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下,在場的日本人全都明白眼前的這位中堂大人,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沒有食用這類冰棒才用口去吹“熱氣”,他那是故弄玄虛,以此引來駁斥伊藤博文的言辭。
一時間,大家鴉雀無聲。
伊藤博文先生一看,首場見麵會上,就以一隻小小的冰棒陷入僵局,未免有些小題大做,趕忙圓場,訓斥他的下屬,說:“好啦,既然中堂大人不善用冰棒,還不趕快撤下。”
這就是說,撇開後來的《馬關條約》,就說當天見麵會上的“冰棒外交”,李鴻章是占了上風的。
忍辱負重
李鴻章在日本國,以割讓大清國的島嶼、賠償日本人兩億兩白銀的軍費為代價,與日本人講和談。
談判進行到最艱難的時候,李鴻章與伊藤博文先生討價還價,說:“看在我們昔日的交情上,兩億兩白銀的數量再減少一些,算是給我老夫回家的路費吧?”
伊藤博文先生寸步不讓,他告訴李鴻章,在國家的問題上,我們沒有情麵可講,要說你個人沒有回家的路費,我伊藤博文可以自己掏腰包給你。
話已至此,李鴻章已無話可說。
此後,李鴻章在日本馬關,簽定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消息傳至國內,很快遭到國人的一片唾棄,李鴻章一時成為眾矢之的!慈禧太後為樹立皇室的威望,保全大清國的臉麵,也隻好把《馬關條約》那個“屎盆子”扣到李鴻章的頭上了。一道聖旨下來,中堂大人李鴻章,被割去頂帶花翎,瞬間削官為民了。
下野後的李鴻章,閑居家中,看似非官即民,可他仍然不失當初官場上的威望,先是慈禧太後經常派人來府上看望他、安慰他,再就是光緒皇帝暗中也給他不少關照。京城裏的大小官員看到慈禧、光緒皇帝都如此高看下野後的中堂大人李鴻章,哪個還敢小瞧他呢?所以,在那段特殊的日子裏,李鴻章家中,人來送往,門庭若市,弄得李鴻章本人都不知自己是誰了。
好在李鴻章識時局,他覺得自己身為朝廷裏的“罪臣”,下野後,還受到皇親國戚以及京城裏大小官員的如此厚愛,長此下去,隻怕會給慈禧和光緒皇帝帶來不好的影響。於是,李鴻章考慮再三,還是采取了妥協、避嫌的辦法,帶上少許的親信、家眷,悄悄地回到了安徽廬州老家,想避過那陣風頭,過一段安穩清淨的日子。
豈料,中堂大人李鴻章前腳剛到廬州老家,廬州府的知府大人就抬著雞鴨肉魚等登門拜訪了。並選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日子,八抬大轎頂到門上,以請教中堂大人的為官之道為名,邀請李鴻章到本府各地走走。並有意識地領著李鴻章來到廬州所屬的包公祠遊玩。
李鴻章想,也罷,閑居家中,草民一個,想怎麼玩耍就怎麼玩耍吧。便依了廬州的父母官,一同來到遠近聞名的包公祠。
但,李鴻章哪裏料到,來者無意,請者有心。那位廬州府的知府大人,為了在中堂大人麵前展示一下他的才華,期待中堂大人以後東山再起時,能提拔重用他,事先寫了一副對聯,張貼在包公祠裏。上聯是:掌印時,雄鋤奸惡,萬民同聲稱慈愛;下聯為:升天後,長留清名,百官高仰頌廉風。
這副對聯,原本是廬州知府借體發揮,讚揚宋代包公的同時,以此來高抬下野後的中堂大人李鴻章。實屬於“拍馬屁”行為。
李鴻章是什麼人,他可是當朝的軍機大臣、堂堂大清國的大學士呀,廬州知府心中的那點小九九,還能瞞得過他的眼睛。李鴻章上一眼,下一眼張了張那副對聯,忽而轉過身,冷下臉來,責問那位“拍馬屁”的廬州知府:“你可知錯?”
中堂大人這一問,差點把廬州知府嚇傻了,他是出於一片忠誠,讚揚中堂大人如同當年的包公,何錯之有?所以,當李鴻章問他可否知錯時,他半天無言以對。
李鴻章告誡他:“你一個小小的知府,尚不知官場的水深火熱,便學會憑空吹捧人,你從哪裏得知包公掌印時,受到萬民同聲稱頌呢?他的嫂子罵他‘包黑子沒有良心’,不就是個例子嗎?還有虎頭鍘下,他殺了皇太後的女婿陳世美,皇上、皇太後心裏會高興嗎?”
李鴻章的這番言辭,顯然是在雞蛋裏挑骨頭,可尚在雲裏霧裏的廬州知府,一時間,隻顧點頭稱是。可當他略加思索,忽而感到不對呀,包公、包大人殺了無惡不作的侄子、鍘掉了忘恩負義的陳世美,那是為民除害,老百姓並沒有罵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