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沒意識到自己的心態是那麼的驕傲,陳老師罵我:“你別覺得自己多麼牛。”我一開始不以為然,還心想,我每次都是微笑對人,我沒覺得自己牛啊。但其實,我的心卻沒有做到這一點,我的心總是擺得高高在上,而我自己竟然一丁點兒都沒有感覺到,我簡直就是驕傲到已經麻木的地步了。
曾經,我認為讀過四書五經,知道一些典故和語錄就是成熟;我認為在捐款箱裏放上100元錢就是關愛他人;我認為在學生會裏鬧騰幾次獻血、捐贈就是心懷天下。我現在才發覺,我思想上某些方麵是那麼小那麼小的一個小姑娘,一個任性、胡鬧的小丫頭,我隻認識到了很多事情的表象,卻沒有認識到很多問題的實質。讀聖賢書,我隻讀到字,我沒讀到意啊。
陳老師告訴我,先生您很賞識我的天資,一直在關注我,對我很有期待,也說我這個孩子懵懵懂懂。陳老師自己的手機裏隻有幾十個商學院同誌的電話,那其中就有我的。我對不起你們,我讓你們失望了。
很早以前,我看過一部電影《四根羽毛》,故事的主人公自以為是,犯了嚴重錯誤,結果被所有朋友鄙夷,被女友拋棄。但是,他痛定思痛,決心悔改,最後用自己的行動證明了自己的變化。他能做到的,我也能,我不會在同一個地方跌倒兩次。
過了今夜,我要長大。
《世說新語》裏有周處除三害的故事,我第一次讀的時候就很感動。一個人真真正正要下決心改變自己是相當需要勇氣和毅力的。我今天真正切身地理解了這個故事,周處是那麼一個有著高強本領的人,他尚且能拋開驕傲,拋開麵子,痛下決心,改過自新,何況我乎?
做學生幹部的時候,我經常對下級的學生幹部說:“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不要找理由,錯了就要認,錯了就要改。”今天我對我自己說:“錯了就是錯了,錯了就沒有理由,錯了我就認錯,錯了我就會改。”
晚上,張輝在MSN上安慰我說:“沒畢業的不一定就沒有學到精神,畢業的也不見得就是認同和君的觀念。”我說:“不管別人怎麼樣,我錯了就是錯了,我認錯。”
陳老師說:“則珊啊,這是先生和我特意為你設的局啊。你能在這個局裏醒悟,就是我們最大的欣慰。”我說:“陳老師,我何德何能,讓先生和您為我費這麼多心啊!”
陳老師,一晚上都很耐心地教育固執的我,打了很多比喻。他說我像聰明而又自負的成才,說我像需要五指山、煉丹爐反複錘煉的孫悟空,說我像硬度很高但需要淬火的一塊鋼。我真的很感動,陳老師打了這麼多個比方,他是何其的耐心、何其的善良,相形之下我是何其的無知、何其的浮躁。
先生,您和陳老師與我非親非故,不過是萍水相逢。若是換了別人,完全可以當麵對我點頭微笑,背後對我不屑嘲諷。可是,您卻選擇了這樣一種方式,來教育我,來點撥我,除了感恩和感謝之外我還能說什麼呢?
我羨慕那些能夠畢業的同誌,他們拿到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張證書。但是我想,其他的同誌應該也會羨慕我,是您用心良苦地親自給我上了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我這個黃毛丫頭真是三生有幸。
先生,我知道您每天都很忙,很累,您多注意身體和休息。從我第一次聽您說話起,我就感覺,您精神裏寄托了太多當代中國有誌之士的理想,您身上承載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的期望。您要多保重,不光是和君,還有很多的事業等著您挑起大梁。
我知道您很喜歡對聯,其實我平時無事的時候也喜歡寫寫詩,寫寫對聯。你是江西人,這副對聯是我今晚為您寫的。
上聯:贛江深,深千尺,好似先生苦心孤詣設迷局;
下聯:廬山偉,偉萬仞,宛如丫頭真情誠意仰和君。
橫批:沉潛待發
和君,我很遺憾我與和君商學院的緣分戛然而止,但是這一次,我真正明白了,做事應為和,做人當為君。而且這種和、這種君,不是我高興時就和、就君,任性時就由著自己的脾氣來,而是應該把這種精神貫徹我的一生的。如果我真能在精神上與和君達成共鳴,我想緣分就在延續。
即使是離開,也要讓我帶著和君的色彩獨自上路。
先生,再向您說一聲對不起,再向您說無數聲“謝謝您!”
