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喜憂(上)(1 / 2)

玫貴人的失寵,似乎已成定局。因為生下的是如此不祥的“死胎”,產前的榮寵在她生育之後幾乎是消弭殆盡。沒有任何安慰,沒有一次探視,一向花團錦簇的永和宮就此沉寂,再無一人踏足,連最為賢惠的皇後也退避三舍,不再前往。

為著怕見麵傷情,皇後還是不許玫貴人離開永和宮半步,出月之後,連在偏殿祈福的法師也退回了寶華殿,唯有寂寞的風雪回聲,相伴同樣寂寞而悲傷的玫貴人。

連著好幾日是難得的晴好天氣,又逢旬日,宮嬪們便也隨著帝後一同前往慈寧宮請安。太後見鶯鶯燕燕坐了滿殿,也稍許有了些笑容,支頤含笑道:“前些日子一直雨雪不斷,便免了你們往來請安。今日皇帝和皇後有心,帶你們一起過來了。”

眾人道:“能向太後請安,是臣妾們的榮幸。”

太後含笑道:“昨日福珈陪哀家去禦花園走了走,說是欣賞晴日紅梅。其實紅梅盛開,哪裏比得上你們百花齊放,不止哀家,皇帝看了也賞心悅目。皇帝,你說是麼?”

皇帝賠笑道:“皇額娘說得是。”

太後理了理衣襟上的垂珠流蘇,緩緩道:“百花齊放,乍眼看去似乎缺了哪一朵都不明顯。可是熟知百花的人便知道,缺了哪一朵都不算是勝春勝景。皇帝,就當哀家人老多言,玫貴人已經出月,怎麼還不見她出門向哀家請安?”

皇帝眉目間微有黯然之色,皇後忙含了恭謹的笑意道:“玫貴人傷心失意,是兒臣的意思,要她多多休養的。”

“過於傷心,那便是玫貴人的不是了。”太後歎了口氣,隨即斂容正色道,“對於嬪妃而言,孩子固然重要,但侍奉君上更為重要。這也是祖宗規矩為何要將你們生下的孩子交給阿哥所或是位高的嬪妃撫養的道理。就是怕你們隻一心在孩子身上,疏忽了皇帝。”她瞥了皇帝一眼,好生關切道:“玫貴人無福為皇帝你誕育皇嗣,皇帝你也不要太過傷心。你還年輕,你的後妃們也還年輕,即便是玫貴人,也有再生養的機會,千萬不要一時傷心過度,傷了龍體。”

皇帝連忙起身:“兒子多謝皇額娘關懷。”

太後歎口氣道:“皇額娘關懷也是嘴上說說的,還是要你自己開解心懷。哀家看你這些日子都清瘦了不少,眼窩底下都是黑的。你這般鬱鬱寡歡,哀家看著也是焦心。”太後的口吻微有不滿:“皇後,聽聞這些日子多是你陪伴皇帝,怎麼未有好好開解、寬慰聖心?你是六宮之主,宮中瑣事固然要緊,但皇帝的一切更是要緊。你可千萬不要輕重不分啊!”

這句話說得頗重,皇後微有惶然之色:“皇額娘恕罪,兒臣無能,不能使皇上開懷,所以這些日子也安排各宮嬪妃隨侍。嫻妃與慧貴妃也多有伴駕,皇額娘若不信,大可命內務府送上記檔來查。”

如懿與晞月忙起身道:“恭請皇太後萬安,臣妾們的確有奉皇後之命,侍奉皇上左右。”

太後撫著手邊一把紫玉如意歎道:“皇帝登基之後雖然立了幾個新人,但最得聖心的隻有玫貴人。其實生了個死胎又如何,養好了身體很快又會有孩子,皇帝也可安心了。”

皇帝與皇後對視一眼,又看了如懿一眼,便也低下頭去。皇後仰麵,施施然笑道:“其實兒臣一直安排幾位嬪妃隨侍皇上,也是這樣打算的。”她福下身含笑向太後與皇帝:“恭喜太後,恭喜皇上,繼玫貴人之後,怡貴人也已經有孕一個多月了。”

皇帝一驚,旋即大喜,握住皇後的手扶起她道:“皇後所言可是當真?”

皇後的笑意溫煦如春風:“孩子千真萬確就在怡貴人腹中,臣妾豈敢妄言。而且臣妾查過敬事房的記檔,的確是一個多月前承寵受孕的。上天如此安排,必是知道失之桑榆收之東隅,所以特讓怡貴人懷上龍胎。”

怡貴人滿麵紅暈,亦起身道:“臣妾深受皇上與皇後福澤,皇後娘娘為怕出錯,特意請了三四位太醫診脈,臣妾的確是已經身懷龍裔了。”

如懿隻覺得腔子裏至喉舌底下,都酸楚極了。可是那種酸楚卻全然不顧她的感受,自顧自強行而肆意地蔓延開來,爬入她的五髒六腑。如懿下意識地按著自己的小腹,那裏是那樣平坦,她還是那樣沒有福氣,沒有自己的孩子。或者說,是從未有過。而更難受的,或許是幽閉永和宮中的玫貴人吧,自己的喪女之痛切膚至深,卻要眼睜睜看著怡貴人享受有孕之喜,將她曾經的盼望與喜悅一一經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