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毅此時在25師師部任職。這天夜裏,他聽說是趙博生組織的部隊行動,便積極加入到了起義的行列。
15日拂曉,26路軍一萬多人集合在寧都縣城南門外的河灘上,趙博生向部隊宣告起義成功。隨後,他率領部隊通過梅江橋向蘇區開進,並向全國通電:第26路軍起義,加入中國工農紅軍。
第26路軍起義後,被編為紅5軍團,季振同為軍團總指揮,董振堂為軍團副總指揮兼第13軍軍長,趙博生為軍團參謀長兼第14軍軍長,黃中嶽為第15軍軍長,孫毅任第14軍偵察科科長。
1932年1月份,軍團派孫毅帶200多人,赴瑞金到紅軍隊伍中參觀。
瑞金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的駐地,中共中央機關、紅軍總部、紅軍學校等分住在沙洲壩、葉坪、高圍等較大的村莊裏。瑞金到處都很幹淨、整齊,人們臉上呈現出興致勃勃的表情。
一天,孫毅接到通知,紅軍領導人要來看望大家。孫毅將參觀人員集合在一個打穀場上,不一會兒,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主席毛澤東,中央軍委委員、紅軍總政委周恩來等人健步來到接見場地。
孫毅立即發出“起立”的口令,200多人整齊地站了起來。
周恩來總政委頻頻地向大家招手,示意大家坐下。
等大家坐好後,周恩來主持會議:“戰友們,歡迎你們的到來,現在請毛澤東同誌給大家講話。”
雖然早就聽過朱毛紅軍的許多傳說,今日有幸目睹紅軍最高領導人的風采,孫毅心中自然十分高興,他和大家一樣,屏氣凝神,傾耳注目。
毛澤東高興地環顧一周後,親切地說:“聽說同誌們來瑞金參觀,我感到非常高興!你們到了瑞金,就等於到了自己的家,大家有什麼問題,有什麼困難都可以提出來,因為瑞金駐有黨中央、蘇維埃政府。黨中央是咱們自己的黨中央,蘇維埃政府是咱們自己的政府。我歡迎你們到這裏來參觀、學習。第26路軍光榮起義走向人民這邊來,為工農紅軍增添了新生力量!”
毛澤東的講話,使孫毅等人感到很親切,很受鼓舞。特別是毛澤東講的自己的黨中央、自己的政府,歡迎大家提意見,幫助大家解決困難,使大家感到確實像回到了自己的家。大家聯想到國民黨政府欺壓百姓,魚肉百姓,那確實不是自己的政府。大家在參觀中看到的一切,說明了蘇區政府確實是關心人民生活,為人民辦事的政府。大家慶幸以後有了自己的黨中央,有了自己的政府。
周恩來重點講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國民黨在本質上的區別。周恩來的講話,使大家對共產黨有了了解,對國民黨有了深刻認識。
經過走南闖北的孫毅,在返回部隊的路上,仍然心情難以平靜地對戰友們說:“我生平第一次聽到這麼生動富有啟迪的講話。讓我看清了國民黨政府與蘇區政府本質上的不一樣,國民黨軍隊與紅軍也完全不一樣。”
26路軍雖然起義加入了紅軍,但部隊內部派係和小集團活動仍然存在,為了有利於把部隊改造成新型的人民軍隊,上級決定對紅五軍團進行整編。這一決定公布後,大多數官兵表示歡迎,但也有少數人想不通,認為當紅軍沒什麼前途,不能升官發財。個別人還故意造謠說:“某某部隊要來繳我們手中的槍了。”
軍團蕭勁光政委,根據部隊暴露出來的問題,親自向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彙報。
不久,毛澤東聽了王稼祥的報告後說:“對於起義部隊,隻能用教育、改造的辦法爭取他們走上革命正路。要用剝筍子的方法,決不能用割韭菜的辦法。你們回去,對大家說是我說的,寧都暴動,參加革命是大家自覺自願來的,我們表示歡迎;如果有人認為這裏不好,願意回去,我們表示歡送!”
