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2章 戲說慈禧(1)(3 / 3)

慈禧含著怒色,淫笑了一下,說:“好呀,還是楊七孝順,知道我大清國物產豐富。下去吧,給你三天期限,做出我愛吃的第七味菜肴來!”

楊七諾諾領命退下,可他心裏如同啞吧吃黃連——有苦說不出!他到何處去尋找老佛爺愛吃的第七味菜肴呢?找不到老佛爺愛吃的第七味菜肴,他楊七的小命,或許隻有三天的期限了。三天一到,楊八的慘死,就是他的下場。

楊七在痛失小弟的同時,還要飽賞尋找“七味”的煎熬之苦。白天,他在監廚的看管下,要裝作沒事人一樣,該做什麼事情,仍然有頭有緒地忙活著身邊的事兒;夜晚,他常常與孤燈相伴到天明,為八弟的慘遭不幸抹淚水,也為自己的未來而傷感!盡管他也想到了自己三天以後的下場,會與八弟相同,可求生的欲望,時刻都在提醒他去尋找“七味”菜肴。

普天下,縱然有數不盡的禽獸蛋果、魚鱉蝦蟹,可真正做出菜肴來,還是百變不離其中,無非是小弟楊八所說的那“六味”而矣!他楊七有何能耐,再去找來非禽、非獸、非魚、非果之外的東西,做出合乎老佛爺口味的菜肴呢?既使上天入地,找來人間仙果,她老佛爺要是不願意上口,又該如何是好?

這天後半夜,一支棗紅的蠟燭,慢慢地燃至他床頭的皮箱底部,豆粒大的火苗,盡管還在皮箱上跳躍,可那時間,楊七因連日痛失八弟,再加上白日疲勞過度,合衣歪在床頭卻迷迷糊糊的睡去。

睡夢中,楊七忽而看到一位仙女,飄然而至,含羞帶笑地來到他楊七的床頭。

當時,楊七大吃一驚,認為這是死神來帶他去見閻王爺了,嚇得連連擺手,口口聲聲地求饒,說老佛爺給他的三天期限,才過去兩天,他還有一天一夜的時間,允他把人間的“七味”想出來!

可那位仙女,自稱是月中嫦娥,手托一個胭脂盒大小的小小玉盒,打開蓋兒,讓楊七聞了聞盒中香不香、苦不苦、澀不澀、辣不辣的味道,笑盈盈地告訴他楊七說,是聖母派她送來月桂仙丹,讓他楊七製成酥麵餑餑,呈給老佛爺,讓她嚐到人間之外的“七味”菜肴!

楊七感激之中,正要磕頭大謝,忽而美夢醒來!眼前沒有什麼嫦娥仙女,更沒有什麼“玉盒丹桂”飄香,而是他床頭皮箱上的蠟燭燃盡,火苗兒已將皮箱燒烤著了,並燃至箱內他和八弟進宮前淨身的“寶物”。

按大清太監的常規,每一位進宮做太監的男人,所割下的下身,一律交本人保管到死,並一同放入棺材中,以求來世做個完整的男人。

可此刻,楊七看到那皮箱裏的火苗,已經燃燒到他和小弟楊八保存在箱內多年的“下身”,驚詫之中,他三下兩下,撲打滅皮箱中的火焰,找到他和八弟的“寶物”。可煙霧中,小弟楊八的那東西,已經燒去大半,所散發出的那種味道,正是他夢中所想象的那種“丹桂”之香!

惋惜之中,楊七想到八弟被人打得屍無完膚,頭骨都送到宮外喂了野狗,還留他的“下身”有何用呢?何不像夢中想象的那樣,將其烤焦,做成“酥麵餑餑”,呈給老佛爺,算作“七味”之肴。但求八弟的陰魂顯靈,讓慈禧吃了他兄弟的下身後,致命而死吧!除此之外,他楊七在戒備森嚴的宮中,已無能為八弟報殺身之仇了!

當天夜裏,楊七就將八弟的下身,烤得焦黃酥脆,加上桂花、冰糖、芝麻、鬆子、大紅棗兒等香甜菜佐料,搗磨成細粉後,又與豬大油相拌,在製做酥麵餑餑時,楊七一遍遍的祈禱,讓那“餑餑”變成刀、變成槍、變成殺害慈禧的最烈性的毒藥,去把慈禧毒死!

