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是一切外感的總稱,屬於自愈性疾病,為六淫中之風寒為患,四季都有可能發生,冬季最為常見,多為內蘊微熱、複感風寒導致的。
四時感冒的主要症狀為惡寒發熱,渾身無力,頭痛鼻塞、流清涕,咳嗽,打噴嚏,口苦咽幹,舌紅苔白,脈數。
推薦小秘方就是清溫湯,方劑中的主要藥材有冬桑葉15克,生石膏9~15克,生蘆根15克,生甘草3克,用水煎服即可。
如果患者並發寒熱頭痛,可以加入適量荊芥穗和蘇葉;伴隨著身體疼痛、關節疼痛的患者,可以在方劑之中加入適量紫蘇和葛根;伴隨著咽幹、鼻涕帶血的患者,可以在方劑之中加入適量生地黃、黃芩;咳嗽並且能夠咳出痰液的患者可以在方劑之中加入適量陳皮和竹茹;伴隨著咽喉疼痛的患者可以在方劑之中試著加入桔梗、牛蒡子、板藍根。
此方劑具有疏散風熱、傾瀉肺火之功。方劑之中的桑葉具有發散之功,可以退體內風熱之邪,並且,桑葉性甘寒,味辛苦,能夠清肝明目,可以清上焦脈絡之邪;石膏辛甘而寒,辛可以走外,而寒可以清熱;蘆根甘寒,具有傾瀉肺胃之熱之功,適用於熱病口渴;甘草生用,具有補脾胃不足、瀉心火之功,還能夠調和諸藥。
此方劑所添加的藥味簡單,而且也沒有禁忌,可以隨症加減藥材種類,是行之有效的簡單方劑。
對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使用該方劑均可見效。治療感冒的西藥服用過後通常會出現頭暈、困乏等現象,影響正常的工作和學習。而服用此方劑卻不會出現上述反應。
感冒分成很多種,感冒所表現出的症狀也是不同的。有的人感冒流鼻涕、有的人感冒打噴嚏、有的人咳嗽、有的人頭痛,甚至有的人表現出多種感冒症狀。不同症狀、不同時期的感冒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秘方,服用這些秘方能夠避免服用刺激性西藥,何樂而不為呢?
一、感冒初期
感冒初期的主要症狀為流鼻涕、打噴嚏、咳嗽等。感冒太常見了,很多人並不將其放在心上,也沒有將其當成疾病。其實我們應當及時將感冒的症狀控製住,否則感冒很可能會加重,甚至誘發其他疾病。當然了,也不是說提倡大家感冒初期就大量藥片塞入口中,下麵幾種方法都適用於感冒初期。
1.生薑豬瘦肉湯
具體做法:取少許生薑,豬排骨間瘦肉100克切碎,然後一同放入鍋中熬湯,趁熱服食,每天服用2次,兩天之後感冒症狀就會消失。
此藥膳具有消毒、發汗功能,和熱湯溫補功效結合在一起,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同時具有發汗、通鼻之功,趁熱服食,同時注意休息得當,就能夠滋養身體,提高自身免疫力,對於初期感冒的治療效果非常好。
2.熱毛巾擦鼻
先將熱毛巾放到熱水裏麵,然後擰出來,將冒著熱氣的毛巾摁住流鼻涕的鼻孔,蒸幾分鍾之後,重新燙熱毛巾,反複敷麵幾次感冒就能痊愈。
3.薄荷蔥白雞湯
具體做法:取蔥白10棵,切成段狀,然後將雞塊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水沸後,加入薄荷、蔥白,熬煮至熟即可。
薄荷生長在濕地,應用廣泛,性辛涼、無毒,具有發汗、退熱、祛風、止癢之功。熟食能夠去腎氣、祛邪毒、解勞乏、清新口氣,對於各種傷風、頭腦風均有一定的療效。
4.生薑擦拭、按摩法
