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章 職場競爭中的生存智慧(1 / 3)

感歎懷才不過是通病

似乎每個地方都有“懷才不遇”的人,這種人有的確實懷才不遇,因為客觀環境無法配合,但為了生活,又不得不屈就,所以痛苦不堪。雖然有時千裏馬無緣遇到伯樂,但這種情況主要還是自己造成的。自以為有才華的人常常自視過高,看不起能力、學曆比他低的人。可是,社會上的事很複雜,並不是你有才能就可以得其所。別人看不慣你的傲氣,就會想辦法修理你。

而另外一種“懷才不遇”的人根本是自我膨脹的庸才,他之所以無法受到重用,是因為他的無能,而不是別人的嫉妒。但他並沒有認識到這個事實,反而認為自己懷才不遇,到處亂發牢騷,大吐苦水。結果呢?有的辭職,有的外調,幹的還是小職員,有的則還在原單位繼續“懷才不遇”下去。

大多數時候,我們會高看自己的能力,同時也容易把別人看得很低,也就是我們習慣用自己的優點去對比別人的缺點。一旦有了這樣的心態,在公司就很難融入集體,總是覺得別人不如自己,覺得別人過於庸俗。

老子說: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即使你真的是能力高於別人,在現代社會如果學不會協作,那也是成不了大氣候的。更何況,這世上真正被人們稱為天才的智者本就不多,我們自己的懷才不遇更多的隻是一種錯覺吧。有了這種錯覺,就不願意踏踏實實地做小事,“敬業”二字,自然也就不會放在眼裏。一個不敬業,不願與人協作的人,又怎麼可能被委以重任?這樣的人又怎麼可能不懷才不遇?

是金子就會發光的,才華是不可能被埋沒的。世間有伯樂,你就是自己的伯樂。

A和B畢業於同一所大學,而且也是幾乎時進入同一家企業的同一個項目組。在最初的一兩年時間,別人看不出他們有什麼區別,但項目組的其他成員和上司卻早已清楚A與B的不同的工作方式和處世風格。A是一個樂觀積極的人,他總是在遇到困難時積極尋求解決的辦法;而B很聰明,善於預見問題並在問題出現後說明與自己無關。幾年的工作中,他們一直是同學、朋友和搭檔。但幾年後,A是越挫越勇,而且也在這個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同事和上司都很看好他;B則養成了知難而退的習慣,總是得意於自己的小聰明,但也因此受到上司的批評,同事們也不喜歡他,工作也沒有什麼提高,從未能獨當一麵,在生活上也是很不如意。

為什麼在相同的條件下,A伴隨著困難迅速成長起來,而B則麵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呢?相似的教育背景、相似的企業環境、相似的成長曆程,由於個體的不同,他們之間產生了相當驚人的差距。由此看來,個體的不同是造成這種差異的根本原因。這其中起主導作用的並不是個人的才華,而是每個人對待工作和生活的不同態度。

不可否認,有的人確實會因為環境或者其他的原因,而暫時不能得到施展才華的舞台,但這並不是就可以大發牢騷、怨天尤人,感歎“懷才不遇”的理由。我們常說“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何不把這當做努力的動力,積極地做好準備,一旦機會降臨,你就可以大有作為。“懷才不遇”往往是一種消極的工作態度,這種態度對工作有百害而無一利。“懷才不遇”感覺越強烈的人,越把自己孤立在小圈子裏,無法參與其他人的圈子。這樣一來,顯然不利於工作。因此,這種心態千萬別帶到公司去。

要記住,“懷才不遇”是失敗者的借口。誠然,這社會上有許多不公平的事,而打破它的方法,是加倍地努力,以求出頭,使自己更富有能力。長期抱有“懷才不遇”的偏見,隻會使人變為真正的外強中幹。

讓你的工作無可挑剔

職場競爭其實就是工作態度和工作能力的競爭。如果一個人能夠通過努力,把自己的工作做到無可挑剔,那麼,他不僅僅不會被競爭對手所打倒,而且還會備受領導的青睞和重用,這樣可說是收到了不戰而勝的效果。

讓你的工作無可挑剔,就意味著要把工作做得很完美。這需要很高的敬業精神及非常認真的工作態度,同時還要做事一絲不苟,對待小事和對待大事一樣謹慎。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河。”生命中的大事皆由小事累積而成,沒有小事累積,也就成就不了大事。人們隻有了解到這一點,才能懂得關注工作中那些以往認為無關緊要的小事,培養做事一絲不苟的美德,成為深具影響力的人。是否具備這項美德,足以讓生命產生天壤之別。

