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失眠人數日益劇增的情況下,助眠類App應運而生。但是,這些五花八門的助眠App是否真的能夠提高人們的睡眠質量呢?
李欣最近工作壓力很大,經常在晚上出現難以入睡的症狀,尤其是對周圍的聲音格外敏感,甚至輕微的響動都會影響到她的睡眠。在嚐試了很多助眠方式後,失眠症狀依然沒有得到有效改善。直到朋友為她推薦了一款助眠App,在入睡時,伴隨著耳機中的流水聲,她經常在不知不覺中就能睡著了,並且App中的冥想課程也可以幫助她有效放鬆緊繃的神經。
1.助眠App的原理
助眠類App的原理是通過科學手段成功規避掉日常影響入睡的因素,以及利用一些專業助眠的音樂、白噪聲等方式縮短失眠者的入睡時間,通過建立新的睡眠習慣,來提高睡眠質量。比如,以雙聲拍音頻、自然聲緩解用戶壓力的“催眠大師”;以放鬆減壓、寧靜身心為主題的“正念冥想”;以播放與腦電波相近的音頻,使兩者同步的“熟睡”等。
此類App中一般會將影響睡眠和失眠的原因歸結為四類:睡眠規律,是指長期形成的起床、入睡時間,白天短暫休憩的時間;睡眠環境,光線、噪聲、床上用品、房間濕度、溫度及其他能夠影響睡眠的用品;睡前準備,晚上的飲食、洗漱及其他睡前活動;身體狀況,焦慮、恐懼、興奮等情緒或心理創傷。在使用過程中,助眠App會根據失眠者提供的信息,為他們提供一份最為合理的方案和建議,使其所處的內外環境均達到最佳狀態,以達到安穩入睡,更快入睡的目的。
但失眠的往往不隻有入睡困難,多夢易醒、總睡眠時間減少、睡醒後身體疲憊等表現都屬於失眠症狀。導致失眠的主要因素有環境因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精神因素及疾病五種,其中,前三種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減少對失眠的影響,而後兩者並非尋常手段可以達到的,這就是導致關於助眠類App口碑兩極分化的原因。
一些失眠者在使用過後入睡時間縮短,認為助眠App對緩解失眠症狀效果顯著,但另一些失眠在使用過後,對失眠症狀沒有任何效果,甚至降低了自己的睡眠質量,對其持否定態度。
2.辯證看待助眠App
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助眠類App可以在睡眠時間上為失眠者提供一些幫助,但對睡眠深淺度和睡眠質量的實質影響波動較大,無法得出有效的結論。如果失眠者的心理問題極為嚴重,而助眠App的界麵、文字、音樂反而會延長失眠者的入睡時間。
因此,我們需要辯證地去看待市場上的助眠App、助眠儀器,既認可其助眠的功效,但也不盲目地偏信它們能夠完全緩解自身的失眠症狀。助眠App和助眠儀器都是通過重塑失眠者的睡眠習慣,來緩解失眠症狀的。一旦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出現,助眠App帶來的效果就變得微乎其微。比如,由於疾病或者身體不適導致的失眠症狀,一些人因消化不良、神經衰弱出現難以入睡的情況,在沒有解決導致失眠的根本原因之前,任何輔助類措施,都無法給予失眠者一個安穩的睡眠。
3.助眠App推薦
如果我們在晚上出現了難以入睡的情況,那麼可以選擇哪些助眠App來幫助我們入睡呢?
(1)“小睡眠”,推薦指數五。“小睡眠”是一款主要以聲音作為主要助眠方式的App,具備種類非常多的自然聲、白噪聲等音頻,可根據自身喜好選擇三種音效進行自由組合。此外,還存有專業的冥想指導訓練音頻,在一定程度上幫助用戶有效緩解焦慮和壓力,輕鬆入睡。
(2)“催眠大師”,推薦指數五。“催眠大師”是一款利用音樂治療睡眠障礙的應用。它通過雙聲拍音頻、自然聲等緩解用戶的心理壓力,促進身體放鬆,使用戶更快進入深睡狀態。它的特別之處在於支持添加本地音樂,搖一搖還可隨機組合混音。
對於助眠類App的選擇,我們可以根據自身喜好選擇最適合自己的App,也可以通過試用來判斷該App是否能為我們提供幫助,靈活挑選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