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行動也許不一定帶來快樂,但是沒有行動就絕對沒有快樂。
木魚成不了佛
有一位小沙彌問老師父說:“我們寺內,千年以來出了無數的高僧、無數的名師,佛堂內化育過無數的眾生,可是,我們佛桌上那隻木魚,聽過多少經書,受過多少佛號,為什麼現在還是一隻木魚,不能成佛呢?”
老師父微微一笑問他:“你來這裏多久了?”
小沙彌說:“已經兩年了。”
老師父問:“那你懂得念經嗎?”
小沙彌說:“懂。”
老師父問:“懂不懂得禮佛?”
小沙彌說:“懂。”
老師父問:“懂不懂得修持?”
小沙彌說:“懂。”
老師父笑了起來,說道:“你看你自己說了那麼多‘懂、懂、懂’,那你成佛了沒有?”
小沙彌臉紅地說:“還沒有。”
老師父說:“那就對了,那隻木魚說了無數聲的‘咚、咚、咚’,畢竟永遠隻是隻木魚,因為佛法不是用來說,而是用來做的。隻會說不會做是不會成佛的。”
思維點撥訓練
問題:
你是不是一個隻懂嘴上說說的人呢?
思考:
魯迅說,單是說不行,要緊的是做。
在團隊中塑造自己
自私的螃蟹
幾隻螃蟹從海裏遊到岸邊,其中一隻也許是想到岸上體驗一下外界的生活,隻見它努力往堤岸上爬,可無論它怎樣執著、堅毅,都爬不到岸上去。
原因出在哪裏呢?這倒不是因為這隻螃蟹不會選擇路線,也不是因為它動作笨拙,而是它的同伴們不容許它爬上去。
原來,每當那隻螃蟹就要爬上堤岸的時候,別的螃蟹就會爭相拖住它的後腿,把它重新拖回到海裏。因此,生活在海中的螃蟹要想爬到海麵上來,除非是它們單獨行動。要不永遠也無法實現這一簡單的夢想。
思維點撥訓練
問題:
你融入你所在的集體了嗎?
思考:
掣肘時,易事難為;攜手處,難事可成。
小狗吃大馬
在一個草原上,生活著三隻瘦弱的小狗和一隻高大的斑馬。有一天,它們之間發生了一場生死搏鬥。
也許一般人都會認為,三隻弱小的小狗不是大斑馬的對手。
但實際情況是:一隻小狗咬住了斑馬的尾巴,任憑斑馬的尾巴如何甩動,也死死咬住不放;一隻小狗咬住了斑馬的耳朵,任憑斑馬如何搖頭,也絕不鬆口;一隻稍顯強壯的小狗咬住斑馬的一條腿,任憑斑馬如何踢彈,也一點不敢懈怠。
在三隻小狗的齊心攻擊下,“龐然大物”的斑馬終於體力不支癱倒在地,成為三隻小狗的盤中餐。
思維點撥訓練
問題:
你是一個善於分工合作的人嗎?
思考:
科學分工,團隊製勝。
修女織圖
有一位年輕的修女進入了修道院,剛開始,老修女安排她從事織掛毯的工作,做了幾個星期之後她再也不願意幹這種無聊的工作了。
她很不高興地感歎道:“給我的指示簡直不知所雲,我一直在用鮮黃色的絲線編織,卻突然又要我打結、把線剪斷,這種事完全沒有意義,真是在浪費生命。”
這時候,有一位老修女正在她身邊織毯,對她說:“孩子,你的工作並沒有浪費,其實你織出的很小的一部分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之後,老修女帶著她走到工作室裏攤開的掛毯麵前,年輕的修女呆住了:她編織的是一幅美麗的《三王來朝》圖,黃線織出的那一部分是聖嬰頭上的光環。她沒想到,在她看來沒有意義的工作竟是這麼偉大。
思維點撥訓練
問題:
在團隊中,你是否看低了自己?
思考:
團隊中每個人的含金量決定了團隊的價值。
剪短的褲子
阿東的小學畢業典禮就在明天,無論怎樣也得精神點,把這美好的一天留在記憶中。於是,他高高興興地上街買了條褲子,可惜褲子買回家後才發現長了兩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