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頡造字(1 / 2)

漢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據說是倉頡創造的。倉頡是黃帝手下的臣子,同時也是天上托生人間的神。他長著四隻眼睛,神光四射。

黃帝時代的臣子生活待遇和平常人一樣,隻是分工不同而已,甚至比平常人還要辛苦,純粹在盡義務。

黃帝分派給倉頡的工作是管理圈裏牲口的數目以及囤裏食物的多少。倉頡是個聰明人,做事又盡心盡力,因此很快熟悉了業務,工作幹得很出色。

但是,慢慢地,隨著牲口和食物的儲藏不斷地增加,同時也不斷地變化,憑著死記,難度確實越來越大。倉頡為此很苦悶,一直尋思著要想個什麼辦法來解決。

倉頡很快找到了結繩記事的辦法——先是在繩子上打結,用各種不同顏色的繩子,表示各種不同的牲口和食物,而繩子打的結的多少則代表不同的數目。

但時間一長,這種辦法也不管用了——增加的數目在繩子上打個結很容易,但減少數目時,在繩子上解結就十分麻煩。倉頡又想到了在繩子上打圈圈,在圈子裏掛上各式各樣的貝殼,來代替他所管的東西。增加了就添一個貝殼,減少了就去掉一個貝殼。這辦法還不錯,一連用了好些年。

黃帝看到倉頡如此能幹,工作熱情也挺高的,就給他加了更重的擔子,叫他管的事情越來越多,年年祭祀的次數,回回狩獵的分配,部落人丁的增減,也統統叫倉頡管。這下,倉頡又犯愁了,憑著添繩子、掛貝殼已不抵事了。怎麼才能不出差錯呢?

這天,倉頡參加集體狩獵,走到一個三岔路口時,地上有好些不同的野獸腳印,幾個老人為往哪條路走爭辯起來。一個老人堅持要往東,說有羚羊;一個老人要往北,說前麵不遠可以追到鹿群;一個老人要往西,說有兩隻老虎,不及時打死,就會錯過了機會。倉頡心中猛然一喜,既然一種腳印代表一種野獸,我為什麼不能用各種不同的符號來表示我所管理的不同的東西呢?

倉頡想到這裏,也不去狩獵了,他高興地拔腿奔向家,開始創造各種符號來表示各種事物。果然,此後他把事情管理得井井有條。

黃帝得悉後,對倉頡大為讚賞,並加封倉頡為史官,命令倉頡到各個部落去傳授這種方法。漸漸地,這些符號的用法推廣開來得到大家的公認。這就是漢字形成的最初狀態。

倉頡造字,是開天辟地的大事,不但黃帝越來越器重他,他本人在民間的聲望也越來越高。而倉頡雖然是個了不起的智者,但智者在這種情況下,也不免頭腦發熱。

頭腦發熱如果適當,也就可以理解。可倉頡發熱得有點兒過火,根本看不起其他人,甚至對造字工作也馬虎起來。

倉頡的表現傳到黃帝耳朵裏,黃帝十分惱火。他哪裏容得下一個臣子變質呢?黃帝認為必須讓倉頡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否則他就算是給毀了。可要怎樣才能使驕傲的倉頡真正發自內心地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呢?這確乎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