一夜之間,楊七趕製出五隻香酥的餑餑。

第二天早膳時,慈禧在鼓樂聲中,被大太監李蓮英攙扶著步入進膳堂,就在老佛爺老慮今早該吃點什麼的時候,楊七用一個“萬壽萬福”的杏黃色的錦盒,給老佛爺呈上他親手製作的“七味”之肴——酥麵餑餑。

慈禧一看,這小奴才可真夠孝順的,給他三天時間,做出“七味”菜肴,他兩天就做好了,就在李蓮英為老佛爺打開錦盒的時候,慈禧眼皮一拉拉,問道:“這是什麼東西?”

楊七跪在堂下,冒死把早已編好的一套吉利謊話,合盤端出,回老佛爺,說:“老佛爺造福萬民,感天動地,月宮仙子今夜降臨禦膳房,送來月桂仙丹,令廚下做成人間七味的酥麵餑餑,敬請老佛爺享用。”

慈禧聽慣了“人間萬福”、“聖母顯靈”之類的吉利話,自然不會去深究“月宮仙子”來臨的真假,她知道那都是下人、奴才們奉承她的好聽話。無非是逗她開心,讓她多吃些食物罷了!

可今天這位楊七送來的餑餑,慈禧可不想輕易食用:一則,前兩天,他楊七的弟楊八,剛死在宮中。他們是一母同胞,難道真得忘了手足之情,這麼快就給她老佛爺送來什麼人間“七味”的酥麵餑餑?再者,什麼感動上帝,月宮仙子,都是些子虛烏有的鬼把戲,哪能有個真話呢!

慈禧靜候品膳的太監,道出此餑餑的味道,確實如往日百膳不同時,臉上多少添了點喜色!心想:這狗奴才,還真是動了腦筋,弄出什麼好吃的東西,前來孝敬老佛爺,鳳爪一樣的長長玉指,輕輕地捏起一個黃酥酥的餑餑,先觀其色,又聞其味,待她兩手掰開一個,看到裏麵五顏六色的餡兒時,靠近鼻下聞了又聞,連連誇讚,說:“好,好!真是好味道。”

慈禧轉過臉來,指著左右的太監和下廚、宮女們,說:“你們看看,這不,七味的食物來了嗎,怎麼能說我大清的江山,隻有六味食物呢!”隨指著堂下的楊七,說:“改日,你再給我做出八味,九味,仍至百味、千味的食物來!”

楊七跪在堂下領命謝恩!

慈禧看著跟前的大太監李蓮英,晃著手裏的一個尚未入口的餑餑,說:“這個奴才可真是孝順,賞他也嚐嚐人間的七味罷!”

李蓮英應聲接過慈禧手中的餑餑,送到堂下楊七的麵前。

楊七愣愣地看著眼前李蓮英送來的餑餑,知道此刻是非吃那餑餑不可了,跪拜了老佛爺龍恩,接過那餑餑,不敢怠慢,三口並作兩口,狼吞虎咽地將那個餑餑吃下了。

可就在楊七感覺那餑餑異常香甜時,他忽而想到,他吃得那裏是什麼酥麵餑餑呀,那是他兄弟楊八的下身呀!頓時,楊七的腸胃中,翻江倒海起來,一股難以擬製的惡心,促使他“哇”地一聲,將他吃下去的餑餑,連同腸胃中黃乎乎的胃酸,大口大口地嘔吐出來。

慈禧一看,當即冷下臉來,喊人把那個狗奴才拖下去問個明白。

當慈禧得知,那餑餑裏包著的是楊八“下身”時,更加怒發衝冠,指令李蓮英:“賞那奴才,把他做的餑餑,一個一個都吃下去,再去見閻王。”

選妃

八國聯軍打進紫禁城,西太後將珍妃沉井之後,挾持光緒皇帝西竄途中,以取樂、調笑為目的,為痛失珍妃的光緒皇帝又納得一妃,可謂鮮為人知。

此人姓冀,名妮子,河北省懷安縣一村姑,冀妮子定“妃”之後,終身沒受到皇上的龍幸,可她真真切切的是慈禧選定的皇妃。

光緒二十六年七月二十日夜,慈禧太後聽說英軍已打進京郊的通縣,連夜召集軍機大臣,一麵布置重兵把持京門,死守紫禁城;一麵與大太監李蓮英等合謀,商定次日一早,攜皇上、皇妃以下皇室家人,動身西竄。

當夜,就在李蓮英夥同諸位軍機大臣領旨退去之後,慈禧合衣歪在龍椅上,想略略臥息一會兒,忽聽一聲怪響,慈禧驚出一身冷汗,睡夢中她認為是英國人的火炮或是什麼流彈之類,打進了她的寧壽宮,猛不丁地支起身來,驚魂未定的樣子,問:“何處來的怪聲?”

