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8章 農民專業合作社(4)(2 / 3)

三、我國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當前,我國正處在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階段,進入了加快形成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新格局的重要時期,農業生產經營形式、市場化程度和農村社會結構、生活方式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革,農民合作的願望越來越強,對合作的需求越來越多,對合作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雖然我國農民專業合作社有了很大的發展,但與發達國家相比,與我國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形勢和新要求相比,我國農民對合作社的參與程度還不高,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整體經濟實力、可持續發展能力和帶動能力還不強,合作社在地區間和產業間發展還很不平衡。進一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促進農業穩定發展、農民持續增收、農村社會進步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的重要途徑。以家庭承包經營為基礎、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製,是農村的基本經營製度,必須長期堅持。在農業農村發生深刻變革的背景下,在堅持家庭承包經營不動搖的基礎上,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擴大農戶間的合作與聯合,逐步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形式的經營體係,可以有效地為農民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服務,解決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了不合算的問題,進一"步穩定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製度。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解決現代農業發展人力資源約束的重要手段。隨著農村青壯年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業從業人員老齡化和農業兼業化、副業化將更加普遍。“誰來種地”、“地怎麼種”等問題,不僅是當前的現實問題,更是走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繞不過的問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既能為農戶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專業化的生產經營服務,解決了農戶勞動力、技術、產品銷售等方麵的困難,又能為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壯年農民在農村發展提供平台,有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

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帶領成員發展規模化種養、高效設施園藝生產,統一購買農業生產資料,開展專業化統防統治,可以有效地實現農業規模經營效益、降低生產經營成本,增加農戶家庭經營收入。同時,農民專業合作社還能帶領成員“抱團”闖市場,通過發展農產品加工,延長農業產業鏈條,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可以實現增值增收。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穩定農產品市場和價格的重要基礎。近年來我國農業連年豐收,農產品供求總量基本平衡,但由於受國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農產品市場和價格出現了波動,個別年份、個別品種甚至出現了大起大落的現象。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組織農民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生產規模和產品結構,通過“農超對接”“農社對接”等直供直銷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可以有效實現農產品均衡供給、保持農產品價格基本穩定、提高質量安全水平。

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是加強和創新農村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當前農村社會正在加速轉型,農民利益結構正在加速變動,農民之間的利益分化不斷增多,農村社會管理問題更加複雜。農民專業合作社秉承互幫互助、民主平等、公平團結的價值觀,可以成為反映農民訴求的途徑,化解矛盾的抓手,促進和諧的橋梁。通過合作社的發展,可以引導農民參與農村社會事務管理,增進群眾的合作意識、民主意識、責任意識,弘揚互助團結、誠信友愛、鄰裏和睦的社會風範,形成良好鄉風民風,維護農村社會和諧穩定。

四、農民專業合作社實例嘉祥縣鴻運富民土地托管合作社

2011年底,山東嘉祥縣聶傳寅被評為“全國種售糧大戶”,受到了國務院的表彰。2012年春節後國家農業部等12部門,發布首批農民專業合作社示範社名錄,6663家合作社示範社榜上有名,他創辦的嘉祥縣鴻運富民土地托管專業合作社入選。

改革開放後的家庭土地承包責任,解決了人民的溫飽問題。但隨著農業現代化進程加快,農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產業化發展的趨勢與現行一家一戶分散經營體製之間存在許多矛盾。主要表現在:分戶小生產模式難以適應規模化的市場需求,土地在農民手中“致富靠不上、吃飯離不開”。一方麵傳統的種植收入已經不能滿足農民生產生活的需要。進行科學種植農民又缺乏技術,所以外出打工成為家庭收入的主要來源,土地粗放經營,出現了“有地種不好”的現象;另一方麵土地零散,難以形成規模,加之多年的種植習慣,導致了種植結構不合理,農民增收難,增效更難,農民不得不“各自為戰”,每家每戶都要配備一些簡單的播種機、抽水機等一些農機具,一年用不了幾天,長期閑置,造成資源浪費;每到“三夏、三秋”時節,外出務工人員就需要返鄉進行農業生產,增加了不必要的花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