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政府。任何市場都有遵循市場規則、維護市場秩序和克服市場功能局限性等問題,必須借助外部力量予以調控和糾正,這就需要政府憑借其強大的政治權力,作為監管者參與其中。
6.3.3.2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主體的特征
當我們對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主體分別加以羅列而產生很多重複的時候,事實上表明,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主體具有身份合一性,具體表現在:
第一,財務信息供給者同時又是財務信息需求者。這不僅僅指我們已經注意到的情形:企業和各種類型的財務信息中介相互供求上市企業財務信息和財務信息服務,還旨在強調這樣一種情形:某一企業在供給某種財務信息時,對其他企業同種財務信息也有需求,例如作為供應商和經銷商的兩個企業相互考察財務狀況,餐飲業和娛樂業的兩個企業希望獲得對方的客戶信息,競爭對手之間的信息需求就更為一致。後一種情形在物質商品市場中極少存在,在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中出現,是因為企業財務信息不可能由其他企業或組織代為供給,則不同企業之間即使是同種財務信息也被看做是另一類商品,不能相互替代。
第二,市場中介是潛在的財務信息供給者或需求者。從市場中介和財務信息中介的區別來看,它是企業財務信息市場上的服務部門而不是生產部門,即它隻以有效服務來收取介紹費、場地費、管理費、公證費等,而不以自身財務信息或財務信息服務賺取利潤。但這一界限並不是那麼確定,作為經濟組織,市場中介也有財務運動,也要作出財務決策,其本體論層次的企業財務信息和對外的企業財務信息需求客觀存在,在必要的條件下,隨時可變身為財務信息供給者或需求者。
第三,政府也是潛在的財務信息供給者或需求者。一方麵,政府是財務環境信息,如政策、法令、統計數據等的天然供給者,同時也提供目錄、索引、調研報告一類的信息商品和信息服務,雖然大多是無償的,但也可以以成本補償、成本加成等方式定價;另一方麵,在參與治理的利益相關者中包括了作為所有者的政府,這時它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主體地位平等,應按經濟規律、市場規則行事。
6.3.4企業財務信息市場的運行
企業財務信息市場的有效或高效運行,在於它能否以一定機製來理順、協調複雜的企業財務信息市場關係。機製原指“機器的構造和動作原理”(《辭海》),生物學、醫學、經濟學等學科在研究一種係統功能時,常借指其內在工作方式,包括構成要素及其相互關係,以及其間發生變化過程的性質和相互聯係。闡明一種係統功能的機製,意味著對它的認識已從現象描述到本質說明轉變。
6.3.4.1物質商品市場機製的失效
市場機製,是市場主體、客體之間的有機聯係和相互作用,及其對資源配置的調節功能。在物質商品市場中,其作用過程是:對同種商品而言,供過於求時,賣方競爭—價格下降—利潤減少—生產縮小,直到供求的市場均衡;供不應求時,則相反。這一般被概括為供求規律、價格規律和競爭規律。但考察分析企業財務信息市場,發現這些規律很難發揮作用,具體表現在:
(1)企業財務信息供求的“混沌狀態”。人們在社會、經濟生活的很多領域發現了確定性係統中的內在隨機性現象,從而引發了對“混沌現象”的關注和研究,廣泛涉及有序和無序、簡單和複雜、確定性和隨機性、必然性和偶然性等哲學範疇。
在這裏,本書更傾向於取“混沌”一詞的中文本意,即古人想像中天地相連的狀態,混沌相連,視之不見,聽之不聞。在分析企業財務信息的商品特性時,我們已注意到,企業財務信息交換可能麵臨的種種阻礙:
一方麵,由於企業財務信息使用價值的後驗性,企業財務信息供求雙方難以在交換前達成一致,交換關係不易建立,或者需要特殊的契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