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災難降臨的日子(1)(1 / 3)

小兔子媽媽帶著狗兒離開縣城的那天,林老師中午沒有回家。小妹端個小板凳坐在門口,眼巴巴地看著梧桐樹下的碎磚路,看著梧桐樹的影子一點一點地從偏西到正中,再慢慢地往東邊移過去。小妹的兩個哥哥上白班,早晨是帶著飯盒走的。八十歲的爺爺撐著拐杖等在飯桌邊,不停地叫喚著:“餓了,餓了!”

小妹被他叫得心煩,站起來,準備開飯。飯早就煮好了,還炒了一個青菜,燜在飯鍋裏,飯鍋用稻草焐子焐著。這一天她們家的一葷一素,葷菜是肉絲炒香幹。林家老頭兒每天都要吃肉,吃也吃不多,但是肉味還是要聞得見的。我媽說,人都是這個樣子,越老越嘴饞,越老越像個小孩。如果一頓飯沒有肉,林家老頭兒會拄著拐杖在院子裏到處走,邊走邊大聲地說著諷刺的話:“猜猜我今天吃了些什麼?三斤重的板鴨啊!四斤重的蹄膀啊!魚翅海參啊!滿漢全席啊!”弄得林老師麵紅耳赤,鄰居麵前都不敢抬頭。

所以在我們院子裏,林老師家的夥食總是最好的。

小妹會煮飯,炒幾個青菜什麼,肉絲就不知道怎麼在鍋裏弄熟了。平常總是她把肉洗好,切好,放進碗裏備著,等林老師回來下鍋。今天左等右等不見林老師的影子,她隻好硬著頭皮親自上陣。

小妹這個人,用我媽的話說:“半斤重的鴨子四兩嘴。”嘴巴來得個厲害,說話一句都不肯饒人,真要動手做,肯定是猶猶豫豫瞻前顧後,下不了決心。就說她炒肉絲,鍋已經放在煤爐上燒熱了,她又撤了鍋,招手把我喊過去,要跟我探討先放肉絲還是先放香幹的問題。

我當時正在寫日記。我媽規定我們寒假必須每天一篇日記,我的不得少於五百字,小山不少於三百字,小水不少於兩百字。說實話,這任務對我們三個人來說都有點過於艱巨。每天五百字啊!有什麼事情值得我寫五百字呢?我隻好每天看報紙,大段地議論時事,摘引社論。小山更絕,他每篇日記的開頭都是:“偉大領袖毛主席教導我們……”然後從《毛主席語錄》上抄一段百字以上的話,抄上去的語錄跟後麵的內容常常是風馬牛不相及,他也不管。小水的日記幾乎就是八股文,每天開頭都是一句:“清晨,鳥兒在樹上叫醒了我。”然後是起床、刷牙、吃早飯……最後以一句“今天我過得真高興”結束。其實在整個寒假中,窗外的梧桐樹上根本就沒有見過鳥。

小妹喊我過去的時候,我一隻手裏還抓著鋼筆。那鋼筆壞了,漏水,半路上滴了一滴墨水在我的褲管上,我低頭去擦,汙跡倒擴散得更大,弄得我非常沮喪,不知道晚上如何向我媽交待。所以小妹虛心向我請教先放香幹還是先放肉絲時,我沒好氣地答了一句:“當然先放香幹。”

小妹就放進香幹在鍋裏炒。她請求我暫留片刻,一直看著她把這道菜炒熟,好像有個人在旁邊站著,她心裏就踏實了似的。

香幹被鍋裏的菜油滋滋地炙烤著,快樂地蹦來蹦去,每一片身上都遍布了細亮的油泡,破掉一些,又長出來新的一些,輪番亮相,模樣非常誘人。小妹往鍋裏倒了太多的油,我想等林老師回來發現小瓶子裏的油少了十分之一甚至是六分之一,一定會責怪她。我那會兒已經被鍋裏的熱鬧弄得有幾分激動,搶過小妹的鍋鏟,去撥弄那些跳舞的香幹。我安排它們列隊,指揮它們翻身,時而將它們布出一個手拉手的圓圈,時而又拉開成一個大雁南飛的人字隊形。我心裏想,原來炒菜也有炒菜的樂趣,鍋碗瓢勺油鹽醬醋可以任憑操弄,掌勺者簡直就是一個呼風喚雨的將軍。

當然,因為我們過於沉湎於遊戲的快樂,菜炒得並不成功。首先是那些香幹被我搗得七零八碎,爛糟糟沒有一點看相。其次是小妹炒肉絲時不小心倒進太多的醬油,肉絲鹹得不能進口。我建議她加糖,以求衝淡鹹味。結果糖又放多了,肉絲的顏色紅中發黑,外表粘粘乎乎,像一砣很可疑的變質人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