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爾睡不著?這根本不叫失眠(1 / 1)

每個人都有幾個睡不著的夜晚,其中一些人總是認為自己失眠了,變得思慮過重,經常在睡前擔憂、害怕自己患上失眠症。其實,偶爾睡不著和失眠還是存在很大區別的。

偶爾睡不著和失眠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睡眠的行為,以及引發該症狀的原因上。偶爾睡不著的原因一般常見於以下三種:

1.突發事件

當我們因生活中的某個特別事件感到興奮,就容易出現難以入睡或睡眠質量較差的情況。比如,買彩票中獎,第二天需要考試,比賽感到緊張,個人情感問題等。此類事件會持續刺激大腦的神經,使其保持在一種興奮狀態。

2.睡眠習慣的改變

固定的睡眠習慣被打破也會影響入睡,比如,一些人偶爾在晚上入睡前喝酒、喝茶、喝咖啡,由於茶和咖啡中富含咖啡因,能夠刺激大腦神經,具有提神的功效,入睡前咖啡因尚未代謝完,就會難以入睡。

3.睡眠環境突然改變

睡眠環境也是導致偶爾睡不著的主要因素之一,比如,一些人經常在出差的第一天晚上難以入睡,就是由於睡眠環境的突然改變所致。環境的改變包括外界混亂嘈雜的聲音刺激,床的軟硬程度的變化,被子枕頭的變化,以及房間內的煙味、香水味、汗味等氣味刺激。如果在生活中突然遭遇此類情況,睡眠質量自然是不理想的。

因此,導致偶爾睡不著的原因都是偶然性事件,沒有持續性。但的確有很多人因為偶爾幾天睡不著過分焦慮擔憂,怕自己患上“失眠症”,以至於精神緊張到去看醫生。事實上,偶爾睡不著的情況會在身體的自我調節下或環境恢複到正常狀態而消失,使睡眠規律恢複正常。大腦在缺少足夠休息後的一兩天時間內,會通過加深睡眠的方式進行自我補償,即使對身體會有一定的影響,但不至於從此作息混亂。失眠症最重要的一項判斷標準就是“有沒有影響自己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每天必須依靠咖啡等提神產品來維持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話,就屬於失眠。長此以往,會逐漸拖垮我們的身體,對生理和心理上造成很大的影響,在一定程度上也會影響身邊的人。

因此,偶爾一兩次的睡不著並不能看作是失眠,每個人都存在異常興奮和傷心的時刻,偶爾睡不著是一種正常的生理反應。隻有當睡不著的時間達到一定的長度,比如,入睡困難的症狀每周大於等於三次,持續一個月以上,且明顯影響到了第二天的工作、生活或者是學習,才能被稱為失眠。

不必因偶然的睡不著變得過分擔憂,過分擔憂反而會使偶爾睡不著逐漸轉化為失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