臍療又稱敷臍療法,是穴位貼敷療法的一種,穴位貼敷療法是指在一定的穴位上貼敷一定的藥物,通過藥物和穴位的共同作用以治療疾病的一種外治方法。其中某些帶有刺激性的藥物可以引起局部發泡化膿,則此時又稱為“天灸療法”現代也稱發泡療法。將藥物貼敷於神闕穴,通過臍部吸收或刺激臍部以治療疾病時,則就是臍療。
隔藥餅灸將藥物製成餅狀物,放在神闕穴上,然後施灸的方法。如治療慢性腹瀉。
注:本保健操僅起保健作用,若要治療相關疾病最好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十二、效如參茸的滋補品——足三裏
足三裏,裏乃居也。穴為足陽明脈氣彙合之處,位於膝下三寸脛骨外側,故名足三裏。足三裏是人體穴位中應用十分廣泛的一個穴位,是脾胃經作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的穴位代表,針灸用穴口訣中有“肚腹三裏留”之說,說明足三裏是治療腸胃病的要穴。
足陽明胃經屬多氣多血之經,足三裏具有氣血雙補的功能,足三裏還是足陽明胃經的“合”穴,是強壯及保健的要穴。具有扶正培元,調理陰陽,健脾和胃,通經活絡之功。
在古代足三裏就被作為保健的要穴。俗話說:“每天拍打足三裏,賽吃一隻老母雞”,藥王孫思邈《千金方》中曾說過:...安,三裏常不幹”,意思是如果想要身體健康,足三裏穴要經常保持不幹燥,這是因為古代經常采用化膿灸,不幹燥的意思就是指的這種化膿的狀態,可以時時刻刻的刺激足三裏,以提高機體的免疫能力。
按揉足三裏可以用同側的拇指按揉或用光滑木棒按揉,也可以用艾條灸。因為小腿部皮膚較厚,力量可以適當大些。但用力時不可以憋氣,否則容易引起血壓上升。操作不限時間和場地,但注意每天都要按揉,持之以恒才能有效。
在古籍醫術中也有記載灸足三裏可以預防老花眼,灸足三裏和懸鍾穴可以預防中風。
推薦兩種簡單易行的足三裏按摩方法。
1.正身端坐,椅子高度合適,使上身與大腿成直角,大腿與小腿成直角。按摩左腿足三裏時,微前伸左小腿,右手張開,拇指置於足三裏上,右手掌握住小腿內側,拇指用力按揉擠壓,也可以用彈撥的手法,以局部有酸脹、發熱等感覺為度,3~5分鍾即可,換右腿操作,方法相同。
2.正身端坐,椅子高度合適,使上身與大腿成直角,大腿與小腿成直角。按摩左腿足三裏時,微前伸左小腿,上身微前俯,左手握拳,以小魚際處捶擊足三裏,以局部酸脹感為度。時間為3~5分鍾,右足三裏方法相同。每周至少3次。其實每次用時為5~10分鍾,而且可隨時隨地操作。還是很容易做到的。操作前注意調神。
足三裏的保健灸。艾條點燃後,置於足三裏穴的上方,要產生明顯熱感,可以固定不定,可以一高一低,或者沿著足三裏穴一上一下移動灸。每穴灸約10分鍾,局部發紅即可。每周1~2次。
足三裏按摩或和灸法二者可同時應用,先按摩再灸,或者選擇一種也可,堅持10日就可見效,一般3個月就會明顯見效,吃飯香了,大便通暢了,精神煥發了,麵色紅潤了。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