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各分東西(2 / 3)

淩家祠堂建在京郊一半山腰處,一道六遲寬的青石地板彎延至半山腰處,兩旁植有參天鬆柏,迎麵一座三丈高八丈高用青石兼青花瓷堆砌的外牆,從黑漆大門進去,迎麵的五間大廳,三間抱廈,內外廊簷,全塞滿了淩氏族人。

淩芸是女兒身,又是出嫁女,卻是不得進家族祠堂的,隻能一個人呆在自己的屋子,繡繡花,練練字。

葉家人祭完祖後,也就馬不停蹄地趕到淩家,剛好瞧到祭完祖回來的淩寬夫婦。

與淩寬夫婦談了近一個時辰,雙方總算初步達成協議。待過完大年,兩家一道去順天府,請京兆伊王英豪主持雙方義絕儀式。葉家歸還淩芸嫁妝,而淩家則不再追究陳梁袁三家刺殺淩峰的事兒。

陳氏也拿了一份自擬的義絕書,但卻被梁寬夫婦毫不猶豫地撕毀,武氏冷笑一聲,說:“義絕文書早已擬好,沒必要再改動了。若葉夫人不同意,我不建意帶著這些證據去禦前打官司。”

陳氏當下就沒了聲音,葉家同意義絕,那梁陳袁三家便可無事,否則,這事兒若真捅到禦前,葉家與淩家必定義絕,梁陳袁三家還得受聖上申飭,說不定性命都不保。

見這時候,陳氏還想使作捶死掙紮,葉泰真恨不得甩她兩巴掌,這個蠢貨。如今淩家掌握了道義,又捏住了葉家的命根子,葉家根本就沒有與淩家談條件的資格,這蠢貨還妄想與人家講條件,真是蠢得可以。她難道看不清形式,淩家能給他們談判的機會,已經是格外開恩了。否則隻要淩峰一句話,梁陳袁三家煙飛灰滅是遲早的事。到時候淩家與葉家義絕,那更是名正言順。還由得著她這份粉飾過的義絕書?

元宵一過,轟動帝都的葉淩兩家義絕的事兒,讓所有人大跌眼鏡。不知情的人大呼淩家霸氣,暗笑葉家太過軟弱,居然由著淩家牽著鼻子走。但因永昌伯世子爺淩峰簡在帝心,又是今上親口承認的天子門生,又是太子派的中堅力量,如此威名遠播的禦前紅人,自己的姐姐被婆家欺負了若不吭聲,也太不像樣了,強橫些倒也符合權勢勳貴的脾性。

倒是葉家倒黴催的,有這麼個厲害的姻親,你不趕緊抱緊大腿,還為了家族利益舍棄媳婦,也難怪淩家會如此決絕。

隻是讓人意想不料的是,京兆伊王英豪,不但準許了葉淩兩家離婚,甚至還把淩氏肚子裏的孩子判給女方,這就讓人大呼不可思議了。

一些好事之人四處打聽事情原由,京兆伊王英豪理直氣壯地道:“自從淩氏孩子上身日起,一切保養花費皆由淩家所出。葉家毫無付出,如何有資格要這個孩子?更甚者,當日大難臨頭之際,葉夫人舍棄淩氏,便舍棄了孩子,如何還有顏麵再要這個孩子?”

更讓葉家難堪的是,葉淩兩家才走完義絕程序不出三日,宮中就傳來消息,靜思殿的孫貴妃感染風寒,不治而亡。貴妃所出的四皇子年幼,由新晉封的貞妃撫養。

而貴妃娘家忠義伯孫家,也被人告發結黨私營,並以刺殺欽差視同謀反的罪名,奪去爵位,發配邊疆,永世不得進京。

因帝寵以及皇嗣得到尊位的貴妃,死後倒也風光大葬,以貴妃份位葬於妃陵,

因孫貴妃而盛極一時的孫家,如同黑暗裏的煙花,一時炫爛過後,很快就湮滅於漆黑夜中,連丁點渣子痕跡都尋不著。

天啟二十一年春,皇帝忽然病倒,這一病就病了月餘,朝堂上各方勢力也開始蠢蠢欲動起來。尤其正月都還沒過完,三皇子就領兵逼宮,想趁皇上萬壽這一日,宮中行盛宴疏於防犯,夥同數家勳貴世家,妄想趁機誅殺太子,最終以失敗告終。

