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9章 刻苦練字的顏真卿(1 / 1)

顏真卿是唐代著名書法家。他出生在一個家學深厚的書法世家;他20歲中進士,官至刑部尚書、太子少師,人稱顏魯公。他3歲的時候,父親病死了。母親隻好帶著他回到了外祖父家。顏真卿的外祖父是位書畫家,母親也是個知書達理的人。他們見顏真卿很聰明,就教他讀書寫字。顏真卿練起字來很專心,一筆一畫從不馬虎,一寫就是大半天。母親見兒子練字這樣用心,心裏既喜歡又憂愁。喜的是兒子將來一定會有出息;愁的是家境不寬裕,哪有餘錢買紙供他練字呢?顏真卿見母親為沒錢買紙的事犯愁,懂事的他就想,能不能找到一種既不花錢又能練字的方法呢?於是,他自己開始琢磨了。

一天,他練完字到外麵玩兒,發現泥水匠正在用黃泥粉刷牆壁,他們每刷一下,牆壁上就出現一道泥印,一會兒工夫,牆壁就被刷成了泥牆。他看著看著,突然想,要是用刷子蘸滿黃泥在牆上寫字……想到這裏,他飛快地跑回家,找出刷子和碗,高興地對母親說:“媽,媽,我有不花錢的紙筆了,您別發愁了!”

“傻孩子,紙筆哪有不花錢的呢?”“您瞧,這不是嗎?”顏真卿一手舉著一隻碗,一手拿著一把刷子,歡快地說:“這隻碗就是硯台,這把刷子就是筆,碗裏裝上黃泥漿就是墨!”“那……紙在哪兒呢?”母親又問。顏真卿用手指了指牆壁,頑皮地說:“這就是紙。不信,我寫給您看!”說完,他拿起刷子,把碗裏盛滿了泥漿,走到牆壁前揮“筆”寫了起來。等到牆上寫滿了字,他又用清水把字跡衝洗掉,然後又重新寫起來。看到兒子有了不花錢練字的好法子,母親高興地笑了。

顏真卿不但刻苦好學,長大以後,他還敢於向“書聖”王羲之挑戰,推動了唐代書法的改革運動,創造了與時代風貌相適應的新風格。他為人耿直剛毅,他的楷書透出一派端嚴莊重、豐腴雄偉、神聖不可侵犯的傲然正氣。他的行書結字寬博、大氣磅礴、雍容偉壯,成為後世爭先研習的楷模。他說:“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這首《勸學》詩正是顏真卿刻苦學習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