此致
敬禮
聞則珊
王明夫回信:
則珊好!你的來信讓我感到很欣慰。你在成長!
第一次麵試我就覺得你是一個優秀的、能為父母和親友帶來無限榮光的孩子,你這樣的孩子,是我這樣一個愛才如命、惜才如金的老師一眼就能喜歡上的學生。以優異成績考入複旦大學,以優異成績保研到北京大學,以出色的能力擔任學校社團領導和金融班的班長,單這些就夠了,足以證明你是Superstar級的天之驕子。所以和君沒多考慮就把你錄取了,所以開學典禮的時候刻意安排你為老師獻花,所以春節時候還會問起是否回成都了,所以跟你們班老師說聞則珊這孩子天分好,很有培養潛質,多注意觀察和引導,所以經常觀察你在論壇上的作業和回帖看你究竟聽懂了多少,所以在是否讓你畢業的問題上反複權衡、費盡思量……
很遺憾,最終我還是決定不能讓你畢業,說白了,你這樣的牛人不夠和君商學院的畢業資格,盡管有很多進入了畢業名單的人遠沒有你優秀。你這樣的學生牛人我見多了,說得不客氣點,這種學生牛人(北大人居多)中,很多人都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表麵很光鮮,名校、專業、成績、簡曆、社團,甚至在求職中過五關斬六將謀得了萬眾豔羨的工作等等,而實際上這些牛人遠沒有準備好擁抱美好生活、走向成功人生的基本素質。對這些學生,我的基本心態是:我喜歡他們的優秀,祝福他們的未來,但從來不指望他們能夠擔當什麼大事、實現什麼大義。所幸的是,他們天資過人,青春年少,還有的是時間去經曆、去磨煉、去自省、去準備。
關於你在和君商學院的表現,我給你說幾點印象:第一,盡管你的專業很對口,學校考試成績很好,但你對金融和商學的理解很膚淺,或者你的態度不夠在乎,所以沒把自己的深入理解表達出來。第二,你對班集體和同學,就像袁朗說成才的那樣,太見外。在祝賀入選畢業生的祝賀詞中,和君對大家說的最後一句話是這樣的:“請大家記住,人生中有一件事情很重要,那就是需要懂得擁抱!不懂得擁抱的人,不是因為無知和孤僻,就是因為冷漠與荒寒!想來也是上帝的作弄,天資好、學曆高、知識多的人每每容易墮入無知、冷漠與荒寒的黑洞,這是讀書人一生中的最大危險。比如說,無知、冷漠和荒寒到了都不會擁抱的地步!我們這群人,離畢業分手的時間僅剩最後12天了,請你想想,這12天中,為這個集體、為這群同誌做點什麼吧,哪怕是僅僅做出投入和擁抱的姿態。再不做,後悔都沒時間了。或者,我們會後悔一輩子把你添列為和君商學院首屆畢業生中的一員!”
關於是否讓你畢業,我仔細斟酌過,覺得還是不讓你畢業為好。如果你不在乎,畢業不畢業你都無所謂,那麼讓你畢業對你也沒啥意義。如果你在乎,輕易就讓你畢業了,反而你會覺得該得到的自己當然能得到,好像得到自己在乎的東西是生活中天經地義的事情;如果不讓你畢業,能讓你有一次檢視和自省機會,我認定,這樣一次檢視和自省,比讓你畢業,對你的人生有意義得多。所以,最後狠狠心,決定不予畢業!