紅五軍團在整編中傳達毛澤東指示後,一些原來要求走的人,也決定不走了。少數堅持走的人,發給了路費,讓他們走了。
孫毅由於聽了毛澤東和周恩來的講話,又親自參觀了紅軍,認為舊軍隊與新軍隊完全不一樣,便下決心留下來當紅軍。不久,他被調入紅41師任參謀長。
1932年3月,孫毅調任第13軍38師參謀長,協助師長程子華指揮部隊在閩境作戰。
水口戰鬥後,孫毅調回第14軍,任軍司令部諜報科科長。9月中旬,他又被調到紅軍學校任軍事教員。
1933年5月,孫毅在紅軍學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入黨後,他工作更積極、學習更努力了,又先後擔任連長、營長、俱樂部主任等職。
1934年初,孫毅調粵贛軍區第22師任參謀長。在22師,他遇見了前來22師搞調查研究的毛澤東,並有幸與毛澤東一起生活了整整10天。
孫毅永遠也忘不了那夏風微吹、給贛南帶來幾分涼意的一個傍晚,毛澤東主席騎著一匹馬,帶著五名隨行人員,從文昌的文武壩,沿著山路來到紅22師駐地站塘搞調查研究。
這一天,孫毅早就和師長周子昆、政委黃開湘站在師部門口迎接毛委員了。
毛澤東在距師部幾米遠的地方下了馬,和上前迎接他的師領導一一握手。隨後,由師領導陪同進入師作戰室。
落座後,毛澤東對周子昆說:“子昆同誌,你是老井岡山了,我這次到前線來看看你,看看同誌們。”
周子昆把師裏幾位領導一個個向毛澤東作了介紹。
這時,師裏領導隻知道毛澤東沒有擔任紅軍最高領導職務,並不知道他關於中國革命的戰略思想和指揮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戰術。由於受到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產生的執行“左”傾冒險主義的中央領導人的反對,1932年10月,在中央蘇區中央局寧都會議上,毛澤東受到了不公正的批評,會後被免去了紅軍領導職務。毛澤東雖在紅軍中沒有職務,但在紅軍中的崇高威望並沒有變。
紅22師作戰室設在師駐地靠山坡邊的一座二層小樓上。一個裏外間,裏間一張小桌子上放著一盞有三個稔的小油燈,靠裏牆邊用門板臨時支了一張鋪,是安排給毛澤東休息的。外間,擺了一張方桌,桌上放一部電話,一盞油燈。拐角處支了一張床,是給值班參謀睡的。為了安全起見,師領導研究決定,由師參謀長孫毅住外間,親自負責毛澤東的安全警衛。五名隨行人員則被安排在樓上走廊裏休息。
毛澤東每天晚上八九點開始工作,不是看書,就是寫東西,一工作起來,全神貫注,精力充沛,一直工作到第二天早上太陽升起來後才躺下,休息幾個鍾頭後,又起來工作。
對於毛澤東夜間辦公、白天休息的生活習慣,幾個師領導都不適應。前三個晚上,師長、政委曾和孫毅三人一起陪毛澤東,到了深夜,周子昆、黃開湘就困乏難忍了。
頭一天晚飯後,毛澤東了解全師近期的戰鬥情況。周子昆師長拿出反映近期打過的六次戰鬥情況的簡報。毛澤東接過簡報後,一期一期地和師領導一起研究。
在研究簡報的過程中,孫毅插話說:“這些戰鬥中,其中有兩次是我帶一個團去打的,每一次周師長都向團長交代說,由孫參謀長協助你指揮。”
孫毅的發言,毛澤東聽出了他的言外之意,便笑了笑對周子昆說:“叫師參謀長協助團長指揮,作為團長來說,可以聽,也可以不聽嘛!你們這樣使用參謀長不妥,有缺陷。問題就出在這‘協助’二字上,因為這叫參謀長不好辦。”
毛澤東吸了一口煙,又語重心長地對師長和政委說:“你們兩次派參謀長帶部隊執行戰鬥任務,他是剛從紅校出來的,對敵我情況還不甚了解。你們當師長政委的為什麼不親自去指揮?仗沒有打好,回來你們還批評他,這就不公道了嘛。”
毛澤東開宗明義地說完後,又問了一句:“你們說對嗎?”
“您批評得很對,以後我們一定改正!”師長、政委連連點頭,表示接受毛澤東的批評。
毛澤東以聽彙報和看《戰鬥詳報》的方式,同師裏的指揮員一起分析研究工作和戰鬥情況,幫助總結工作和戰鬥中的經驗教訓。
周子昆、黃開湘和孫毅等人,在與毛澤東相處的10天時間中,對毛澤東博古通今、真知灼見的談話,對他廢寢忘食、誌堅行苦的學習精神,對他善於“解剖麻雀”的工作方法,感佩不已。尤其是對毛澤東總攬全局、高瞻遠矚的博大胸懷,非常佩服和敬重!