具體做法:將老薑剁碎後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熬成薑湯,然後將毛巾浸泡在薑湯裏,趁熱用毛巾擦拭全身。這種方法非常適合易患感冒的人群,而且能夠增強這類人的體質,對健康非常有益。
薑湯能夠促進人體血液循環,堅持用這種方法擦拭身體,能夠改善人的體質。
二、感冒發燒——蛋酒
具體做法:取雞蛋1個,酒1兩,砂糖少許,一同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熬煮,趁熱服下。臨睡前服用,服用後立即睡下,第二天早晨就能退燒了。
蛋酒具有發散解表之功,對身體無害,配製簡單,原料在廚房中就能找到。
三、感冒頭痛——神仙粥
具體做法:取大米50克淘洗幹淨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熬煮成粥,然後加入30克左右切碎的蔥白,15克生薑片,倒入50毫升米醋即可。趁熱服食,然後上床睡覺,等待身體發汗,連續吃三四次,感冒就會痊愈。
此粥能夠治療風寒引起的頭痛、渾身酸懶、乏力、發熱等症,尤其適合感冒初期所出現的頭痛症狀。
前一陣子,妹妹的婆婆突然咳嗽不止,服用各種抗生素、止咳糖漿都不管用,之後妹妹帶著老人來到我這兒。我為老人做了簡單的檢查,之後為她開了一個方子——三子養親湯。
具體做法:取蘇子、白芥子、萊菔子各10克,研成細末之後同蜂蜜一同調服,每天早上服用1次。也可以將上述三味藥一同放入紗布或布袋之中,然後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煎服,每天服用1次,每10天為一個療程。此方劑讓老人覺得安心多了,因為在醫院檢查的時候,醫生診斷老人所患的是支氣管哮喘分型——咳嗽變異型哮喘,讓老人吸入激素治療,這種做法無異於置身體健康於不顧,老人當然不同意。
我讓妹妹和老人一同住在家中,細心調養,每天按照一定的劑量在特定時間服藥,連續服用三四天之後,咳嗽症狀就得到了緩解,堅持服用半月之後,咳嗽病症完全消失。
此方劑名為“三子養親”,則可說明這個方劑隻適合老年人。方劑之中的白芥子具有除痰之功;紫蘇具有行氣之功;萊菔子具有消食之功,三者均有行氣豁痰之功,氣行則火降,痰液也會跟著消失,就能夠順利達到治療的目的。
現代研究證明,此方具有鎮咳、平喘、抗炎之功,並且臨床上多用此方治療久咳不止、哮喘、慢性支氣管炎等肺部疾病,療效甚好。但是此方劑會抑製胸腺發育。胸腺為人體重要免疫器官,從一個人出生之後開始不斷發育,直到青春期發育至高峰,之後慢慢退化,等到60歲時基本退化完全。所以,這款湯藥對於老年人也就不存在什麼副作用了。
但是對於青少年、中年人就要慎用此藥了。必須服用時也應在三周之內停藥,因為服藥時間過長,副作用是比較大的。
此外,此方劑“性主疏泄,能耗氣傷正”,也就是說,此方劑通常用在人體之中正氣旺盛的時候,如果患者身體非常虛弱,則不宜服用此藥。
咳嗽為人體清除呼吸道中分泌物或異物的一種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有其利處,但也有其弊端,長期劇烈咳嗽會導致呼吸道出血,對人體的傷害比較大。下麵就為大家介紹幾種有效止咳的秘方。
一、煎服南天竹
具體做法:取適量南天竹的葉子,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煎汁即可。
南天竹葉性苦、平,具有清熱除濕、通經活絡之功,經常用來治療感冒發熱、肺熱咳嗽、哮喘等症。但是南天竹葉有小毒,內服一天隻能服3次,胃弱的患者不宜服用。
