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平常心,和失眠和平共處(1 / 1)

一位失眠患者向人請教是如何解決失眠問題的,對方的答案有些出乎意料:“我並沒有解決,隻是和失眠和平共處了而已。”這一結果看似令人一頭霧水,卻並非毫無緣由,事實上,當我們將失眠徹底融入自己的生活中,它所帶來的影響也將逐漸減少,乃至消失。

一般人們在失眠之後,會出現一種不甘心入睡“失敗”的心理,執著於入睡,堅持與失眠對抗,這種為入睡付出的努力往往讓人更加難以入睡。即使一些人在麵臨失眠時試圖不再抵製失眠,但對現實狀況的擔憂仍會在心理上滋生出對失眠的排斥或厭惡,導致失眠症狀難以緩解。

美國芝加哥大學醫學中心的學者傑森針對治愈失眠提出了一個新的理論——“以正念對待失眠”,簡單來說,就是接受失眠症狀,學會與失眠和平共處。該理論核心在於失眠者需要坦然麵對自己的失眠症狀,接受失眠帶來的一切負麵情緒和不適感,就像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的過路人一樣,他們的出現和消失都不在我們的意料之中,但我們都能保持一種包容的態度來迎接每一個陌生人。

當然,一定有人難以接受這種觀點,他們不願放任失眠症狀長期存在於自己的生活中,更希望將失眠驅逐出自己的生活。可是,失眠的出現並不受人力所控製,而且,我們越努力越容易因此感到煩躁,其結果也會讓我們更加失望,一味地試圖壓製,往往隻會讓情況更糟。可一旦我們坦然接納失眠,抱有一種與之和平共處的態度,不反感,不排斥,不擔憂,放棄對它的對抗,就不會在心理上對它產生恐懼,內心也更容易平靜下來。

一些看似可以幫助人們快速入眠的方式,卻是最笨的方式,而且治標不治本。因為失眠的根源在於念頭,在於失眠者內心的生活態度。對於絕大多數失眠者而言,保持一顆平常心,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才是最重要的。在傑森的研究中,有一個關於失眠結果的心理暗示:當一個人經曆失眠後,會感到精神萎靡,經常出現“好困啊,不想上班”的想法,但並不會因此請假,而是一邊低效率的工作,一邊忍受失眠帶來的疲憊感和挫折感。可一旦人們給予自己積極的心理暗示,告訴自己雖然自己失眠了,但並不會影響自己的工作狀態,這樣,即使身體仍處於疲憊狀態,卻有效降低了內心的負擔。

因此,當我們出現失眠的症狀時,不要擔憂失眠會對第二天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也不要猜測失眠會將自己的入睡時間拖到深夜幾點……不再過度關注失眠,順其自然,和失眠和平共處,它將不會肆意打擾我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