毛澤東在紅22師雖然隻有短短的10天,但卻給孫毅留下了永遠難忘的印象,從此以後,他總是按照毛澤東教導的精神,努力工作和學習。
毛澤東每次吃完飯後喜歡點一支煙,到作戰室外間,有時來回踱步,有時則坐在孫毅的床上,或靠在他的被子上,邊抽煙邊與孫毅聊天兒。
“哦,我們早就見過麵。你是什麼地方人,多大了?”這是毛澤東來22師後,第一次同孫毅拉家常時提出的問題。
寧都起義後,孫毅帶隊到瑞金參觀學習,毛澤東見過他。那時,因為人多又是正式場合,時間倉促,毛澤東隻和孫毅握了握手,沒有具體說過什麼。
“我是河北大城縣的,今年30歲了。”仍有點兒拘謹的孫毅,望著毛澤東,畢恭畢敬地回答。
“河北,河北是個好地方啊!平原寬闊,山川粗獷,出了不少人傑。全省地理位置優越,東臨渤海,南有平原,西有太行山,北有長城。曆史上曾把你們河北稱為燕趙大地,有人說燕趙多豪傑。你出生在這塊土地上,是你的自豪啊!”毛澤東讚美著河北的山川和黎民。
孫毅雖出生在河北,但對整個河北,尤其是河北的曆史了解不是很多,隻是專心聽毛澤東說,一時難以插上話。
毛澤東談興正濃時,又點了一支煙,吸了一口後,說:“有一出叫《荊軻刺秦王》的戲,有一句‘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聽起來使人感到悲壯,感慨萬分。易水這個地方,你去過嗎?”
“沒有去過。我是冀東大城縣的,那裏是個窮地方。”麵帶愧色的孫毅回答。
“哦?大城,為什麼叫大城?有大城必有小城呀,這才對稱嘛!”毛澤東幽默地說。
“記得我上小學時,國文先生說大城古稱平舒,五代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以城防堅固之寓意改名為大城。”孫毅邊回憶邊說。
“你們大城出什麼名人了嗎?”
“據我所知道的,清代大太監李蓮英是大城人。”
“李蓮英這個人我沒有研究,不過他受寵於慈禧太後,那還是有一定手腕的。據說他隻活了60歲,是在晚上回家的路上被人暗害的。他的家人找到他時隻剩下一個腦殼了,四肢和身軀不知哪裏去了……”
毛澤東覺得話題扯遠了,便話鋒一轉問道:“你是哪一年參加革命的?”
“我是寧都暴動過來的”。孫毅接著說,“加入紅軍後,我帶領紅五軍團200多人到瑞金參觀、學習,還聽過您給我們的講話。”
“難怪一見到你有點麵熟啊。你這麼一說,使我想起來了,那個領隊的就是你啊!”毛澤東越說越高興。
經過幾天接觸後,孫毅在毛澤東麵前不拘束了,在閑談中,他想起了黃開湘交待的一件事:師裏有一位姓陳的營長(共產黨員),是定南縣人,組織上派他回家鄉白區做地下工作,政委和師政治部主任劉道生都找他談過話,但他不願意去白區工作,他每次都是氣呼呼地表示說:“我沒有地下工作經驗,打死我也不去!”為了解決問題,黃開湘告訴孫毅:有機會,把營長的事跟主席彙報一下,請他幫助做做營長的思想工作。
孫毅想起這件事後,便懇切地對毛澤東說:“主席,有件難辦的事,想請您幫幫忙。”
“哦?你遇到什麼難事了,我能解決嗎?你說我聽聽”。毛澤東邊點煙邊問孫毅。
孫毅趁機把決定派營長去做地下工作的事說了一遍。
毛澤東聽後:“哦!就是這事呀。明天我找時間同他談談。”
第二天下午,毛澤東叫孫毅把陳營長叫來。毛澤東同陳營長談了很長時間,把他的思想做通了。他表示很快就到白區去,並圓滿完成組織交給的任務。
又工作了一整夜的毛澤東起床後,洗漱完點了一支煙,走到外間,見了孫毅說:“昨天我跟陳營長談了,他雖然有點固執,但把道理講通了,他表示堅決服從。”
孫毅聽主席講已做通了陳營長的思想工作,便高興地說:“主席,謝謝您,幫了我們的大忙了!”
