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病以導管擴張為基礎,不同階段的臨床表現、病理特征不同,因而被稱作“乳腺導管擴張綜合征”。此病的發生原因為內分泌功能紊亂、導管排泄不暢等。乳腺導管擴張綜合征又名“漿細胞性乳腺炎”“阻塞性乳腺炎”“化學性乳腺炎”“粉刺性乳腺炎”“慢性乳腺炎”等。
乳腺導管擴張綜合征的主要臨床表現包括:乳頭溢液、乳暈下腫塊、乳暈旁膿腫、乳暈區炎症,其炎症屬化學性炎症,不是感染性炎症,也不是腫瘤病變。此病容易發生在非哺乳期20~40歲女性身上,早期症狀不易察覺,有自發性、間歇性乳頭溢液,而且會同時出現幾個乳管開口溢液。發病多出現在一側,也有雙側同時發病的情況。經常伴隨著乳頭凹陷,有凹陷乳頭中會出現帶臭味豆腐渣樣分泌物。乳暈下或乳暈旁經常會突然出現腫塊,腫塊形態沒有規則,質地堅硬,邊界不清晰,會和皮膚粘連,同時伴隨著疼痛、皮膚紅腫,幾天之後成膿。膿腫切開後創麵不容易愈合,有時候愈合還會複發。
化膿之後會伴隨著發熱、頭痛等全身症狀,同側腋窩會伴隨著淋巴結疼痛。病情常常反複,到了後期腫塊破潰後會長時間不愈合,形成乳瘺,或乳房中出現一個或多個硬結,甚至會導致乳房變形。鉬靶X線攝片、乳管造影、乳頭溢液塗片檢查都能夠診斷此征。
此病主要通過手術治療,最佳治療時機為慢性炎症期,手術前後可應用適量抗生素。手術範圍要把擴張導管、變形炎塊徹底切除,否則慢性無菌性炎症難以治愈。
乳腺癌為女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國內統計其發病率為0.023%。並且,乳腺癌的發病概率呈增高趨勢,主要發病年齡段為40~60歲,40~50最為常見。主要臨床表現:腫塊大小不一,小的似豆粒,大的會達到數厘米甚至更大,質地較硬,表麵不光滑,和周圍組織邊界不清。靠近乳頭、乳暈的癌腫入侵到乳管後會導致乳頭下陷、偏斜。晚期乳房皮膚水腫呈橘皮樣,腫塊侵入胸壁肌肉不易推動,侵入皮膚腫物破潰會形成潰瘍,同時產生惡臭。若癌腫轉移到腋窩,會觸及淋巴結腫大。
人類癌症中,因營養因素導致女性癌症者占50%左右,而乳腺癌是公認的和飲食密切相關的惡性腫瘤之一。
乳腺癌的發生和人體中的雌激素水平有關,雌激素濃度越高,乳腺癌的發生率就會越高。所以,女性的日常飲食中如果可以適當吃些降低雌激素濃度的食物,即可有效減少乳腺癌的發生。特別是對於已經被確診為乳腺癌的女性朋友來說,若是正在經曆手術、放療、化療等治療方法,更應適當降低體內雌激素水平,進而避免乳腺癌複發、轉移。
一項調查結果顯示,出生時身高、體重、頭圍等過大的女性比其他女性更易在進入老年期前患上乳腺癌。英國倫敦衛生與赤道醫學院專家對瑞典1960—1998年乳腺癌的發病統計表進行了分析研究,此次調查共涉及5358人,均在1915—1929年間出生於瑞典烏普薩拉省,均在更年期前患上乳腺癌。調查結果顯示,出生時體重超過4千克的女性比出生時體重少於3千克的女性乳腺癌的發生率高3~5倍;出生時身高超過52厘米的女性比少於49厘米的女性乳腺癌的發生率高3~4倍;出生時頭圍在36厘米以上的女性比出生時頭圍在34厘米以下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高4倍。這些數據表明女性出生時過大,更年期前患乳腺癌的概率就會更高。更年期前,罹患乳腺癌的主要誘因之一為生長因子過高,並且胚胎期間生長迅速也和此有關。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世界每年都會增加100萬的乳腺癌患者,為繼肺癌後發病率最高的癌症。在法國,每年都會有約1.08萬人死於乳腺癌。
