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sinessWeek和Interbrand公司最近一次聯合推出的2003年全球100大品牌排行顯示,在前10大品牌中來自美國的品牌占了8個席位,其中排在前三名的可口可樂、微軟和IBM品牌價值分別為704.5億美元、651.7億美元和517.7億美元。這個排行一方麵讓我們不能不扼腕感歎“中國怎麼就沒有這樣的品牌”,另一方麵也深切感受到了品牌真金白銀的現實貨幣價值。
在我國,企業對於“品牌”概念的確立較晚,而“品牌推廣”的概念則由20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受到普遍關注。經過十餘年的發展,企業在創立品牌方麵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隨著國內市場的日趨成熟和競爭的不斷升級,傳統的推廣方法已經顯現出“心有餘而力不足”的態勢,甚至有很多人幹脆說:“中國沒有自己的品牌。”其實,中國的品牌不是少了,而是多了,少的是像可口可樂、微軟和IBM這樣的強勢品牌,少的是最具提升銷售力的實戰模式。在WTO發4地的西方商界看來,中國市場是巨大的商業希望;在其他發展中國家商界看來,中國市場是光輝的典範。然而,中國企業普遍缺乏“品牌推廣”意識與手段的現狀與其巨大的商業希望和光輝典範很不相稱。尤其入世兩年來,在國際市場的壓力下,國內企業麵臨的競爭越來越激烈,許多企業還出現了一邊是企業的擴張,一邊是品牌的收縮的現象。這固然可以理解為企業開始進行內外調整從而尋求長遠發展之計,但也不難從側麵反映出在新的全球經濟背景之下,企業盡快確立適合自身發展的品牌推廣策略已是迫在眉睫的事情。
本書彙集了大量品牌管理谘詢專家和顧問多年累積的實踐經驗和多種案例。在案例的選用上,並不拘泥於某個行業或某類商品,而是充分考慮品牌推廣策略本身的類別,且在文章結構上由上至下層層細分,盡量做到每一理論都有理可依,有據可考,相信在創業和守業之路上能夠助您一臂之力。
劉品
2004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