戰鬥中,敵情變化頻仍。根據敵情的變化,紅22師很快要轉移。參謀長孫毅起草了一份部隊轉移命令,周子昆師長看了後指示孫毅說:“你呈給主席,請他審示。”
毛澤東接過孫毅呈上的戰鬥文書,便讓孫毅坐下。毛澤東一口氣看完後說:“敵情說得不夠。”說完,他拿起筆,根據自己掌握的敵情,進行修改補充。
戰鬥文書中有一部分是寫行動中的部隊的任務區分,原稿寫得比較囉嗦,次序不清,毛澤東作了修改並進行了一些調整。
毛澤東將修改後的稿交給了孫毅,說:“參謀長,你看改的行不行?”
孫毅一字一句地看完了毛澤東修改過的戰鬥文書,高興地連聲說:“改得很好,改得很好!”
毛澤東還對孫毅講了軍用文書的分類、寫作形式、格式、敘述方法、行文關係和說明等有關知識,使孫毅學到了不少東西。
毛澤東在紅22師工作了九天,因敵情不斷變化,他準備再過一天就離開紅22師,師領導請毛澤東在離開前對幹部做一次報告。
毛澤東高興地答應了。他做了一下準備,一天下午,他對紅22師營以上幹部作了一次重要講話。
那情景,50年以後,孫毅仍然記憶猶新,那是毛澤東幫他修改戰鬥文書後的第二天下午,毛澤東身穿軍裝,頭戴紅五星帽,腳穿一雙布鞋,坐在一條木凳上,向幹部們詢問敵情,近幾次戰鬥經過,部隊生活情況以及地方群眾工作情況,一問一答,氣氛活躍。
毛澤東指出:紅22師所處的位置很重要。他對幹部們說:“你們是南方戰線的一支主力部隊,任務十分艱巨,如果南大門被打開,那就會直接威脅紅色首都瑞金的安全。”
毛澤東的幾句話,使全師營以上幹部認識到自己肩負的重任。
最後,毛澤東又將在孫毅戰鬥文書中增加的內容,在幹部中作了強調,主要是對當前的敵情作了正確的判斷,製定了下一步部隊行動的方針和對戰局的認識。毛澤東明確指出:“目前的情勢嚴重,我們同敵人力量比較懸殊,不能同敵人硬拚消耗,要保持自己的實力,實行遊擊戰和遊擊性的運動戰,迂回到敵人力量弱的地方打擊敵人,那種堡壘政策是要失敗的。”
孫毅聽了毛澤東的講話後認識到:由於主席對於敵我情況很熟悉,所以修改出來的戰鬥命令針對性很強,他暗下決心,要好好向主席學習。
毛澤東在紅22師工作了10天,在他離開時,師裏幹部依依不舍地與他告別,並盼他再次來部隊指導工作。
1934年上半年,孫毅在紅22師工作了半年多時間,7月份又調回紅軍學校任軍事教員。8月份,他又持校領導寫給總參謀長劉伯承的介紹信,調任中央軍委教導師參謀長,與師長張經武、政治委員何長工一起工作。
戰場形勢越來越緊張,敵人步步為營,四麵圍攻,戰局對紅軍極為不利。
孫毅所在的教導師由中革軍委直接領導,近一萬人,下轄三個團。
一天,師長張經武從部隊領受任務一回到師部,立即找到師參謀長孫毅,一起研究落實軍委關於部隊下一步行動的作戰方案。
張經武傳達完上級會議精神後,麵帶難色地對孫毅說:“老孫呀,告訴一個你不可能預料到的不好的消息。”張師長說這話時,表現出一副局促不安,但又有話不得不說的神態。
孫毅見師長似乎有難言之隱,急不可待地催問:“有什麼事,你快說呀!”
“你聽了後,千萬別生氣啊!”張師長事情沒有說出,先做孫毅的思想工作,更引得孫毅著急。
“難道不讓我參加轉移?”孫毅有點兒憋不住了:“到底什麼事呀?你就快說了吧!”