二、煎服柿餅蒂
具體做法:取30個左右的柿餅蒂清洗幹淨後放入鍋中,加入適量清水,煮沸半小時後趁熱服用,具有止咳之功。
柿餅蒂味苦澀,胃弱的人服用此湯劑之後會出現想要嘔吐的感覺,尤其是湯汁較濃的時候,這類患者可以含漱此湯汁,既能夠保證療效,也可以防止惡心。
三、紫蘇酒
具體做法:將采摘下來的紫蘇清洗幹淨,瀝幹水分後裝到玻璃瓶中,放入適量蜂蜜和40度以上的燒酒浸泡。
紫蘇性味辛溫、氣辛香,歸肺經、脾經,具有解表散寒、行氣和胃之功,可以用來治療風寒感冒、咳嗽氣喘、妊娠嘔吐、胎動不安等,也可以用來解魚鱉之毒。
四、桔梗
具體做法:取桔梗5~10克,用開水浸泡,或者是放入鍋中微煮均可。
中醫認為,桔梗性平,味苦、辛,具有開肺氣、祛痰、排膿之功,適用於外感風寒、咽喉腫痛、肺膿腫、咳吐膿血、痢疾腹痛等症。但是要注意,如果隻是幹咳而並無其他疾患,應慎用此方劑。
五、大白蘿卜蜂蜜
具體做法:大白蘿卜1個,蜂蜜30克,白胡椒5粒,麻黃2克。先將大白蘿卜清洗幹淨,之後切成片狀,放到碗中,倒入適量蜂蜜、白胡椒、麻黃,上鍋蒸半小時後趁熱服用。
蘿卜味辛性寒,煮熟後味甘性微涼,營養豐富,但是要注意,脾胃虛寒、完穀不化、體質虛弱者慎用。蘿卜破氣,所以不宜同人參、熟地、何首烏等中藥材一同服用。
六、花生棗蜜湯
具體做法:取花生米、大棗、蜂蜜各30克,然後一同放入鍋中用水煎服,每天服用兩次湯汁。
大棗具有益氣養腎、安神壯陽、補肝降壓、補血養顏、治虛勞損之功。大棗中富含環磷酸腺苷、兒茶酸,具有一定的防癌抗癌功效。因此,大棗可以用來補虛,而花生、蜂蜜同樣具有補虛之功,此方劑適合虛症導致的咳嗽。
七、白果沙參
具體做法:取白果、沙參、百合、花生米各25克,然後取適量冰糖,用水煎汁後服用,每天服用1劑即可。
此方劑中的白果具有斂肺定喘、益脾氣之功,是治療虛咳的藥物;沙參適合於熱傷胃陰、陰虛津虧導致的口幹、咽燥等症均有顯著療效;百合味甘、微苦,性微寒,歸心經和肺經,具有潤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
八、羅漢果
具體做法:豬蹄肉500克,羅漢果半個,西洋菜700克,南杏仁60克。先將豬蹄肉清洗幹淨,瀝幹水分,然後將羅漢果和西洋菜清洗幹淨,摘成節狀;南杏仁放到開水中燙一下,然後去掉種皮,將羅漢果、南杏仁一同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先開大火煮沸,然後倒入豬蹄肉、西洋菜,沸騰後開小火繼續煲兩三個小時,加入適量調味即可。
羅漢果性味甘涼,具有潤燥之功,並且富含葡萄糖;西洋菜性味甘涼,具有清肺潤燥之功,富含多種維生素,營養豐富;南杏仁也叫甜杏仁,性味甘平,具有潤肺定喘止咳之功;豬蹄肉性味鹹平,具有健脾滋潤之功,同羅漢果、西洋菜一同熬湯,具有清肺潤燥、止咳化痰之功。久咳患者可以將煲湯的時間延長,咳嗽時伴隨咽癢者,可以在湯中加入兩三片生薑同煲。
九、芫荽
具體做法:取芫荽30克,飴糖30克,大米100克,先將大米淘洗幹淨,之後放入芫荽、飴糖,攪拌均勻後蒸10分鍾,每隔1小時服一次。
芫荽性溫,味辛,具有發汗解表、宣肺透疹之功。
三拗湯主要治療風寒束肺之症,出自《太平惠民和劑局方》,藥方由甘草(不炙)、麻黃(不去根和節)、杏仁(不去皮和尖)三味藥組成。
