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豆鯽魚湯,肝硬化患者就吃它(1 / 1)

從中醫的角度上說,氣滯血瘀易導致肝失所養,容易誘發肝硬化。所以,肝硬化的主要誘因為氣滯血瘀,防治的過程中也應該以舒暢氣血為主。

記得有一次,一位肝硬化患者找到我,他的情緒非常低落,他告訴我,很擔心自己會因此患上肝癌,總有一種生命即將到盡頭的感覺。我笑了笑,告訴他,隻要調養得當,肝硬化是可以被控製的。我給他推薦了一款藥膳——赤豆鯽魚羹,讓他回去之後烹調食用。此菜肴的具體烹調方法為:取鯽魚1條,赤小豆、桑白皮、生薑、陳皮、鹽各適量;將鯽魚按照常規的方法處理幹淨,備用;陳皮、赤小豆、桑白皮分別清洗幹淨;薑清洗幹淨後切成片狀。把準備好的材料一同放入砂鍋裏,倒入適量清水,開大火燒沸,之後轉成小火繼續熬2小時左右,調入適量鹽、味精即可。

此藥膳之中,鯽魚味道鮮美、營養豐富,中醫認為,鯽魚可除濕利水、補虛羸、補中生氣,改善體質虛弱;赤小豆可入心,祛心火,保持心神安寧;桑白皮散發著甘甜之味,可補虛益氣,提升患者免疫力。將上述食材搭配在一起,此藥膳有除濕補脾胃、補虛強身之功。

西醫認為肝硬化為病毒感染、寄生蟲感染、酒精慢性中毒、慢性病毒性肝炎等因素誘發。中醫對此病發病源的認識和西醫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慢性肝病、外邪入侵,此外,中醫認為飲食無節、勞逸無度也是導致肝硬化的誘因。不過這些都是表麵原因,糾正不良的生活習慣也隻能治標,從中醫的角度上說,氣滯血瘀才是肝硬化的主要誘因。

中醫認為,肝硬化屬“積聚”“臌脹”病範疇,是外感濕熱、疫毒、飲酒過度、情誌不遂等因素所致,導致肝主疏泄功能失調、氣滯血淤、肝絡不通、肝失所養,進而誘發肝硬化。

肝硬化是常見的慢性肝病,最開始是肝損傷,肝的正常生理功能被破壞,如果不及時進行調理,任其發展,就會導致肝髒變形、變硬,此即為我們常說的肝硬化。

由於肝硬化的根本病因是氣滯血淤,所以,要從調理氣血著手治療肝硬化,進而暢通氣血。疏通氣血除了可以依靠食療之法,還可通過按摩的方法來調理,堅持按摩,不但能夠疏通肝氣,還可舒暢心情,促進疾病好轉。下麵就來為大家介紹幾種按摩方法。

1.敲打後背

患者呈俯臥姿勢,用指頭關節敲打患者後背,力度要適中,動作有節奏,每次敲打10下,敲打完後,搓熱雙手,上下搓按3次,可以很好地舒暢全身氣血。

2.按摩兩肋

搓熱雙手,放至肋骨兩側,之後上下搓揉,邊搓揉邊想象著氣血流動舒暢,身體裏的有毒物質已經排出體外,身體內部呈現出陰陽調和之象。按摩過程中用力要穩,力度由輕到重,推的力度要柔和,速度要緩,身心進行全麵放鬆。每次做10下,堅持不懈。

無論采用哪種方法調理肝硬化,都要擁有堅持不懈的精神,因為肝硬化屬慢性疾病,發病並非朝夕之事,所以調理起來可能也要費些時間,不過隻要用正確、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麵對疾病,就能夠收獲良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