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板就做老板的事2(2 / 3)

在社會分工日益精細化、全球化的趨勢下,客戶對產品的生產過程越來越不關心,而隨著社會化媒體的深入參與,客戶接收到的信息更多的是關於產品宣傳的。因此,產品的生產和傳播就變成了迥然不同的兩回事。所以,有時候,質量好的產品因為宣傳不到位而導致銷售情況很差;而有時候,平庸的產品通過準確的傳播定位卻能獲得很好的銷售。由此可見,占領客戶的心智變成了企業最不能忽視的戰場。從這個角度,戰略就是定位、占領客戶心智的過程。

綜上所述,我們認為:戰略就是辨識企業的成功要素,確定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位置、競爭位置、核心競爭力、市場範圍和如何攻占客戶心智的過程。

在製定戰略時,倘若企業沒有辨清或忽視了上述要素,那麼製定出來的戰略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自然也就無法找到適合本企業發展的策略和方法了。

明白了戰略是怎麼回事,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戰略就是抄近道” 該如何理解。

企業戰略如何抄近道

好的企業戰略就是在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給企業提供一條快速成功的捷徑。那麼,企業戰略怎樣才能實現抄近道呢?

首先,是要對目標客戶群的價值需求進行深入研究。一個優秀的企業戰略一定是能給客戶創造價值的戰略。不管戰略依托的是怎樣先進的技術,有著怎樣強大的資本支持,隻要它不能為客戶創造價值,那它就難有立足之地。當年,手機運營商銥星的破產和安然能源的垮台就是有力的證明。

其次,研究市場和競爭對手,弄清行業的本質。研究市場,就是為產品定位,就是清楚地了解你要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在哪兒,有多大,麵對的是哪個層次的客戶。研究競爭對手,就是要了解你麵對著哪些競爭對手,這些競爭對手的優劣勢都是什麼。

通過對市場和競爭對手的把握,你才能弄清你所在行業的本質。所謂行業本質,指的是這個行業存在的真正意義,而優秀的企業戰略就是對行業本質的集中體現。著名學者郎鹹平曾說,認清行業本質就是“舍末逐本”,牢牢把握本質,始終以既定目標為中心,不受到任何紛亂的表象的幹擾。

再次,戰略要能產生規模效益。這就要求戰略要有一個比較好的價值載體。價值載體指的是企業吸引目標客戶購買而獲取利潤的產品或服務。它要滿足三點要求:其一是滿足目標客戶的需求、偏好;其二是為目標客戶創造價值;其三是能形成規模效益,持續為企業創造價值,這是最重要的一點。

最後,維護戰略價值,打造模仿壁壘。不易模仿是卓越的企業戰略的一個重要特點。製定企業戰略很容易,但製定卓越的企業戰略卻很難。優秀的企業戰略的核心是培育稀缺資源,如微軟的技術開發、可口可樂的配方和渠道、耐克的品牌和渠道等。這種稀缺資源一旦培育成功,就會演變為一個行業的特殊標準和規則,從而給企業建立起強大的模仿壁壘,讓競爭對手望洋興歎。

弄清產業分工,為企業找準產業位置

製定戰略的第一步是弄清產業分工,為企業找準產業位置,也就是決定企業要做什麼產業。

在全球範圍內技術深化發展及產業分工日益細化的形勢下,企業在發展中必然會遭遇更高層次的競爭,也會麵臨產業分工的選擇。由於一切創新型企業都是在既定的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開始創新的,因此,企業了解自身在傳統產業格局中的地位和位置就顯得非常重要。

創新是對舊格局、舊秩序的破壞,所以舊的格局和秩序也可以看作是企業在創新道路上必須逾越的障礙和挑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產業格局就是創新的基礎。

在服務企業的15年中,我們服務過的老板不下千人。這些人都是經曆了市場的殘酷考驗,在風雲激變中存活並且壯大起來的。然而,由於不懂產業經濟學,在與國外同行的競爭中,他們往往铩羽而歸。由此可見,要想發展壯大企業,就必須了解產業。

要了解產業,首先要了解以下幾個方麵:

1.產業分工

在原料供應、技術開發、產品設計和製造、銷售、渠道、售後服務等環節,產業有著怎樣的分工?一般來說,產業分工是自然形成的,正因如此,當企業遇到某些潛在變化,如人口、年齡等因素的變化時,產業分工就會因需求的改變而給企業帶來機遇。因此,了解產業分工的目的就是為企業找尋發展機遇。

2.利潤分配

不同的分工,會有不同的利潤率。若產業環境相對穩定,則利潤率就比較恒定。然而,未來10年甚至20年,技術變革將引發全球產業調整,產業環境將隨之改變,不同分工之間的利潤分配因而也將隨之調整。

3.產業規模

達到什麼樣的規模,或實現怎樣的多元化,才能在收回固定成本的同時還能獲利,這筆賬一定要算。因為企業的規模要和企業的單位產品利潤率、銷售利潤率相匹配。

了解上述要素的目的是讓企業弄清產業分工,確定產業定位,找準產業位置。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彼得·德魯克就曾說過:“小企業的成功建立在其在一個小的生態領域的領先地位上。”事實上,所有企業都應根據自身特點,選擇能發揮自己特長、適合自身發展的產業領域,同時保持自己在這一領域的優勢或領先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