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校園(1 / 1)

中國現代的知識分子,正經受日新月異發展所引起的知識斷層的折磨,而且還忍受著國門打開後形成的“金錢拜倒主義”的煎熬。一位社會學博士生如是說。

二十世紀末,物質利益原則席卷而來,衝擊了一切虛幻的精神領域,十億神州九億盲,還有一億在觀望,經商作為拜金的先鋒,橫貫神州大地,神聖的學府也不例外。

學校,“傳道,授業,解惑”的地方,是高尚的情操,嚴謹的態度,單靠的理性智慧,為國家培養“通古今之道,曉中外之理”的“士”,然而在這種熱潮的衝擊下,“士”們公然不避“言利”,在神聖的潔地大談金元外交,高舉顯色的趙小元帥之像,校園一時間真是沸沸揚揚,熱氣騰騰。

作為現代的知識分子,如果不積極地汲取業界範圍內“現代文明”所提供的“雕刀”,來精雕自身的靈魂水像和生活肖像,將是一種自朽式的可悲!而捧著先人授予的肌膚,先哲塑造的靈魂,乞求異邦的染色,或者借以換取精神的牙和物質的殘羹,則尤其是靈魂出殼式的悲哀!亦是現代知識分子喪失生存要基的大悲劇……金馬。

“每當女朋友拿起菜刀時,我的雙腿就發抖。”一位名作家在成名後侃他以前的日子。

大學校園的學子們,處於一種雙重貧窮之中,既有精神生活的貧窮,又承受物質貧窮的煎熬。

正處於青春勃發,浪漫年華的大學生們,同社會上的人一樣被物質的虛榮衝擊,追求漂亮時髦的穿著,飯店、歌廳的消費,但另一方麵他們還是有豐富的知識和較高的鑒賞力。於是,誘人的物欲和貧困的精神在她們的靈魂深處糾纏著,搏鬥著……不久前,他們也是富裕的一群……精神上的,而那如夕陽一般,很快就褪盡了,當牆外的人們開始大把大把地賺錢,大把大把地注意花錢,高檔家仫,名牌衣物,金銀飾的擺放在麵前,豐田、奔馳停在麵前,透過學府高牆,他們感到了拮據。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地太快,”崔健為所有的年輕人唱,也為他們唱,一方麵是物欲橫流,唯“財”是舉,得意忘形;另一方麵是兩手空空,望“現洋”興歎,羨慕不已,打開的國門,在經濟、科技東進的時候,西方的生活方式,情趣愛好也正潛移默化的移入他們的腦子,傳統的生活方式被他們毫不猶豫的拒絕或摒棄了。

他們渴望的東西沒有得到,卻讓一些經商能手……社會上的半文盲得到了。相對剝奪感強烈地襲擊著他們脆弱的心,他們要獲得自己的天堂。

他們完全不可能再走上代人清教徒式的道路了,他們要借助自己特有的天賦和優勢(家庭、社會關係、姿色、風度)來抗爭,借助於智慧和聰穎來追求,雖然這種追求充滿著危機和矛盾,但對於她們卻同樣也充滿誘惑和愜意。他們寧願背著金錢和靈魂的十字架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