患上乳腺癌之後,如何飲食才正確呢?不控製飲食量,多吃青菜、水果,少吃油膩製品,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平時可以吃對乳腺癌患者有益的食品:海馬、山藥、洋蔥、菜豆、韭菜、對蝦、香菇等,禁食辛辣製品,戒煙酒,盡量避免攝入食物色素。
診斷乳腺疾病的過程中,醫生常常會將某些乳腺疾病稱作乳腺的“良性結”,那什麼是“良性結”?即乳腺癌惡性腫瘤之外的乳房疾病。雖然這些乳房疾病對女性身體的傷害不大,可如果治療不及時,也可能會惡變為乳腺癌。
從中醫的角度上說,女性容易因為七情六欲異常而傷及肝脾,陰極而陽衰,使得氣血失調、痰氣凝結,阻於乳絡,久而久之成核成岩。衝任失調會誘發氣運失常,氣血瘀滯,阻塞乳絡,時間一久也會成岩發病。
治療的過程中可分成肝氣鬱結型、衝任失調型、濕熱蘊結型、氣血虧虛型四個證型。所以,飲食選方上也是不同的。此病除了上述中醫論點,還和女性經產保健、營養、飲食、環境、運動、遺傳等因素有關。
既然乳腺癌的治療並不是很容易,對女性的傷害又比較大,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很好地預防乳腺癌呢?
到目前為止,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明確。因此,仍然沒有明確預防乳腺癌的方法。從流行病學角度上分析,可以從以下幾方麵預防乳腺癌的發生。
(1)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讓生活節奏慢下來,保持舒暢的心情。
(2)堅持進行體育鍛煉,參加各類社交活動,避免、減少精神、心理緊張,保持心態的平和。
(3)規範自己的飲食習慣。嬰幼兒時期應當保持均衡的營養,最好進行母乳喂養。兒童發育期適當減少高蛋白、低纖維食物的攝入。青春期時避免攝入大量脂肪、動物蛋白,多參加體育鍛煉。女性絕經之後,要控製總熱量的攝入,以免導致肥胖。平時避免攝入過量的肉類、煎蛋、黃油、奶酪、甜食等,盡量避免吃醃、熏、炸、烤的食品,多吃新鮮果蔬,適當攝入維生素、胡蘿卜素、橄欖油、魚、豆製品等。
(4)積極治療乳腺疾病。
(5)避免亂用外源性雌激素。
(6)禁止長期過量飲酒。
(7)在乳腺癌高危人群中通過藥物來預防。
(8)建議女性朋友了解些乳腺疾病科普知識,掌握乳腺自檢方法,定期自檢,積極參加乳腺癌篩查。
每年都會有一部分女性朋友會由於患上乳腺癌而進行手術治療,下麵就來為接受了手術治療的女性朋友介紹一套術後自我鍛煉法。
1.梳頭
坐到床邊,桌子上放好幾本書,把患側肘部放到書上,放鬆手臂,梳頭。先梳同側,之後梳對側,慢慢地環繞整個頭部梳。累的時候可以休息一會兒,每天梳幾次。
2.扶牆
麵對牆壁,雙腳分開站立,雙肘彎曲,將手掌貼到牆壁上,同時將指尖放在相當於雙肩的高度,之後利用手指屈伸動作讓雙手向上移動,至雙臂完全伸直。
3.轉繩
麵對房門,取一條繩子係到門把手上,另一端用患側手抓好,另外一隻手叉腰,如同三人跳繩那樣甩動繩子,速度由快到慢,累的時候可換手繼續練習。
4.棍操
雙手握棍,分開2尺左右,雙臂伸直,將棍子舉過頭頂,彎曲手肘,將棍子放到頭後,重複此操作。
5.滑繩
取一根繩子,懸掛到浴室或窗簾橫杆上,人站在橫杆下,雙手分別持繩子一端,伸直手臂,讓左右臂交替上下滑動,重複上述操作。
6.拉肘
雙腳分開直立,雙手左右側平舉,之後屈肘,雙手抱在頸後勾緊雙側手指,雙肘向前靠攏,盡可能互相接觸,重複上述操作。
7.抓背
