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92章 忠厚老實的晏殊(1 / 1)

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和政治家。在十三四歲的時候,他就以博學多才出了名,被地方官作為“神童”推薦給朝廷,讓他去麵見皇上。

當晏殊趕到京城時,正趕上科舉會試。晏殊作為“神童”,本可以不參加考試,但他覺得隻有經過考試,才能檢驗自己有沒有真才實學。於是,他主動要求參加考試,並得到了皇帝的批準。

參加考試的有1000多人,晏殊是年齡最小的一個。考試開始了,他拿到考題一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考試題目自己不僅做過,並且當時寫的文章還受到了老師的稱讚。這時候,晏殊的心裏很矛盾。按說,那篇文章的確是自己獨立寫成的,現在把它照抄下來,當然不能算是作弊,再說主考官和考生誰都不知道。但是他又想,那篇文章是自己在家裏寫成的,寫作的條件比考場上要優越得多,如果在考場上寫,就不一定能夠寫得那麼好了。

晏殊想起老師的話:做學問必須老實,如果對自己放鬆,那隻能害了自己,想到這裏,他決定把實話講出來,要求主考官給自己另出一個題目。可是,考場紀律嚴格,晏殊幾次想說,都被監考人製止了。迫不得已,晏殊隻好以那篇文章為基礎,又做了些修改加工。寫好之後,交了卷。

考試成績公布後,晏殊是10幾位成績最好的考生之一。他們被召到皇宮大殿上,接受皇上的複試。輪到晏殊複試時,皇上高興地對他說:“你的文章,我親自看過了,你小小年紀就有這樣好的學問,真是名不虛傳呀。”

不料,晏殊卻跪下來連稱有罪。接著,他把考試的經過講了一遍,並且要求皇上另出一個題目,當堂重考。

晏殊說完後,人們被驚呆了,大殿上鴉雀無聲。過了片刻,皇上突然大笑起來,說道:“真看不出,你這孩子不僅學問好,還這樣誠實。好吧,我就成全你。”

當下,皇上又出了一個更難的題目,讓晏殊當堂作文。晏殊集中全部精力,很快把文章寫好交了上去。皇上一看,十分高興,並當場授予他一個相當進士的學位,希望他日後成為國家的棟梁之材。

後來,晏殊的官越做越大,名望也越來越高,可他一直保持著誠實、勤勉的作風,至死都沒有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