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有水腫或輕度腹水的病人應給予低鹽飲食,每日攝入的鹽量不超過3克;嚴重水腫時宜用無鹽飲食,鈉應限製在500毫克左右。禁食含鈉較多的食物,例如蒸饅頭時不要用堿,可改用鮮酵母發麵,或吃無鹽麵包。掛麵中含鈉較多,不宜吃。其次,各種鹹菜和醬菜鈉含量也非常多,肝硬化患者應絕對限製。同時調味品中味精以穀氨酸鈉為主,會加重肝髒對水鈉代謝的負擔。現在,市場上方便各類顧客,還供應各種低鈉鹽,低鈉醬油和無鹽醬油。在烹調菜肴時,要特別注意烹調方法,否則反而加重鈉的攝入,例如有人在做魚、肉時習慣於先用鹽或醬油浸泡,然後再用水衝掉表麵的鹹味,雖然吃起來不鹹,但是過多的鈉離子已遠遠超量了。做各種菜肴時,先不放鹽或醬油,當把菜炒熟時最後放鹽或醬油,或者炒熟後再放醋、醬油、鹽吃。這樣既有味道,又限製了鈉鹽的攝入。其他含鈉較高的食品,如海產品、火腿、鬆花蛋、肉鬆等也應嚴格控製。每日進水量應限製在1000~1500毫升。
8.飲食宜清淡、細軟、易消化、無刺激、少量多餐
肝硬化病人經常出現食欲不振,應給予易消化吸收的食物,少量多餐,要吃軟食且無刺激食品,做工要細,避免堅硬粗糙的食品,如油炸食品,堅果類食品。當合並食道靜脈曲張時,更應注意嚴禁食用油炸食品和堅果及幹果類食品,因這類食物可刺破食道靜脈,引起上消化道大出血,以致危及生命。肝硬化病人千萬不可滿足一時口感的痛快和心理需要,而喪失寶貴的生命。
9.三類肝硬化患者不宜吃海鮮
(1)有出血傾向和凝血功能障礙的肝硬化患者不宜吃。有的海鮮中,特別是魚油中含有較多的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以及前列環素PG3等有害物質,大量食用後可降低血小板凝集,延長血液凝固的時間,這對有出血傾向或凝血功能障礙的肝硬化患者來說是很不利的。
(2)肝硬化晚期症狀嚴重或出現肝昏迷先兆的患者不宜吃。海鮮是優質動物蛋白的重要來源,肝硬化晚期症狀嚴重者或出現肝昏迷先兆者,最好不要吃海鮮。因為大量的蛋白質的攝入會誘發或加重肝昏迷。
(3)伴有上消化道曲張的患者不宜吃。海鮮類多數是有堅硬的外殼和骨刺,如果咀嚼不爛就可能刺破血管,引發上消化道大出血,從而危及生命,因此伴有上消化道曲張的肝硬化患者應盡量少吃海鮮。
另外需要強調一點,肝硬化患者日常生活調養應以靜養為主。肝為人體代謝和合成蛋白的主要樞紐,當肝細胞被增生纖維組織分隔,形成結節狀假小葉,即肝硬化時,會使各類血管間失去正常關係,肝細胞內營養障礙,導致肝功能代償不全,從而出現一係列的生理性病變,如內分泌紊亂、蛋白倒置……若超負荷體力活動會增加肝細胞的負擔,加重病情的發展。因此,在代償期的患者不應過勞,而失代償期的患者,則應臥床休息,這樣才能保護肝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