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軍醫係統(1 / 2)

所以任用解縉的事情在輔官這裏就通過了。 ..至於朝堂之上,除了王度和他的朋友以外,其他的人也不會反對的,因為這代表著自己萬一的親人過世了,自己也可以不回家守孝。不是不孝順,而是三年過去指不定什麼樣子。並且多半家裏人其實還不願意當官的親人回來守孝。

=======================================================

禮部侍郎董倫的府邸,在客房中,一名看起來三十歲左右,又瘦又高的男子在寫著什麼。

這人就是解縉。解縉和董倫是好友,此次解縉來到京城,就借住在董倫的府邸。

解縉剛到京城也沒幾,這幾正打算著讓董倫上書舉薦自己。

解縉作為才子,自然也不會閑著。他知道允熥作詩很好,以為允熥也是喜歡詩詞的,所以正在把自己這些年寫的自認為比較不錯的詩詞謄錄一份,讓董倫代為呈遞到允熥麵前。

另外還有幾份策論,寫著解縉對於國家大事的見解。他可不想成為一個詞臣,整陪著允熥吟詩。

就在這時,一名董府的下人跑著進來,對解縉道:“解先生,有宮裏的人來傳旨了,要給先生傳旨。”完,用敬佩的目光看著解縉。

他可是知道自家老爺還沒有上書舉薦解縉,結果皇上就已經注意到了他,真是有本事的人啊。

解縉本人也極為驚訝:‘難道董兄向皇上舉薦我之後,皇上馬上派人來傳旨了?’一邊想著,一邊穿上正裝,跑著來到前廳。

解縉來到前廳一看,來傳旨的人還是熟人,中書舍人蹇義。

解縉剛想打個招呼,蹇義就道:“解縉聽旨!”

解縉隻能馬上跪倒地上道:“草民解縉聽旨。”

蹇義道:“奉承運皇帝詔曰:原河難道禦史解縉,人傑聰慧,……,特命其任中書舍人,兼翰林院學士,欽此。”

解縉強忍著激動的心情道:“草民解縉接旨。”

等他接完了旨,蹇義笑道:“謝兄,以後咱們又是同僚了。”原來解縉曾當過翰林院編修,同中書舍人同在皇城內。

解縉道:“剛才蹇兄不與我寒暄就直接宣旨,我以為是不認識我了。”語氣中卻含有淡淡的諷刺之意。

蹇義麵無異色的道:“解兄哪裏話,我怎麼可能不認得解兄呢。當年解兄上《萬言書》,又上《太平十策》,頗得先帝讚許,下誰人不識君。”

解縉被他一句話哄得又高興起來,道:“蹇兄也很不錯,當年太祖皇帝為蹇兄親自改名,也是少有的福分。”氣氛變得融洽起來。

了幾句話,蹇義道:“解兄,隨我入宮麵聖去吧。”

解縉當然不會反對,與蹇義一起進宮麵聖去了。

這次是出公差,所以還有馬車可做。車上,解縉問蹇義道:“蹇兄,當今聖上,到底是如何之君?”

要是一般人問這樣的問題,蹇義才不會回答的,這是擅自揣測皇帝的為人,沒有皇帝喜歡的,嚴重的話可以處死。

但是蹇義剛剛就在乾清宮,知道允熥是如何的看中解縉。所以蹇義道:“當今陛下,為人仁愛,體恤大臣的難處,並且眼光極遠,是我等遠不能及的。”不過蹇義仍然隻了優點,沒有自己認為的缺點。

不過這同解縉一路上聽董倫等人的差不太多。因為允熥提高官員的俸祿,又要編纂《大明大典》,又給京城的官員謀福利,所以風評不錯。

當然不好的評價也是有的,主要是允熥眼睛裏不揉沙子,太過心眼,對於‘稍微’有點兒私心的大臣就處罰的很嚴厲。不過官員們都是從洪武朝過來的,還是覺得當今聖上比先帝對官員是強多了。

解縉雖然情商不高,和同僚的關係沒有太好的;但是智商很高,知道蹇義不可能缺點的,所以也沒什麼。

不一會兒,到了承門。蹇義和解縉下車步行往乾清宮走去。他們是貼著牆走的,然後聽到了牆的那一邊傳來的“叮叮當當”的響聲。

解縉問蹇義:“這是在幹什麼?響聲還不。”

蹇義看了看,道:“牆那一邊是禦馬監的地方,到底在幹什麼,我也不知。昨日還沒有這些響動的。”

解縉不過是隨口一問,見蹇義回答不上來,也就罷了。又走了一會兒,到了乾清宮。

此時今日的奏折已經處理完了,允熥和手下的大臣在商量事情。在場的不僅有輔官和中書舍人,還有齊泰、練子寧、景清、耿璿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