在孫毅再三催促下,張經武不得不把事情說明:“在總部研究領導幹部配備乘騎的會上,‘洋太上皇’李德說你是從白軍起義過來的,順手拿起筆不假思索地就把你名下的馬勾掉了,還嘟囔地說像你這種人不能有馬。我與他爭辯了幾句,也不頂用。看來,你要吃苦了。”
孫毅聽了張師長說的情況後,不但沒有生氣,反而幽默地說:“他不讓我有四條腿的,我自己有兩條腿嘛!我這兩條腿他是要不走的,請放心好了,我絕不會掉隊的。”
李德耍權威,無故地取消了孫毅應該享受的待遇。孫毅失去了乘騎,身體又不太好,但他以頑強的意誌,背著行裝,靠自己的兩條腿,走完了二萬五千裏長征。
孫毅是師級幹部,洋顧問李德一筆勾掉了他使用乘騎的權利,他靠自己的兩條腿,和戰士們一樣征戰在大轉移的路上。
12月初,中央紅軍通過越城嶺後,教導師被撤銷,孫毅被分配到紅校幹部團任作戰科科長。一個月後,他又被調回到國家政治保衛團,任職不明確。
1935年1月7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進占遵義城。9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進駐遵義城。
貴州地區,冬季天寒地凍,孫毅雖衣著單薄,但他和廣大幹部戰士一樣堅信嚴冬會過去,春天必定會到來。
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在遵義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審查黎平會議的決定,總結第五次反“圍剿”和中央紅軍戰略轉移以來在軍事指揮上的經驗教訓。
遵義會議期間,孫毅所在的國家政治保衛團駐守城南,任務是確保中央會議和中央領導機關的安全。
遵義會議正在緊張地進行,部隊加強了警衛。會議的第二天晚上一點多鍾,寥星淡月,浮雲在慢慢地飄散,寒風刺骨。孫毅身挎手槍,帶領兩名幹部在街上巡邏。走著走著,發現前麵有兩個人正迎麵走來,孫毅示意後麵兩人放輕腳步,注意觀察。待人走近時孫毅仔細一瞧,原來來人是他認識的毛澤東和張聞天。隻見兩人邊走邊交談,鎮定自若,如釋重負,看樣子是剛散會。
“首長好!”孫毅因認識他們兩人,首先向首長問好,並上前敬軍禮。
“你們辛苦了!”這時,毛澤東也認出了孫毅,向他們三個人親切地問候。
“你們是哪個部隊的?”張聞天不熟悉孫毅等人,便脫口問道。“我們是國家政治保衛團的。”孫毅三人異口同聲地回答。
張聞天又一個一個地摸了一下孫毅等人單薄的衣服,關切地說:“夜間天冷,要多活動,注意好身體!”
“感謝首長的關心!”孫毅等告別毛澤東和張聞天,繼續沿街巡邏。
遵義會議喜訊傳出:增選毛澤東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確定他擔任前敵司令部政委。後又組成了毛澤東、周恩來、王稼祥三人軍事指揮小組。
孫毅拿到遵義會議決議油印件後,抓緊時間進行閱讀。他高興地對人說:“毛大帥又回來掌舵了!毛大帥又回來掌舵了!”
遵義會議後,國家政治保衛團被撤銷,孫毅先後任師偵察參謀、軍團教導大隊大隊長、偵察科長、作戰科長。1935年11月,又調入紅一軍團軍團部任教育科科長。
1936年1月下旬,黨中央決定紅一方麵軍以“中國人民抗日先鋒軍”的名義,東渡黃河,推動抗日運動,擴大革命力量。東征軍由毛澤東親自指揮,野戰司令員彭德懷協助。
2月上旬,毛澤東主持召開了東征軍團以上幹部會,分析了東征的形勢,明確了東征要完成的主要任務,對東征作了深入動員。
孫毅聽了毛主席講話後,決心在東征中作出自己的貢獻。
20日晚7時,部隊又隱蔽集結在黃河西岸溝口附近待命。
在渡口灘頭聽彙報、看現場的軍團長林彪看到孫毅後,隻是說:“孫毅,現在由你擔任渡河司令……一切渡河部隊都聽你的安排。”
孫毅接受任務,將教育科的王炳章等上尉參謀留下來組成渡河指揮組。一塊較平的巨石就成了渡河司令部的辦公桌,就這樣開始了緊張的工作。
晚8時許,部隊開始渡河。夜空陰沉沉的,四周悄然無聲。向河中望去,隻能隱約看到有人影在晃動。大家把說話的聲音壓得很低很低,所以渡口也顯得寂靜,隻可以聽到黃河滾滾的波濤聲和戰士們的劃槳聲。
不久,從對岸傳來槍聲。
孫毅判斷是敵人的槍聲。果不其然,當我軍小船快要靠岸時,敵人發現了紅軍的行動,開了火,我軍船上的戰士立即還擊,邊打邊向岸邊劃,經過激烈的戰鬥,打垮了敵人,部隊陸續登岸,占領了對岸渡口,緊接著向縱深發展。
後麵大部隊繼續渡河,隻有6隻小船,每船隻能渡10個人。
孫毅站在岸邊不停地指揮,不斷和各部隊負責人交談著。當遇到軍馬要過河時,他總是要特別向馭手囑咐,一定要把牲口管好,千萬防止牲口亂跑造成翻船。
為了防止敵機轟炸,孫毅隻能放行單船,或者拉大距離。黃昏後,他又指揮幾條船集中擺渡。
第二天中午時,政治部主任羅榮桓等來到渡口,找到孫毅說:“孫科長,我們政治部人多,能否集中一下,快一點過去!”