此方劑中的麻黃味辛、溫,微苦,散中有降,能夠發散風寒、宣肺平喘;杏仁味苦、性溫,具有泄降、發散之功,能夠下氣、定喘、止咳。麻黃和杏仁一同使用,一宣一降,能夠暢通人體氣機;甘草甘緩,能夠調和諸藥,並且其化痰功效較強,因此該方劑具有發散風寒、宣肺止咳的功效。
臨床上通常使用該方劑為主治療感冒、慢性咽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適用於咳嗽變異性哮喘患者,主要症狀為咳吐白沫樣痰,舌苔薄白,屬於風寒型患者;或者是經過治療之後,表征雖消,卻咳嗽不斷的患者;或者是表征未解,入裏、久鬱化熱導致的咳嗽,但是治療此類咳嗽的過程中要添加清肺瀉熱藥物。
三拗湯為止咳平喘基礎方劑,適用於各種咳喘,對於咳嗽、咳痰、呼吸功能衰退等均有顯著療效。
麻黃多用於外感風寒症,多數時候使用生麻黃,此方劑中所用麻黃都是生的。臨床上所用的杏仁大都是炒後去皮和尖,實際上可以不去,因為杏仁皮中雖然含有有毒成分,可它同時也是有效成分。
甘草能夠調和諸藥,同時具有止咳化痰之功。麻黃和甘草都生用,杏仁不去皮尖,再加入適量生薑,其發散、止咳化痰之功會更加顯著。
方劑中的三種中藥各等分,都研磨成粉末狀,每天服用15克即可,現今臨床上多要求患者服用湯劑,劑量並不是等分的,通常麻黃和杏仁用量在10~15克,甘草用量在5~10克。
現代研究表明,三拗湯裏麵的麻黃能夠鬆弛支氣管平滑肌;苦杏仁可以鎮靜呼吸中樞,緩慢呼吸過程,進而達到鎮咳平喘的目的;甘草具有類似腎上腺皮質激素的作用,具有抗炎、抗過敏、鎮咳祛痰、解毒之功。該方劑用藥簡單,熬煮方便,容易取材,治療效果明顯,風寒咳嗽的患者可以服用此方劑,效果顯著。
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日漸不規律,越來越多的人患上高血壓,高血壓也在逐漸趨於年輕化。高血壓是三大慢性病之一,也是一種常見病,腦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慢性腎病等均為其主要並發症。這是一種不能被治愈的疾病,需要長期服藥才能控製血壓的平穩。下麵就為高血壓患者介紹幾種能夠控製血壓的傳世秘方。
一、洋蔥皮
具體做法:去洋蔥外皮的茶色部分煎煮成湯汁飲用,每天持續喝幾次,堅持一段時間,就能看到血壓趨於平穩。
洋蔥皮具有緩慢降壓之功,降壓效果平穩。
二、山楂粥
具體做法:取山楂30~40克,粳米100克,砂糖10克。將山楂清洗幹淨之後倒入砂鍋中煎汁,去渣留汁,加入粳米、砂糖,開小火熬粥,選擇在兩餐之間服食,不宜空腹食用。每7~10天為一個療程,症狀較輕的患者通常服用一個療程就能見效。
山楂具有消食、健脾胃、散瘀血之功,適合高血壓、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症患者食用;對於食積停滯、腹痛、腹瀉、小兒乳食不消等症均有非常好的療效。
三、幹玉米須苦丁茶
具體做法:取苦丁2支、幹玉米須7~8克,用開水衝泡之後每天早晚代替茶來飲用。
苦丁清香味苦,性甘涼,具有清熱消暑、明目益智、生津止渴、利尿強心、潤喉止咳、降壓減肥、防癌抗癌、抗衰老、活血脈之功;玉米須性味甘淡而平,入肝經、腎經、膀胱經,具有利尿消腫、平肝利膽之功,能夠治療慢性腎炎、水腫急性膽囊炎、膽結石、高血壓等症。
四、槐花茶
槐花具有收縮血管、止血之功,將槐花采摘下來之後晾幹,放到開水中浸泡,代替茶來飲用,每天飲用數次,對於高血壓有一定的治療效果。
但是要注意,槐花性味偏寒,脾虛便溏者慎用。
五、首烏茶
