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睡眠對高血壓人群來說就是一種奢望,長期的失眠症狀不僅使他們身心疲憊,還會進一步加重高血壓,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甚至是身體健康。
高血壓患者時常伴隨焦慮不安、暴躁、口舌幹燥、呼吸急促等症狀,尤其是中老年高血壓患者,這些症狀就是導致失眠的罪魁禍首。
1.情緒與高血壓的關係
高血壓患者在患病期間容易出現失眠,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情緒波動的影響。由於高血壓屬於慢性疾病,在病情初現或不斷加重的過程中所帶來的負麵情緒比較明顯,容易刺激患者的神經。很多人因擔憂病情而出現情緒波動的情況,而長時間的情緒波動,就容易使人在夜晚難以入睡。尤其是在發現病情加重後,一些患者的心理負擔過重,終日憂心忡忡,致使血壓居高不下,甚至變得消極沮喪,對治療失去信心,不配合服藥和治療,變得焦慮不安。
情緒與高血壓是互相作用的,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講,憤怒、焦慮、恐懼等過於激烈的情緒都可能導致血壓驟然升高,尤其對於高血壓患者來說,由於交感腎上腺等血壓調節係統能力受到抑製,情緒波動引起的血壓升高,將難以在短時間內恢複。
2.高血壓症狀導致失眠
高血壓本身的症狀也會導致失眠情況的發生。當高血壓患者血壓增高,並不再下降時,就容易出現頭暈、胸悶、頸部發僵、耳鳴等令人感到不適的症狀,導致人體負擔加重,出現睡眠質量降低的情況。
同時,持續升高的血壓很容易導致大腦皮層和自主神經出現功能失調的情況,導致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緒萬千,從而間接引起入睡困難、易醒、做噩夢等失眠症狀。
3.藥物作用
高血壓患者的失眠症狀也可能是由所服用的降壓藥物引起的。因此,高血壓患者在失眠症狀發生後,也需要了解失眠是否與高血壓用藥帶來的副作用有關。一些降壓藥物在服用後,其副作用確實容易幹擾人們正常的睡眠,而長時間服用這些藥物,就容易導致睡眠方麵的問題。
此外,降壓藥選用合理,但劑量使用不當同樣也會導致失眠症狀的出現。比如,由於降壓藥服用過多,造成夜間低血壓。人體正常的血壓收縮壓在12〜18.5kpa(90〜139mm Hg),舒張壓在8〜12kpa(60〜89mm Hg),一旦低於該範疇就屬於低血壓,患者的心髒、大腦及身體的其他重要器官都會因血壓過低、供血不足而出現缺血、缺氧的情況,嚴重者可導致昏厥、休克,危害生命安全。
對於高血壓的調節,除了必要的藥物治療外,生活習慣的調整也尤為重要。高血壓患者養成早起、定期運動的習慣不僅有助於緩解壓力,減少夢中驚醒的頻率,還能達到控製血壓的效果,延長深度睡眠的時間。比如,散步、慢跑、太極拳、遊泳等有氧運動。但需要注意的是,運動的最佳時間應選擇在清晨或下午,避免在睡前兩小時內進行,避免因腎上腺素分泌過度,使人精神振奮,難以入睡。同時,緩解高血壓對生活中的規律作息要求極高,不熬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飲食上合理膳食,戒煙戒酒等。
保持心理平衡,情緒穩定有助於改善由高血壓引起的失眠症狀。各種負麵情緒是高血壓的外化表現,同樣是使血壓升高的誘因。因此,無論是工作和生活中的壓力,還是對疾病的擔憂,高血壓患者都應該調節好心情,保持一個穩定的心態,才能有效防止失眠症狀的出現。高血壓患者可通過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培養自己對自然環境和社會的良好適應能力,避免因外界影響出現情緒過激的情況。當自己有較大的精神壓力難以緩解或自我釋放時,可以向周圍的親人或朋友傾訴,盡量將精神傾注在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上,從而有效穩定自己的血壓。
此外,高血壓患者也不要忘記對血壓的關注,定期測量血壓,1至2周至少一次,有助於了解自身當前的血壓狀況,從而根據現實情況有效調整治療高血壓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