你的來信,之所以讓我欣慰,就是我看到了自己的良苦用心沒有白費,看到了聰明的則珊在成長,看到了一個自視很高、表麵光鮮的牛人終於向一個謙虛的、誠懇的、有真情的可愛孩子回歸!
從此我們可能一生都不再有機會見麵,你將來即便榮華富貴也與和君或我個人無關,我們並不期待著你苟富貴勿相忘,多少回報點什麼。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那樣良苦用心呢?無他,我們所做的一切,隻不過是盡一個教師的本分而已!
聞則珊的回信:
先生:
您好!我沒有想到您這麼快就給我回信了,在辦公室讀您的信又一次讓我熱淚盈眶。先生,謝謝您!這次失去遠比讓我得到對我的影響更大,使我收獲更多。
看了您給我發的優秀畢業報告選讀,我感到汗顏。為什麼我會如此的不謙虛、不在乎、不懂得感激?我的確需要深刻的反省和自責。做人遠沒有我想的那麼簡單,不是保持一顆善良、正直而又清高的心就是做好人,就可以任著自己的性子來。我以前是個可愛的小姑娘,好奇地睜大眼睛在學、在努力,但是,殊不知我在不知不覺中,在這幾年的順風順水中,我已然把自己變成了一個冰雪女王。
這一跤,我摔得好,摔得太是時候,我已經到了必須用心去麵對自己的不足,下決心去糾正自己人格弱點的時候了。您給我上的這一課,我會牢記一生,受用一生。
先生,我真的感覺自己很幸運。您那麼忙,那麼多事要做,您還有時間這樣用心地教育每個孩子,實在太難得。而我竟是這樣的幸運兒,這是何等的幸福。是您用一顆廣博、溫暖、良苦的心喚醒了我的內心。
我想我並不是壞孩子,也不是個知錯不改、執迷不悟之人。如果我真是個壞孩子,是個不知道好歹,不懂得“聞過則改,善莫大焉”之人,先生是不會這麼地愛護我、教育我,在臨近結束的時候還專門給我上這一課。我這幾年光注意外表的裝點,不注意內心的修煉,使得自己誤入歧途。高中時,我是那麼踏實地在學習,一點時間也不放過,一個小問題也不讓它溜走;本科時,我是那麼努力地在生活,白天盡自己最大的努力把社團從瀕臨瓦解帶成了史上最好的一屆,晚上寢室熄燈後,一個人站在樓道裏挑燈夜讀。可是,然後呢,我卻躺在所謂的成績上麵沾沾自喜,不可一世,在您說的“星光大道”上流連忘返,一步一步偏離了生活的原點,一步一步迷失了自己的內心。
相比您的心靈,我的心實在是幼稚到令我無地自容。
一日為師,終生為父,您就是以一顆慈父般的心在努力地把我拉回到人生的正道上來,您是用這次的不予畢業來促使我成熟起來。而您根本就不圖我的什麼回報和感恩。在和君這個家裏我是個頑劣的孩子,我犯了錯,我理應離開家,學會成長。但是有一天,我還是希望能以某種方式重新回來。
先生,您在信裏說也許我們此生不會再見麵,可是我想對您說,我們此生一定會再相見。我知道自己沒有資格向您提要求,但是我還是想說,先生,我能和您有個約定嗎?
10年、20年甚至30年後我想再來找您。那個時候我希望站在您麵前的則珊是一個真正人格健全、金玉其外也金玉其中的則珊。到那個時候,我不敢向您炫耀什麼或者證明什麼,我隻是希望能夠對您說一聲:“先生,則珊改過了,則珊真正想過了、做過了,則珊沒有讓先生的苦心白費。”
我期盼著能有這麼一天的到來,也希望先生終有一天能給我這麼一個機會。
再次用十二萬分的愧疚向您道歉,也再次用十二萬分的感激向您和和君祝福!
此致
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