具體做法:取首烏20~30克,倒入適量清水煎煮半小時左右,等到水溫降下來之後即可飲用,每天服用1劑即可。
首烏具有降血脂、減少血栓形成之功。血脂高的患者可以經常飲用首烏茶,對於高血壓的治療效果顯著。但是要注意,痰飲較盛、舌苔厚膩的患者不宜服用。
六、決明子茶
具體做法:取15~20克決明子泡水,之後每天將其代替茶來飲用。
中醫認為,決明子具有降血壓、降血脂、清肝明目之功,經常飲用此茶能夠治療高血壓、頭暈目眩、視物模糊等。適合頭痛、目赤、便秘等患者飲用。但是要注意,脾虛便溏的患者不宜服用此方劑。
七、菊花茶
具體做法:取大白菊或小白菊3克左右,然後用開水泡茶飲用,每天飲用3次。
菊花茶具有平肝明目、清熱解毒之功,對於高血壓、動脈硬化等均有顯著療效。
八、葛根茶
具體做法:將葛根清洗幹淨後切成薄片,取30克,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煮沸,代替茶來飲用。
葛根能夠改善腦部血液循環,進而緩解高血壓導致的頭痛、暈眩、耳鳴、腰酸腿痛等症,堅持飲用,能夠緩解高血壓症。
九、醋浸花生米
具體做法:將花生米放在醋中浸泡一個星期左右,之後每天早上起床吃上10粒,血壓就會慢慢降下來,血壓降低之後,每隔兩三天服用一次即可。
醋浸花生米具有清熱、活血之功,能夠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但是生花生米中通常含有黃曲黴毒素,食用後容易導致疾病,將其放到醋中浸泡,能夠充分殺滅花生上麵產生黃曲黴毒素的細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黃曲黴毒素含量。
十、桃仁粥
具體做法:取桃仁15克,粳米100克,先將桃仁搗爛,之後用水研汁,去渣,和粳米一同放入鍋中,倒入適量清水熬煮成粥。每天食用1次,每5天為一療程。
桃仁具有活血化瘀、潤腸通便之功,但是用量不宜過大,此外,還要提醒大家注意一點,孕婦及大便溏稀者不宜服用此方劑。
我曾經遇到這樣一位患者,她已經是一位86歲高齡的老奶奶。在她60多歲的時候就診斷為冠心病,最後越來越嚴重不得不做心髒搭橋手術。手術後的一年,她又因為胸悶胸痛而住院。住院用藥後,老奶奶的病情依然不見好轉,胸悶、胸痛發作的病症並沒有減輕。心髒科醫生建議做第二次心髒搭橋手術,老人家當時就搖頭了,她覺得自己這把年紀禁不住這般折騰。後來,經過別人的介紹找到我,讓我幫助治療。
我了解了她的病情之後,知道老人發病是有一定規律的,每次發病都是在吃完飯以後。老人的胃口本來就不好,吃的食物也不多,但每次吃完食物就覺得胸痛、胸悶。如果不及時吃治療的藥物,疼痛的感覺會持續一個多小時。
了解這些之後我明白了,這位老人的病如此的嚴重,與其胃口的關係非常大。從中醫來說,老人屬於脾胃虛弱。脾胃乃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是脾胃虛弱,就會“氣血生化無源”,進而導致氣血虛弱。心髒沒有氣血的供養,則出現了“不榮則痛”。另一方麵,從中醫理論而講,脾胃還主管人體水穀的運化,脾胃虛弱則水聚為痰,痰阻則氣滯,氣滯則血瘀,最終將心髒的脈絡阻滯,導致“不通則痛”。總之,脾胃與心髒的關係非常大,中醫上講“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更說明了脾胃對於人體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