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1.2企業財務信息市場是企業財務信息市場關係的總和
如果一定的空間位置不是必需的,那麼,什麼才是企業財務信息市場的基礎?很顯然,是企業財務信息交換關係,存在企業財務信息交換關係就形成一個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交換關係有兩層含義:從表麵上看,市場中的交易就是人們相互交換其商品,表現為一種物與物的關係。但要揭示市場交易的本質,就必須透過物與物的關係看到隱藏於其後的人與人的關係。在企業財務信息交換中,隱藏於信息和貨幣關係後的一個基本問題是,財務信息需求者為什麼需要該企業財務信息?他希望借此和財務信息供給者建立投資關係、協作關係,或是相互競爭?
在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上,多個財務信息供給者和財務信息需求者之間、關於多種企業財務信息的交換關係彙集在一起,形成了一個龐大的交換關係網絡。不僅如此,由於企業財務信息市場參與者眾多,尤其是引入了市場中介之後,企業財務信息市場關係更加錯綜複雜,既有交換關係,又有委托—代理關係等。企業財務信息市場的有效或高效運行,就在於它能否以一定機製來理順、協調所有這些關係。
6.3.1.3企業財務信息市場是企業財務信息的定價製度
在西方經濟學中,經濟學家們特別強調市場的定價功能,薩繆爾森說:“在資本主義自由企業經濟中,生產什麼、如何生產和為誰生產和勞務的問題,主要是由一種價格製度決定的。並認為市場是買者和賣者相互作用並共同決定商品或勞務的價格和交易數量的機製。”瑞普爾總結說:“市場是一種經常被討論,但很少被定義的製度。通常認為它是:買者與賣者碰麵議定商品和勞務交換的過程;價格存在的地方;價格受到供求力影響的地方。”企業財務信息交換要獲得經濟效益,則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上必須有一定的方式、方法來對企業財務信息定價。
6.3.1.4企業財務信息市場是企業財務信息資源的配置機製
作為有價值但稀缺的資源,企業財務信息如何在整個社會得到合理配置?如果說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是一種指令經濟作為有價值但稀缺的資源,企業財務信息如何在整個社會得到合理配置?如果說企業財務信息披露是一種指令經濟。
6.3.1.5企業財務信息市場是市場體係的必要組成部分
市場是一個體係,市場經濟中的企業,置身於一係列標的各異但相互關聯的市場,包括傳統的生產資料市場、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和資本市場。經典經濟學認為生產力要素有原料、資產、勞動力和資本,一直將信息排除在它的方程式以外,進入信息時代,“知識”或“勞動的有效性”等被引入生產函數,並由外生走向內生,信息逐漸成為正式的生產力要素。要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係,就需要全部生產力要素進入市場,建立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不僅可以實現對企業財務信息本身的合理配置和優化利用,也可以實現企業財務信息和其他生產力要素的適當交換。
6.3.2企業財務信息市場的客體
任何市場首先以客體特征和其他市場相區別,如生產資料市場、產品市場、勞動力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區別,就在於市場交換標的的差異。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也必然有自己特定的客體內容。簡單地講,企業財務信息交換以何為標的?
6.3.2.1上市企業財務信息
上市企業財務信息是指由企業自主地決定、可對特定財務信息使用者有償供給的那部分企業財務信息。所謂“上市”,指在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上流通,而不是通常所說的“上市公司財務信息”。上市企業財務信息要比全部企業財務信息少很多,這是因為:第一,企業已經無償披露了相當部分的財務信息,對大部分財務信息使用者而言,是足夠的;第二,任何特定財務信息使用者都是因為特定目的才購買企業財務信息,並不會需要全部企業財務信息;第三,任何企業都有一部分被稱之為商業機密而不願對外公開的企業財務信息。
在對會計信息市場客體的研究中,相當一部分學者將由企業自己供給的會計信息排除在外。如王善平認為分析性會計信息是會計信息市場的主要交換物,是會計信息谘詢服務者依據其需求者的需求加工而成的。孫繼續極力反對會計信息成為會計信息市場客體,以及企業或企業內部會計機構成為會計信息市場主體,並引用了波拉特的論述。波拉特在信息產業結構的研究中,把信息產業中的信息部門稱為第一信息部門,即那些專門從事信息生產、分配、傳播、信息服務以及信息技術設施生產的產業部門,如會計師事務所、市場調查公司、管理谘詢公司等;而把非信息產業中的信息部門稱為第二信息部門,如工商企業中的會計部門。他說道:“第二信息部門雖然也生產類似第一信息部門的服務(如資料處理或圖書服務),但我們不能一一測定其活動價值。這些服務可以視為提供非信息產品的信息價值。這種非信息產品雖在市場上出售,但其中所含的信息因素卻沒有被出售。”雖然有一些學者將由企業自己供給的會計信息包括在內,但都主張會計信息價值是以成本補償方式實現或收益是隱含在某種實體交易之中,其實是在研究會計信息披露問題。但我們知道,會計信息隻是企業財務信息中整理加工程度較低的一部分,特別是企業財務信息管理進入資源管理階段以後,其投入水平和產出質量已遠非夕比,則上述認識有很大局限性。企業財務信息上市,一方麵因為企業希望實現其內在的高智能性勞動價值,另一方麵則因為財務信息使用者希望獲得額外的、高質量的企業財務信息。這方麵的真實案例是有的,例如,很多學術研究所需的信貸數據、證券交易數據就可以從相關金融企業購買,一些企業會相互轉讓自己的顧客信息、往來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