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總是睡不好,一想到睡不好要影響白天的精神狀態,就著急。結果10點躺下的,淩晨2點多才睡著,5點多又醒了。好不容易有點睡意,又該起床上班了,真怕自己撐不住。”這是很多失眠者的苦惱。人隻有睡得好,睡得飽,才能神清氣爽,精力充沛。所以,當自己躺在床上翻來覆去睡不著的時候,就特別擔心影響第二天的工作,尤其是第二天有重要的安排時。
除了害怕失眠會影響第二天的精神狀態,我們還有很多擔憂。比如,害怕失眠會導致皮膚衰老,害怕失眠會導致健忘、脫發、注意力下降,更害怕失眠導致癌症、猝死。
當我們把失眠與美麗、健康、死亡聯係在一起,過分關注不良後果,睡前就會出現緊張、恐懼,影響到睡眠。而失眠又反過來“證實”其擔心的正確性,比如失眠後掉頭發嚴重了,黑眼圈嚴重了,考試考砸了,工作出錯了等。然後,我們就會不斷暗示自己:失眠的危害很大,結果因為害怕繼續失眠,使自己陷入了失眠、情緒反應和恐懼的惡性循環中。
當我們有意識地告知自己:我得趕緊睡著!我一定要比昨天睡得好!這種想要快點入睡的心理非常容易產生焦慮,而焦慮性情緒會使人體生理代謝加強,非常不利於大腦神經的抑製,自然也就不利於睡眠。而且,越是想控製自己的睡眠,我們的身體就越警覺。比如,躺在床上,不停告訴自己“我要睡覺”,或者擔憂“假如我睡不著明天會怎樣?”這樣不斷給自己施加壓力,身體就更加警覺和敏感,睡眠就如驚弓之鳥,飛得更遠。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我們的四肢受意識控製,大腦告訴手,去,拿那個最大的櫻桃吃。嗯!手很聽話!大腦告訴腿,快,跑快點,你就會加速向前。但是,睡覺這件事,不受大腦的意識控製,它受自主神經的控製。我們的內髒和血管等都受自主神經的控製,我們如果對心髒說:跳慢點!或者跟血液說:流快點!它們根本聽不懂。所以,大腦也根本聽不懂我們發出的睡覺的信號。
睡眠是自然發生的,不用特別擔心睡不著。仔細想想,你曾經是不是也通宵達旦地唱歌、玩牌?然後,活動結束後倒頭就睡,睡醒後人也就精神了,也沒有覺出有什麼不正常的。
人的自我調節能力是很強的,如果休息不夠,身體會產生需求,缺少的睡眠就會自動補回來。至今在臨床上還沒有發現長期通宵不眠的人。即使參加睡眠剝奪試驗的被研究者,也會存在少量的睡眠,不會完全不睡。
失眠對身體有一定的影響,但過分擔心失眠所帶來的危害,遠遠大於失眠本身所產生的影響。我們原以為是失眠帶來的不適,諸如皮膚變差、免疫力低下等,其實並不是失眠本身帶來的,而是你的擔憂、焦慮、生氣、恐懼帶來的。
端正心態,放下對失眠本身的恐懼,對於調整失眠非常重要。
1.不盲目擔憂
失眠可以看作是身體的正常調節帶來的結果。當一些足夠引起失眠者內心波瀾的事情出現時,即使事情並不大,也總能讓失眠者心心念念,導致失眠。任何人在惦記某件事的時候都會出現失眠的情況,而正確認識失眠的起因和結果,不必盲目擔憂失眠帶來的影響,有助於失眠者擺脫恐懼。
2.克製恐懼
失眠恐懼症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部分:其一,是最初導致失眠的事件;其二,是對失眠本身的恐懼;其三,是令人痛苦不堪的失眠結果。第一部分是引起失眠的原因,但並不會導致過於痛苦的第三部分的結果,而第二部分的恐懼才是真正導致失眠結果難以令人忍受的根源原因。因此,恐懼才是失眠真正的元凶,而失眠者想要消除失眠症狀就要克製恐懼。
3.驅除恐懼
對於失眠恐懼既然是憑空臆想出來的,那這種恐懼也就可以憑空消失。當失眠者意識到對失眠恐懼的存在,本身就是驅除恐懼最好的方法。既然失眠,那就利用這些時間來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比如,讀書、寫字等,隻要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有意義、有價值的事情上,就能有效避免將注意力集中在失眠上。隻要失眠者不再糾結於失眠本身,恢複正常的作息也隻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