但太子殿下早有防範,很快就平息叛亂。三皇子謀反失敗,也還能保住性命,也就圈禁宗人府。但那些參與謀反的世家勳貴就沒好下場了。京裏進行了一次大血洗,各世家勳貴消失了不少,也冒出了幾家新貴,京城的權貴世家又重新洗牌。

雖然三皇子謀反失敗,但皇帝疑心漸重,一些並未參與謀反的勳貴,也多少受了波及,其中,便有慶昌侯府楊家,澤雲侯林家。若非葉恒護駕有功,生擒刺客,否則定國侯也要糟秧。

在這一場禍亂中,梁國公府梁家也受到波及,被抄家滅族,永寧伯江家二房也參與了謀反,也虧得江家大房與二房早已分家並決裂,永寧伯世子夫人楊氏更是在懷孕五月的當頭,勇擒二房禍首,使之無法與三皇子一派人馬首尾相應,皇上念其巾幗不讓須眉,倒也赦免了永寧伯府。

定國侯府葉家在此次禍亂中,倒也因禍得福,因葉恒及時發現並斬殺已被策反的十二營之四大敢營之首,並帶傷增援皇宮,以致脫力幾乎丟命。皇帝感其忠心,讚賞剛毅果決,臨危不亂,頗有大將之風,令他全權掌控十二團營,並任副都督。

而永昌伯府也在這場禍亂中,表現可圈可點,淩峰護駕有功,並斬殺刺客十一餘名,生擒三皇子,拔亂反正,極其了得。皇帝念其驍勇果毅,授正三品將軍銜,並允淩峰所奏,準許其姐淩氏舉辦繡球招親,無論男方是何身份,都親自賜婚。

消息一出,帝都嘩然,全紛紛議論著,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也無比感歎,這淩家上下,個個皆怪胎矣。讓一個成過親並育有一子的婦人公開繡球招親,也隻有淩家這種怪誕不經的人家才會有如此做派。

盡管淩家此番行事很是令人病詬,但淩家人都無意見,外人倒也不好多說什麼了。反而還佩服淩家敢想常人不能想,敢做常人不敢做,實乃性情中人矣。

原本還有人存心看笑話:那淩氏雖生得千嬌百媚,又是永昌伯嫡女,到底比不得未出閣的閨秀,帶著個拖油瓶,名聲也壞了,已是黃花一朵,一般有身份的人家,如何會稀罕?

天啟二十一年四月,定國侯方知義以舊疾複發解甲歸田,上書請辭,君以恩禦臣,臣以義事君,以病致仕,守善貞固,黃發不怠。帝不允,方再次上書,言辭懇切,帝依然不允,方三次上書,帝勉強準允,令其回京榮養,並留柱國將軍銜。追贈其生母為魏國夫人,其妻為超一品國夫人。

而後不久,皇帝準方知義所奏,從邊軍抽調五萬大軍回京,再從十萬京軍裏抽調同等數量兵力至邊關,輪流集訓,以戰養兵。

其後,方知義卸甲歸田,其子方令源承襲父職,鎮守山西大同,為三兵總治。

緊接著,慶昌侯上書以年邁為由請辭,帝不允,挽留。慶昌侯再次請辭,帝允,加封太師,並令其子楊暄承襲爵位,領禁衛軍統領職。緊接著,慶昌侯胞弟楊啟安,也上書請辭,帝不允,楊啟安再次請辭,帝允,加封為正一品柱國將軍。其京軍十二團營總督之職,由十二團營副總督葉恒,定國侯世子接任。

雖帝都上下質疑不斷,但葉恒升任十二團營總督卻是板上釘釘的事。一時間,葉家又恢複了門前車水龍馬之勢。

同年四月底,永昌伯府世子淩峰,與已致仕張閣老的孫女張氏正式完婚。婚後,張氏賢惠溫良,恭敬服侍姑舅,善待孤居娘家的姑姐淩氏,倒讓想看笑話的人大失所望。

同年五月,淩芸平安涎下一子,取名為淩藏鋒,並把孩子過繼到淩家已逝二房淩乾名下。淩乾是淩寬胸弟,幼年早夭。淩芸把孩子過繼到淩乾名下,成為淩家二房嫡孫,雖然於規矩不合,但淩家族人都無意見,外人也不好多說什麼。這下,再無人敢說這孩子將來無出路身份尷尬之類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