新聞,知道其對建立business sense(商業意識)的重要性,但是並未形成習慣,現在每周四我都要值班整理新聞,每天都會收到同誌們的要聞郵件,和大家討論,共同激勵。

其四,思考問題更周全。做了班委,在班委會議中總能學到很多東西。在學校沒怎麼做過學生工作,但在和君,很多兄弟姐妹都是學生工作中的佼佼者,且多數比我年長,其思考問題的方式和個人的經驗都給我很多幫助。和君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豐富的人生感悟。他們性格各異卻因對和君文化的某種認同走到一起,我們隻有求同存異才可能共同走下去,而之間的不同,往往最能磨煉我們的心智、開闊胸懷。這樣的集體,有天然的催人成長成熟的力量。

在商學院的一年恰好是我學生時代的最後一年。針對自身的情況,我製訂了如下學習計劃:

讀史、讀哲學、讀管理、讀接地氣的原生態案例;

利用好學校的圖書館資源,精讀和君書單中的書,尤其補充自身欠缺的史哲知識,提高人文素養和思維能力;

每次大課必到,課後消化知識,以每次大課內容為主線,建立一個完整的學習框架;

結合大課,有針對性地進行深入研究探討,在分享和展示中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工作技能,如演講技巧;

對原生態的案例整理消化,變成自己的存貨,彌補實踐經驗的不足。

接下來的暑假,除了每日讀書鍛煉外,複習CPA,為求職做好準備,開始挑書單中的一些書精讀(暑假時間有限,求職季將臨,先讀書單中管理方麵的經典書籍)。

這樣的狀態真好:傾聽自己內心真實的聲音,放慢腳步,接地氣地學習、做事,自信地做自己,愛與被愛。我發現自己就像這篇作文一樣,拋卻華麗的辭藻,開始寫寫樸實的文章。

三、一年相伴,一生同行

隻有先做好人,才能做對事。學會做一條“潛龍”,沉潛內斂,收起鋒芒,這是兩位班主任老師對我們的期望。四班的兩位老師都是深諳沉潛之道的智者。誌捷老師的職業發展達到了一般人難以企及的高度,可他總是對過去的輝煌輕描淡寫;趙陽老師在第二次沙龍上給我們講了這樣一句話:“同學們,商學院對我們是‘視為天使,尊為棟梁’,我們不能隻用天使的翅膀劃過天空,更要學會做棟梁,要用腳步丈量大地。”我深有感觸,知道這也正是我個人最欠缺的東西。

加入和君商學院前,四屆學長曾經跟我說:“加入和君,別問收獲,踏踏實實做點不計回報的事,當你回味時,會發現你得到的遠比預期多很多。”過去的這兩個月,從申請到加入,開學典禮兩次沙龍也都已經過去。這兩個月,自己走完了ACCA 14門長跑,去最喜歡的公司Bain實習,六門期末考試,閃電戀愛又分手,與之伴隨的是和君開學典禮節目的籌備和參演,加入“牛四班”的班委參與班級各項活動的組織,和四班的兄弟姐妹在共同努力中相識相知。我並不是沒有過過緊張充實的日子,相反,在對外經貿大學五年,我常忙得“不亦樂乎”,但是,在和君的這種踏實感和歸屬感是從未有過的。作為“牛四班”的生活委員,我希望做好班級的潤滑劑,成為強大的後方,讓同誌們學得快樂、玩得盡興。

未來的一年,我們每個人和“牛四班”這個集體都會麵臨很多挑戰,我們怎樣互相激勵紮實基本功?我們如何克服倦怠保持激情?我們如何互幫互助?我們如何麵對學習、工作和生活的平衡?我們如何求同存異,相互理解?一係列的問題都是不可避免的,但我相信我們會堅定地一起走過這將改變命運的這一年。我也堅信,商學院隻是一個起點,未來漫漫人生路上,我們都會因這個標簽而相聚,為這個標簽而奮鬥。像“牛四班”同誌們彼此承諾過的那樣:有求必應,竭盡真誠。

“生命在於折騰,經曆就是財富。”我常常這樣說。如果你覺得這句話幼稚,我希望自己能一直保持這種“幼稚”,用單純得不能再單純的眼光去看紛繁的世界。22歲,我的人生才剛剛開始,對於未來,我當然懷著諸多不切實際的幻想,從未走出象牙塔的我,不管比同齡人成熟多少,眼神中總是有一絲青澀。我一直vision一個場景,十幾年、幾十年後,我們和君商學院五屆聚會,各自帶著自己的孩子,給他們介紹一堆很有意思的“怪蜀黍”、“蘿莉阿姨”,給他們看開學典禮的視頻,並且跟他們講,他們的爸爸媽媽年輕時比他們想象的更瘋狂,更酷,告訴他們,他們的爸爸媽媽是怎樣踏踏實實而又酣暢淋漓地生活的。那將是多麼有成就感的一個瞬間!人生最大的成就也就在於對自己有個交代吧。

在和君,讓我們攜手同行,用一個個小小的夢想拚湊大大的希望,尋找一種生活的意義,竭盡真誠,有求必應,踏實地瘋狂,瘋狂地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