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讀書(1 / 2)

“好,老頭子不問你是從哪裏來的,也不管你是怎麼來的,你就是這個寨子裏的孩子,明天老夫就跟村裏那群莽貨說清楚,要是誰該亂嚼舌頭,也好叫他們知道老頭子這個村長不是白當的。”吳老很是激動,頗有虎軀一震,白沙寨群伏的氣勢。

從窮小子變成學問人了,張可還在適應著自己新身份的變化,明明前幾天還是流浪過來的小破孩,現在頭上就頂起了讀書人的光環,好在從現代人變成古人的經曆都有過了,這點小風浪算得了什麼。

早上洗漱完之後,張可就看到了畏畏縮縮站在大門口的竹鼠,不由得感歎了一下消息傳播得如此之快。

“竹鼠,你不認識我了?怎麼不進來。”

“可哥兒,你成了學問人了,還會跟我說話?”竹鼠對於張可還是主動跟自己打招呼感到興奮,到底是自己的小夥伴,沒有因為成了讀書人就不理自己,隻是還是不敢進去。

“成了學問人也沒見我吃的比你少,隻是不能去打柴了,吳老看的太嚴了,出不去,下回再有好吃的竹蟲可不敢自己吃,還要給我帶些回來才好。”沒辦法啊,成文化人了就是不一樣,小夥伴都不敢接觸了,這可不行,自己好幾天才拉近的關係不能就這樣毀了,為了自己在村子裏美好的未來著想,還是隨和一點比較好。

“那是自然,可哥兒是要讀書當大官的人,做的可是天上文曲星做的事,至於烤白蟻還有竹蟲這些小事,就由我幫你帶來就好,黑炭有一手水下摸魚的好功夫,這就叫他去抓,可不能耽擱了。”

不知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這句話是什麼時候傳開的,反正張可認為,要是比抓魚的話,黑炭大抵也算是前幾名了,一尺長的金尾鯉魚在竹籃中撲騰著,看的好久沒有肉食的張可心花怒放。

晚上就吃它了,自己親自動手,唐朝的飲食文化遠不如之後的宋朝,連炒菜都沒有,跟不要說物質豐富,飲食文化發達的後世天朝,得親自動手,可不能讓他們糟蹋了。

一道水煮魚自然是大受好評,辣椒就那麼一點,舍不得用,隻好拿茱萸湊數,魚很大,但也經不住四個大小夥的食量,其他菜都沒動,唯獨魚吃的連湯都不剩,嚴厲的製止了竹鼠要舔盤子的舉動,將魚骨丟給當了半天看客的阿黃,可憐的阿黃,自從跟了張可就沒吃到過肉。

“可哥兒這手藝在十三樓做大廚都不差,隻是魚肉有點少,明天黑炭繼續去抓魚,把河裏的魚都抓來。”跟著爺爺在鎮子上的酒樓吃過飯的吳迪一副意猶未盡的樣子怎麼看怎麼猥瑣。

在許下明天繼續做飯請他們吃的保證之後,幾個小夥伴才散去,不散去不行啊,村長昨天交待過的,敢打擾可哥兒讀書的,腿給打折了。

就著黃昏的日光,拿起一本《說範》仔細的研究起來,自己的曆史文化基礎太差,要說自己擁有九年義務教育,三年高中,四年大學的經曆,可學到的古文大多早已還給了語文老師,比如眼前這本《說範》,讀起來便極為晦澀,好在十幾歲的身體,正是記憶力正好的時候,用著成年人的思維連想帶猜,對於這本書也算是了解了七七八八對於裏麵的含義也算得上是一知半解。

一本說範看的張可頭昏腦漲,吳老的長輩大概是劉向的粉絲,《新序》,《說範》,《戰國策》應有盡有,看著眼前這一大堆書籍,再想想吳老目光爍爍的盯著他的情形,張可無奈的拍了拍腦袋,這什麼時候是個頭啊。

唐朝的科舉還算是比較開放,文章也有,但並算不得是硬性標準,至於論策,官紀,還有算學這種題,張可要是沒有把握的話,那也就沒有必要穿越過來了,至於說是詩詞,在李白還小,杜甫還沒出生,蘇軾距離上線還有幾百年的初唐,估計是沒有對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