每一位老板都知道這項美德多麼少見,找到願意為工作盡心盡力、一絲不苟的員工是多麼困難的一件事。不良的作風在公司四處蔓延,而無論大事、小事都盡心盡力、善始善終的員工卻極為罕見。

盡管我們進行了多次社會改革,但思慮欠周、漫不經心、懶惰成性等惡習依然泛濫成災。在龐大的失業和無業隊伍中,有相當多的人或多或少沾染上了這些毛病。他們如果不能意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並且努力加以改正的話,往往無法得到一份令人滿意的工作。即使得到了工作,也會被那些能一絲不苟工作的人擠出工作崗位而失業。

“適者生存”的法則並不是僅僅建立在殘酷的優勝劣汰的基礎上,而是基於傾心敬業、認真工作這一原則的,它是絕對公平原則的一部分。若非如此,社會美德如何能發揚光大?社會又如何能取得進步?

有一位退休的老員工告誡他剛參加工作的兒子說:“無論未來從事何種工作,一定要全力以赴、一絲不苟。能做到這一點,就不會為自己的前途操心。世界上到處是散漫粗心的人,那些善始善終者始終是供不應求的。”

有許多老板,他們多年來費盡心機地尋找能夠勝任工作的人。這些老板所從事的業務並不需要出眾的技巧,而是需要謹慎、朝氣蓬勃與負責的態度。他們聘請了一個又一個員工,而這些員工卻因為粗心、懶惰、熱情不足、沒有做好分內之事而頻繁遭遇解雇。

許多人無法培養一絲不苟地傾心於自己工作的作風,原因在於貪圖享受,好逸惡勞,背棄了將本職工作做得完美無缺的原則。

有一位年輕人幾經努力終於進入了一家很不錯的公司。但在具體工作安排上,員工管理部門為他安排了幾個工作崗位,他都不滿意。有的崗位他勉強留下了,也是漫不經心地工作。結果是,不到一年,他便被公司辭退了。

不知道什麼樣的工作才能滿足這個年輕人的要求,他可能要為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而永遠地找下去,直到人老體衰什麼都幹不了為止。

現實中這樣的年輕人不少,他們認為成功者都碰到了好機會,卻不知道成功者其實是從幹好每一件小事開始的。

他們甚至也不知道職位的晉升是建立在忠實完成工作職責的基礎上的。事實上,如果你不盡職盡責地完成你的工作,你在老板眼裏就永遠不會獲得價值的提升。但與此相反的是,很多年輕人在求職時常這樣問自己:“做這樣平凡的工作,會有什麼發展前途呢?”但是,巨大的機會往往蘊藏在平凡而低微的職業中。

一個人成功與否,取決於他是否做什麼都力求做到最好。成功者無論從事什麼工作,他都絕對不會輕率疏忽。因此,你在工作中必須以最高的規格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必須做到最好,能完成100%,就絕不隻做99%。這種工作作風與你的工資毫無關係,因為任何一個從事工作的人都應該把自己視為一位藝術家而不是工匠,應該永遠抱著熱情與信心去工作。

隻要你把工作做得比別人更完美、迅捷、更準確、更專注,你就永遠不會被淘汰,你就能在職場競爭中永遠立於不敗之地。

總比他人幹得更出色

每個職場上的成功者都是在現有條件下幹得最出色的人。

如果你想在公司裏獲得最優秀員工那樣的成績,辦法隻有一個,那就是比其他員工更積極、更主動地工作。

在許多人的潛意識裏,總認為公司屬於老板,自己是替老板打工的,再有熱情,再有業績,得好處的還是老板,與己無關。存在這種想法的人很容易成為“按鈕”式員工,天天按部就班地工作,缺乏活力,有的甚至趁老板不在就沒完沒了地打私人電話或無所事事地遐想。這種想法和做法是在自毀職場前程,今天的失業大軍中有很多就是這種被淘汰下來的人。

任何時候,在任何情況下,你都要使自己成為最看重自己事業的人,最關心公司經營狀況的人。所以,作為員工不要吝惜自己的私人時間。除了自己分內的工作之外,應盡量找機會為公司作出更大的貢獻,讓公司覺得你物超所值。

另外,任何工作都存在改進的可能性,搶先在老板提出問題之前,已經把答案奉上的行為是最得老板之心的,因為隻有這樣的職員才能真正減輕老板的精神負擔。工作交到老板手上後,他就不用再為此占用大腦空間,可以騰出更多的精力思考別的事情了。