“可以”。孫毅答應後,立即要求防空哨兵加強防空並安排了行船順序。由於組織指揮得好,經過近兩個小時的奮戰,政治部60餘人全部安全渡過了河。
羅榮桓主任登上東岸後,站在一高處,揮動著雙手,對孫毅的指揮表示滿意。
孫毅經過三天三夜指揮渡河,眼睛熬紅了,身體消瘦了許多,胃病也犯了,他強忍著,直到第三天黃昏,隨最後一隻船靠了東岸,全部人員登上岸後,他才鬆了一口氣。
東征紅軍於3月初,在山西孝義縣境內與敵交戰,戰鬥從拂曉一直打到黃昏,消滅敵軍一部。戰鬥中,孫毅帶領軍團教導營、警衛連在正麵堅守,軍團兩個師從敵人兩翼包抄,廣大指戰員打得英勇頑強,機智靈活,使東征初戰得勝。
戰鬥剛結束,孫毅身邊的電話鈴突然響起,他拿起話筒一聽,不禁驚喜,是毛主席的聲音,他立即向毛主席簡要彙報了戰鬥經過。毛澤東聽後高興地說:“為了擴大紅軍東征的政治影響,宣傳我們的抗日主張,兌九峪一仗值得打,它起到了重要作用。”
從各方麵傳出的消息證實,紅軍東征後,經過幾次戰鬥,閻錫山驚恐萬狀,他怕自己經營幾十年的山西保不住,便一天幾次電請南京求援。蔣介石為了消滅紅軍,4月份派出了10個師的兵力,分兩路向山西開進。閻錫山也出動五個師、兩個旅,變為七路縱隊,由晉中出發,向紅軍壓來。山西境內的東北軍、西北軍也在蔣介石的驅使下沿河北上,企圖封鎖黃河渡口,斷掉紅軍退路。
敵變我變。在新的情況下,毛澤東當即決定:東征紅軍全部回師西渡黃河,撤向陝北。
曆時兩個多月的東征,共殲滅和擊潰敵人31個團,擊斃擊傷俘虜敵人1.7萬餘人,籌款40餘萬元,動員山西7000多名青年參加紅軍。東征軍在20多個縣的廣大農村、鄉鎮發動群眾,有力地推動了華北和全國的抗日運動的開展。
5月14日,在大相寺召開了東征軍團以上幹部會議,總結東征、動員西征。毛澤東在會上作了形勢與任務的報告,對東征成績作了充分肯定,又指出了存在的問題,使大家深受教育。
在紅軍西征的兩個多月中,孫毅隨軍團部行動。千軍萬馬,披堅執銳,橫掃了盤踞於靖邊、定邊、鹽池和環縣等地的馬鴻逵、馬鴻賓部,把馬家軍打得落荒而逃,如鳥獸散,開辟出了一片新天地。這樣,紅軍在東邊堅持遊擊戰爭,在南邊爭取東北軍走上抗日道路。
部隊在豫旺堡整訓,發生了一件使孫毅永生難忘的事。
在紅1軍團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不久,西北野戰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提出在紅1師搞一次實兵進攻演習。
演習前,突然接到軍委通知,說毛主席請來的一位美國客人,要給大家拍電影。
“拍電影!”大家聽了感到很新奇,都在等待和關注那位美國客人的到來。沒想到,演習開始後,大家已看到一位穿紅軍服裝、高個子、大鼻子、藍眼睛的人,扛著攝像機在不停地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