雙腳分開站立,用健側手臂叉腰,患側手肘向背上方彎曲,指尖觸及對側肩胛骨,重複上述操作。
8.自由泳
站立,身體向前彎曲,雙手向前平舉,垂向地麵,右臂向前伸過頭頂,左臂向後擺,如同自由泳一般,左右臂交替。要注意,肘不能彎曲。
9.擺臂
站立,向前彎腰,雙手自然下垂,雙臂從一側肩部水平向另一側揮動,於胸前做弧形運動,不能屈肘,雙臂平行,重複上述操作。
10.觸牆
麵對著牆麵站立,手臂和肩保持同一水平位置,逐漸彎曲雙肘,身體向前傾,前額觸到牆上,之後慢慢伸直雙肘,將身體回歸到原位,練習的過程中頭、軀幹、腿保持在一條直線上,重複上述操作。
營養學家經過長期臨床研究之後發現,女性乳腺疾病的發生除了受自身諸多因素影響外,還和飲食有著非常大的關係,有的食物能夠明顯降低乳腺發病率。下麵就來介紹一下相關食物。
1.豆類食品
研究發現,豆類食品的攝入量增加,食物中豆類蛋白在總蛋白中占的比例就會增加,女性乳腺疾病的發病概率會顯著降低。因為豆類食品中富含植物雌性激素,這是一種類似人體雌性激素的化合物,於腸道中被胡蘿卜素轉化為新物質,並且這種新物質能夠抑製體內“激素依賴性致病物質”,這種物質對乳房有致病作用。所以,女性朋友,特別是那些已經患上了乳腺癌的女性朋友,平時應多吃些豆腐、豆漿等。
2.大棗
大棗能夠抑製乳腺癌細胞形成,因為大棗內含大量環式-磷酸腺苷與能增強機體免疫功能的豐富維生素。
3.大蒜
研究發現,大蒜不僅有預防乳腺癌的功效,還能夠治療乳腺癌。因為大蒜中富含一種名為“要力克”的無味物質,對乳腺癌形成有顯著的抑製、殺滅之功,還可激活、增強人體的免疫係統,通過促進正常細胞生長,進而消滅癌細胞。
4.蔬菜
菜花、冬瓜、菠菜、胡蘿卜、西紅柿等蔬菜能夠顯著降低絕經前女性乳腺疾病的發生概率。
世界醫學調查研究發現,中國、日本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概率比西方女性低很多,主要是因為他們吃白菜所致。資料顯示,平均每10萬名女性中,乳腺癌的發病率是中國9人、日本21人、北歐84人、美國91人。研究發現,白菜中含有吲哚-3-甲醇,這種物質可以分解和乳腺癌有關的雌激素,這種化合物占白菜重量的1%。女性朋友平均每天吃500克左右白菜,即可吸收500毫克此類化合物,進而增加體內的一種重要酶,此種酶能夠幫助身體分解雌激素,避免乳腺癌的出現。
5.小麥麩
研究表明,絕經前的女性吃小麥麩可以降低血液裏麵誘發乳腺癌的某些因子含量,有效預防乳腺癌。研究發現,每天吃些小麥麩製成的食物能夠在半年內讓乳腺癌前息肉顯著變小。
6.酸奶製品
酸奶裏麵富含高活性乳酸菌、嗜熱鏈球菌,它們的產物會幹預人體中的肝腸循環,進而減少人體吸收脂肪,降低乳腺癌的發生概率。並且還可提升人體免疫球蛋白的量,有利於提升整個機體營養水平,減少乳腺疾病發生概率。
7.植物油
花生油、玉米油、菜籽油、豆油中富含不飽和脂肪酸,能夠保護絕經前女性免受某些致病因素侵襲乳房。
8.海藻類食品
日本和歐美等發達國家的女性比起來,乳腺癌的發生較少。因為日本的女性經常吃海藻類食品,如紫菜、海帶等,海藻類食品中富含鈣,且屬堿性,癌症患者的血液一般呈酸性。經常吃海藻可以調節血液酸堿平衡,進而防治癌症。
9.紅皮果蔬
研究發現,紅皮果蔬有助於預防乳腺癌,比如紅辣椒、紅蘋果可以抗乳腺癌擴散。
10.食用菌
各種食用菌,如銀耳、黑木耳、香菇等為天然的生物反應調節劑,可以提升人體免疫功能、增強機體抗病能力,進而抗癌。
11.魚類
魚類,特別是青魚、海參、章魚、泥鰍等,富含多種微量元素,可保護乳腺、抑製腫瘤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