西方一位著名企業家曾說:“我欣賞的是那些能夠自我管理、自我激勵的人,他們不管老板是不是在辦公室,都是一如既往地勤奮工作,從而永遠都不可能被解雇,也永遠都沒有必要為了加工資而煩惱。”

可以說,那些在事業上做得比別人更好的人都對自己要求非常嚴格,而不用別人來強迫或督促。要想達到事業的頂峰,就不能僅僅在別人注意你的時候才裝模作樣地好好表現一番,任何真正的成功都是厚積薄發、積極進取的過程。

要想達到事業的頂峰,你就要具備積極主動、永爭第一的品質,不管你做的是多麼普通、枯燥的工作,都要做好自我管理,把工作做到位。隻有這樣,你才有機會成為最優秀的員工,因為勇於負責、令人信任始終是成功人士的特質。

隻有積極熱情地工作,才會獲得幸運之神的垂青。要善於尋找一切工作的機會,積極主動、超額圓滿地完成老板交給你的任務。這樣一來,你不但可以成為一個最優秀的員工,甚至可以成為一個優秀的管理者。

提升自己不被別人超越

職業能力是企業發展的動力,也是自己參與職場競爭的最大本錢。員工隻有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才能使自己在職場中立於不敗之地。但是,沒有哪一種能力是萬能的,可以適用於各種職業。因此,每一位員工必須清楚自己必須具備的能力,以及促使自己表現非凡的能力。

一個剛剛畢業的新職員往往比那些懶於學習的老職員更受老板歡迎。同樣,如果他在工作中不勤於學習,他也會被擁有最新知識的人所取代,這就是職場優勝劣汰的規律。所以,要想在職場中站穩腳跟,就必須認真地對待工作,在工作中總結經驗,學習最新的知識,並把它應用於工作中。隻有這樣,你才能不斷地獲得成長,為自己規劃出理想的職業生涯。

在一個公平的社會裏,有的人之所以獲得重要角色,是因為他們已經具備必要的能力。假如你的職業生涯計劃包括工作升遷,就要有勝任新工作的能力和能夠迅速取得新能力的方法。為取得新的能力,你必須豐富一些個人的成長經驗。

聰明的員工會掌握每個機會學習、發展技能以及尋求挑戰的任務。與其依賴公司或全憑運氣,不如自己想辦法。

一位在職攻讀機械學位的飛機技師克裏斯總結上述觀點說:“雖然我的工作不能說十分穩定,但我希望這份訓練能幫助我在這裏待得久一點,如果不能,它也能幫助我找到另一份工作。”他因為能控製自己的前途而降低了對未來的恐懼。

今天,新知識、新技術層出不窮並加速出現,每一位員工必須不斷在學習中成長,才能生存下去。要想成為一個優秀的員工,樹立終生的學習觀是必要的。商業時代很多擁有某種專門技術的人常常顯得知識狹窄,這種僅在技術方麵片麵發展的趨勢是非常不合適的。在很多職業中介機構的名錄裏,登記著無數受過教育的失業者的名字,其中的大部分人都是因為自己沒有進一步發展的能力而被人超越,最後丟失了原有的工作。每個人既有的知識和技能很容易過時,因而隻有“不斷自我更新”才能避免工作上出現危機。

工作每天都有新情況、新挑戰,每天都要麵對新事物,學習與工作相伴,工作就是學習。能夠適應工作,實現自我而不被淘汰,靠的是實力,而實力來於自身。雖說現代社會的機會很多,但要是不願學習的話,也必然會逐漸落後於社會。隻要天天學習,就會天天有進步、天天有機會,工作才會富有生機。

員工要想成為上司欣賞的人,還必須重視企業的各種培訓,並給予積極的配合。因為企業培訓的目的就是要使員工成為知識豐富、業務熟練、愛崗敬業的人,成為企業的中流砥柱,並借此增進員工之間的團結精神及相互間的依賴關係,逐步形成自己的企業文化。

總之,你如果能夠不斷提高自己,就不會被別人輕易超越,你就不用擔心被淘汰出局,就會擁有一個光明的前途。

解讀核心競爭力

一個人沒有專長很難成功,但除了專業技能之外,成功還需要很多條件,這些條件就是你的“競爭力”。

核心競爭力之一:學曆

所謂學曆,主要包括學校、科係、學位。若本身學曆不高,一個補救方法是出國留學或報考國內碩士班,用最高學曆“勾銷”先前較差的學曆。尤其是現在國內研究院所廣開大門,從“碩士在職班”到“產業碩士班”,想要拿個好學校熱門科係的碩士學位,各種渠道多元暢通。另一個補救方法是選擇學曆門檻較寬的工作,例如部分服務業、成熟期的科技公司,或西北的地方企業。由於在人才競爭上處於劣勢,對學曆也不敢要求太高,不妨先在這類工作中累積一定的資曆,因為“資曆”要比“學曆”更管用。