侍女們看西太後大驚失色,慌忙跑過來攙住她,一邊幫其揉肩捏背,一邊悄告訴慈禧,說:“沒有怪聲,是雞叫的聲音。”

慈禧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冷冷地板下臉來,說:“雞聲已唱,要天明了,準備動身吧!”

話音未落,早已守候在帳外的李蓮英就進來了,他攙慈禧洗漱之後,扶她到梳裝台前,又要為其梳理那種高挽在頂部的滿清貴髻時,慈禧忽而輕歎一聲,說:“哎,梳一個漢人的發式吧!”

李蓮英為討好西太後,年輕時,曾專門在宮外學過三年的挽髻,各種各樣的發式,他都應付自如。所以,慈禧一提出來要個漢人的發式,他很快給老佛爺梳了一個漢式的“麻姑髻”。

慈禧攬鏡自照,不禁又是一聲輕歎,隨之,眼窩裏盈滿了兩汪清泉,慈禧說:“誰料,我大清的江山會到這一步!”

李蓮英深知,此刻,要離開紫禁城了,老佛爺的心情一定是很複雜的!他垂手立在一旁,不敢多言。

慈禧頭都沒回,隻是看著鏡子裏的李蓮英,喚他一聲:“時候不早啦,去叫皇帝來吧!”

李蓮英應聲退下。

時候不大,光緒皇帝帶著後妃等人,一同來給慈禧請安。

慈禧握一團潔白的絹子,輕抹著淚水,說:“洋人就要打進來了,我等逃命要緊,各自回去,帶上細軟的物件,快快走吧。”

光緒皇帝大哭,痛說:“子臣願與大清共存亡,望聖母恩準!”

慈禧一聽皇上要為國殉難,本來沒有絲毫笑容的臉上,更加陰沉起來,她看著還在跪安的光緒,說:“殉國有什麼益處?白白送掉性命。”

光緒皇帝兩眼盈滿了淚水,滿臉狐疑地看著聖母,還想說些什麼,可慈禧怒色滿臉的慈禧,已容不得他多言,大聲喝道:“不必多想了,快隨我走!”

光緒皇帝跪在地上半天沒有起來,他深知自己是一個傀儡皇上,做不了大清的主張,他問聖母:“宮眷很多,如何走法?”

慈禧說:“我同你先到頤和園,那邊有衛兵候著,叫宮眷們後邊陸續趕去,一同西去。”

這主意,是頭一天晚上,慈禧如幾位軍機大臣及李蓮英等私自定下的。皇上壓根兒就不知道。

但,此刻,光緒皇帝聽說要把宮眷們帶上,忽而想起了珍妃,壯起膽子問了一句:“珍妃怎麼辦?”

珍妃是光緒皇上的愛妃,她年輕、漂亮、性情爽朗,深得光緒皇帝的厚愛。慈禧嫌她整日纏在皇帝身邊,誤了大事,無端地將其打入冷宮,讓她永世不得見到皇帝。可光緒皇帝對她念念不忘,即使在這國難當頭,他還是想到他的珍妃,他想得到老佛爺的恩準,將她一起帶走。

哪知,不提此事便罷!光緒皇帝這麼一說,慈禧忽而恨得牙根都痛!她冷笑了一聲說:“喲!皇上不說,我倒忘了。”當即喝斥內宮太監崔閹,說:“你去把珍妃給我帶來。”

光緒皇帝認為,在這國難當頭,聖母能不記前嫌,放珍妃一馬,讓他們皇妃團聚,已是幾個月沒見到珍妃了,聽聖母那一說,當下心情頗為激動,沒有料到,珍妃被崔太監披頭散發地帶來跪安後,光緒皇帝還沒有看清她的麵容,老佛爺竟然說:“洋人來了,我本擬帶你出宮,可奈外麵拳眾如蟻,土匪蜂起,你年紀尚輕,倘若被擄遭汙,怎麼是好哩?”略頓,老佛爺走近珍妃的身邊,慢聲細語地說:“我看,你不如落個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