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惹的禍--富貴病
近年來,流行一個時髦的詞彙“富貴病”,它指的是包括肥胖、糖尿病、高血壓、高脂血症、痛風(高尿酸血症)、脂肪肝等在內的一係列慢性疾病。應該說,“富貴病”並不是一個合適的稱謂,其所謂“富貴”者,更多的是代表不合理的生活方式,即包括飲食不均衡、很少運動、精神壓力大、心理失衡、酗酒、吸煙等因素的綜合作用。不良的生活方式可以致病,同時,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預防和治療疾病,這兩點可以說是近些年來醫學界的共識。可惜的是,專業人士的共識尚未真正成為普通大眾的共識,很多人還在繼續著他們原先不良的生活習慣和方式,並已經、正在或即將為此付出巨大的代價。
然而,“富貴病”並非都是營養惹的禍。
很多人關注“營養”,但未見得真正懂得“營養”。很多人被告知患了“富貴病”或者“營養過度”了,仿佛都是“營養”惹的禍,營養治療也就成為“限製營養,減少進食”的代名詞了,其實這是一個嚴重的觀念誤區。
營養實際上是人體由外界獲取養分的過程,這個過程是以食物為媒介的。
讓我們先看看食物的功效:
食物供給我們維持身體活動所需要的能量,就像汽車跑動需要汽油,空調送冷需要電力一樣。人體也像一台機器,需要食物的營養來運轉,站、走、睡覺、讀書都需要食物的能量來提供。
人體的組織和器官,如骨骼、肌肉、牙齒、血液,它們的生長發育也需要食物提供“建築原料”,各種組織也需要不斷地更新和修補,也需要食物提供原料。
與此同時,食物還參與了維持正常的滲透壓、酸堿平衡等一係列生理生化活動,保持機體正常運轉。
人的一生,以70歲壽命計算,包括飲水在內,共計攝入接近60噸的食物。如此巨大的膳食庫足以改變人的健康走向。合理飲食,有益健康,延長壽命,提高生活質量和情趣。
可以說,成也食物,敗也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