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權是唐代著名的書法家。他從小很聰明,12歲的時候,就能寫出很好的文章來了,特別擅長寫大字。柳公權的字和筆法嚴謹、筋力強健的顏體字比較起來,更以骨力見長,被稱為“顏筋柳骨”,深受人們的喜愛。因為這種字體是柳公權創製的,人們都把它叫做“柳體”。
柳公權不但是一位有名的大書法家,還是一位為人耿直、敢於直言的人。他從小接受《柳氏家訓》關於“德行”的教導,終身把德行作為立身的根本,“博貫經術”,在人生、書法藝術等方麵都體現出儒家風範。
有一年,唐朝皇帝穆宗在一座佛寺裏,看到了柳公權寫的字,心裏十分喜愛,很想親自見見柳公權,與他一起談論談論書法。正巧,沒過多久,柳公權從自己做官的地方夏州來朝廷辦事。唐穆宗聽說柳公權來到京城,就讓他到皇宮來見自己,並授予他負責給皇上提建議的官職,把他留在朝廷裏。
一天,唐穆宗把柳公權找來,與他在一起談論書法,唐穆宗向柳公權請教說:“柳愛卿,你的字寫得筆法端正、剛勁有力,可我卻怎麼寫也寫不了那麼好,你說怎樣用筆才能把字寫好呢?”
聽了唐穆宗的問話,柳公權想起自己職責就是給皇上提建議,而他早就聽說皇上整天吃喝玩樂,不理朝政。他想:我為什麼不借這個機會勸勸皇上呢?
於是,他對唐穆宗說:“寫字,先要握正筆。用筆的要訣在於心,隻有心正了,筆才能正啊!”
聽了柳公權的話,唐穆宗知道他是借講書法在規勸自己,懂得了寫字跟治理國家大事是一個道理,不用心是不行的。
“心正筆正”強調書法家的品格修養,米芾說:“公權如深山道士,修養已成,神氣清健,無一點兒塵俗。”蘇軾說:“柳少師其言心正則筆正者,非獨諷諫,理固然也。”從書法創作的角度看,這正深刻揭示了書法家人格在書法中的重要作用。柳公權的“筆諫”,成為後世士大夫的一種“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