核心競爭力之二:證照

除了法律、會計、醫療等行業要有證照才能執業,目前包括金融業、信息業、房地產業、美容業、餐飲業、健身業這幾個行業,以及製造業的環衛部門,也都逐漸走向“證照化”。如果你的學曆條件較差,專業證照可有效彌補學曆的不足。

在校期間所培養的專業,隻是你踏上專業之路的第一步。許多行業所特有的專業技能,學校無法提供,隻能在工作實踐中學習。所以,在最初的“學徒期”,薪水待遇是其次,學習機會才最重要。要把工作當成學校的延伸,把主管和資深同事當成自己的良師,像海綿般虛心學習,這樣專業技術的“馬步”才紮得穩。過去所謂“一技之長”,現在成了“一技之短”,因為單一技能的人才過剩,如果能跨領域培養多重專長,將迅速拉開你的領先距離。

核心競爭力之三:聽說讀寫算能力

聽說讀寫算,是每個人從小就要培養的基礎能力,從生活到工作都離不開這幾種能力,但新生代在這方麵卻有“退化”的現象。很多主管抱怨新進員工的電子郵件詞不達意、不知所雲;行銷主管也發現年輕一代雖然創意十足,但連像樣的文案都寫不出來。除了傳統的聽說讀寫算,辦公室軟件的運用,也成為新的基礎能力要求。很多企業以為新生代都是計算機內行,招聘條件通常不會注明要熟悉辦公軟件,等到錄用後才發現,不懂Power point、Excel的新人竟然為數還不少,有人甚至連用Word繪製簡單的圖表都不會。

總之,文字表達能力、溝通表達能力、外語能力、數字能力、邏輯思考能力、辦公室軟件運用能力,是你不可小看的職場基礎能力。

核心競爭力之四:表達能力

不論你是工程師還是業務員,任何工作都需要做報告的能力,要懂得如何進行一場會議,要會做基本的企劃提案。在工作上要能創新思考,遇到問題要具備分析解決的能力,對外部客戶要掌握服務的技巧、具備良好的說服力。一名外商銀行主管表示,他用人一定用國外留學歸國的MBA,因為即使是國內名校出身的商學院研究生,上台做報告的表現也普遍欠佳,又如何去跟客戶提案?

核心競爭力之五:好性格

“性格決定命運。”這句話用在新人求職上,再貼切不過了。很多企業主管領教過“草莓族”的不能吃苦耐勞、抗壓性與挫折忍受度低、缺乏小組合作精神、忠誠度與責任感低、追求卓越的成就動機不足,因而在新人的篩選上,更加重視性格特質。雖然科技業用人,基本上是技術掛帥,但在產品研發過程中,經常要不眠不休完成使命。因此,工程師的毅力與抗壓性很重要。在服務業,性格特質更決定了服務質量,多數服務業都希望員工具備細膩敏銳的同情心、陽光般的熱情開朗與親和力,以及不厭其煩的溝通協調能力。

核心競爭力之六:經驗的曆練

跨國公司栽培高級人才,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輪調”,讓你在不同部門與國家之間培養閱曆。曆練的多寡,決定你究竟可成大器,還是一顆小螺絲釘。對社會新人來說,包括社團活動、打工實習、校內外比賽、海外遊學、項目研究,都是極為有用的曆練。而對職場新手來說,對於上司交辦的高難度的陌生任務,不可視為畏途,反而應該積極爭取參與各種項目,以及外派出差的機會,給自己更多的職場曆練。

核心競爭力之七:豐富深厚的人脈

人脈往往會在你意想不到的時候,提供你意想不到的一臂之力。但是,“貴人”不會無端從天上掉下來,平時就要勤於耕耘,而且眼光不要“看高不看低”。人脈是一種相互牽連的“共榮”關係。在你利用別人前,要先創造自己的“可利用價值”,一定先有付出才有回報。此外,人際關係學的另一門功課,在於建立包括與同事、主管、部屬、客戶的一係列良好關係。就算不是朋友,至少不要樹敵,以免卷入複雜的辦公室政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