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4章 尊重上級的健康心態(2)(1 / 3)

那麼,作為下級怎樣向上級提忠告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呢?

忠告上級要做到獻其可,替其否要多從正麵去闡發自己的觀點,多提建設性意見、建議,去代替反麵的批駁與否定。 上級作出的各項決定,一方麵反映了他的才能和智慧,但另一方麵又體現了他的權威和尊嚴。如果下級當麵直接頂撞和反駁他,就會挫傷他的尊嚴和權威,往往引起他內心的不滿和反感,從而把工作上的分歧上升為感情上的衝突。這時,直接的對抗顯然是不明智的。

“先肯定,後否定”不失為一門有效的藝術

所謂“先肯定,後否定”,在這裏是說,下級在向上級提出忠告時,首先要肯定上級決策、意見中的合理部分,然後再策略地否定上級決策、意見中的不合理部分,或者先肯定其動機是好的,然後指出事情的結果不好,以引起上級的深思和警覺。

“先肯定,後否定”符合上情。上級的決策、意見不可能一貫正確,也不可能一貫錯誤。首先,就上級的同一決策、意見而言,往往有合理部分,也有不合理部分,通常是合理部分較多,而不合理部分較少。其次,就上級的整個決策和意見的鏈條而言,往往有正確的決策和意見,也可能有錯誤的決策和意見,通常是正確的決策、意見占多數,而不正確的決策、意見占少數。我們提意見,就是要先去肯定同一決策、意見中的合理部分,再去否定這一決策、意見中的不合理部分;就是要先去肯定正確的決策、意見,然後再去否定錯誤的決策和意見。

下級向上級提意見,如果一開口就是否定,或者是隻否定不肯定,盡管有時就其否定的內容來看可能是對的,卻往往達不到預期效果,不能順利被上級所接受。

這裏應該指出的是,在運用“先肯定,後否定”的方式時,必須把“肯定”和“否定”統一於同一對象,而不應把兩者分開。一是不要先去肯定別的上級的決策、意見的合理性或正確性,再去說明這個上級決策,意見的不合理性或不正確性;二是不要先去肯定外單位上級的決策、意見的合理性或正確性,再去說明本單位上級的決策、意見的不合理性或不正確性。這種分離式的“先肯定,後否定”,會給你的上級留下這樣一種印象:你認為他不如其他上級,本單位上級不如外單位上級,你是在抬高別人,貶低自己的上級,是在瞧不起他或他們。濫加比附,很容易傷害上級的自尊心,是在自我毀滅忠告效果。

讓上級覺得正確結論出自於自己

對上級的錯誤和失誤提出忠告時,還可以采取這樣一種方法:不直接去點破錯誤、失誤之所在,而是用征詢意見的方式,向上級講明其決策、意見本身與實際情況不相吻合的根據,使上級在參考你所提供的資料時,自己得出你想要說出的正確結論。這是忠告的最高藝術,是不諫而諫,達到了“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境界。

人們對於自己得出的看法,往往比別人給他的看法更加堅信不移。因此,我們要想使自己的想法被上級接受,在許多時候應該僅僅提出建議,僅僅提供資料,而其中所蘊涵著的結論,最後留給上級自己去考慮。這比越俎代庖,硬把自己的意見往上級頭腦裏塞,效果要好上千百倍。

勿求“立竿見影”

實踐中有這樣的情形,有時從內容到方式,忠告基本上都是正確的,但還是未能被上級所接受。遇到這種情況時就不要去強求“立竿見影”。人們的思想表現為一個複雜的認識過程,接受或改變一種認識,需要經過肯定、否定的思維矛盾運動,不可能像立竿見影那樣簡單而迅速。我們向上級提出忠告時,不要急功近利,期望值不要搞得過高。既要講究內容的正確性,方式的妥當性,又要有耐心,允許上級有一個認識過程,不能操之過急、求之過切。“急性病”違背了人們的認識規律,超越了上級的覺悟程度和認識程度,強迫上級就範,往往欲速則不達,反而會把事情弄糟。何況,有時我們忠告的內容也不一定準確,方式也不一定恰當。

7.同領導爭辯時的健康心態

身在職場,誰都不可避免會與領導發生爭執。這時,請記住以下原則,或許對你會有所幫助。

要看準時機

在你提出異議之前,可先向領導的秘書打聽領導此時的心情如何,有無重大的事情需要考慮。如果領導心情很糟或正在考慮個業的發展大計,那你就不需要提出要求。那樣會使領導反感。

此外,如何領導正急務纏身,或者午飯時間已到,而他卻仍然忙忙碌碌,這時你也不要去找他。還有領導正準備休假或度假剛剛返回時,你也不要找他。

時機把握的好壞,可以決定你的異議對他影響的深淺程度。

必須心平氣和

如果你沒有控製住自己的情緒,以致帶來一場爭吵,既傷害了自己又傷害了領導,弄得大家都不愉快,這樣隻會把事情弄砸。

必須把問題說清

有些劇烈的爭論其實都是盲目的,雙方並不明白對方心裏想的是什麼,大家都蒙在鼓裏,爭吵了半天還沒有結果,這時不妨把自己的觀點或建議寫在紙上,讓領導考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