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錚錚鐵骨——蕭向榮(2 / 3)

1945年4月,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延安召開,聯政宣傳隊為大會組織了專場演出。蕭向榮和李鷹航合作創作了《歌唱中國共產黨……獻給黨的“七大”》組歌,演出受到代表們的熱烈歡迎和好評。

日本侵略者投降後,中共中央決定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直屬隊部分幹部調往東北民主聯軍。蕭向榮和徐林率領直屬隊的幹部,於1946年4月離開陝甘寧邊區,經山西、河北、山東,渡渤海、黃海,越過敵人陸上和海上封鎖線,抵達東北,由安東(今丹東)轉赴哈爾濱。蕭向榮率領的聯政宣傳隊,在三個多月中,邊行軍,邊演出,途經晉冀魯豫解放區的首府邯鄲時,為劉伯承司令員、鄧小平政委和晉冀魯豫軍區機關的同誌演出。劉、鄧首長對宣傳隊的演出,給予了很大的鼓勵。路過膠東半島時,蕭向榮向膠東軍區領導同誌介紹了留守兵團部隊政治工作的經驗。

到達哈爾濱以後,蕭向榮被分配到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任宣傳部長。他領導宣傳部把一切為了打倒蔣介石、為了戰爭勝利的宣傳工作開展起來。與此同時,他想方設法了解部隊的情況,掌握思想動態,針對部隊思想實際,運用部隊中的先進事跡進行思想教育工作。

根據形勢的發展和部隊的思想動態,在蕭向榮的建議和組織實施下,在部隊中開展了革命戰爭教育和土改教育運動。

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即在東北燃起內戰戰火,瘋狂地向解放區進攻。到1946年上半年,國民黨反動軍隊攻到了鬆花江南岸。當時在我軍部分指戰員中產生了能不能打敗由美帝國主義全力支持的國民黨軍隊的疑問。針對這一問題,蕭向榮提出在部隊中開展革命戰爭教育。他指出,要使廣大指戰員認識到,蔣介石發動的內戰是非正義的反革命戰爭,必須用革命戰爭去粉碎反革命戰爭。我軍所進行的戰爭是正義的革命戰爭。正義的革命戰爭必勝,為正義的革命戰爭流血犧牲是光榮的。經過教育,部隊幹部、戰士對戰爭前途的認識提高了,堅定了對革命戰爭勝利的信心。

在進行革命戰爭的同時,為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發動群眾支援革命戰爭,在剿滅了土匪、建立政權的後方,開展了廣泛的土地改革運動。隨著土改運動的深入,在部隊中反映出認為土地改革太激烈和主張實行肉體消滅地主的兩種思想傾向。還有一部分同誌對劃階級成分不理解。針對這種情況,在部隊中普遍進行了土改教育。蕭向榮十分重視部隊的土改教育,他把土改教育看做是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的一課。為搞好這一教育,他組織部隊開展訴苦運動,在訴苦運動基礎上又進行了政策教育。通過倒苦水、挖苦根、算苦賬等辦法,提高了廣大指戰員的階級覺悟,極大地增強了對階級敵人的仇恨。通過政策教育,解決了部分指戰員對土改的糊塗認識,提高了土地改革的政策水平,堅定了無產階級立場。1947年9月18日,東北民主聯軍總政治部向中央軍委總政作了關於《遼東3縱隊舉行土地改革政策經驗(訴苦)介紹之二》報告。毛主席修改後批轉了這個報告,訴苦運動就成了我軍的新式整軍運動。1948年5月11日,蕭向榮在一個縱隊土地改革教育總結會議上的講話中說:這次土地改革教育,是一次大規模的群眾性的政治教育運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和顯著的效果:第一,提高了廣大指戰員的階級覺悟,從認識自己到認識階級、認識敵人,認識到革命戰爭是為土地,為翻身,為人民而戰,窮人的隊伍要為窮人打天下。第二,增強了部隊內部官兵之間,兵與兵之間,翻身戰士與解放戰士之間,黨員與非黨員之間,以及軍民之間的團結,樹立了天下窮人是一家、革命同誌是階級兄弟的思想。第三,戰士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連隊的各項工作。幹部也感到部隊麵貌發生了新的變化,戰士好領導了。從而增強了東北人民解放軍的戰鬥力。

為了搞好部隊的練兵,蕭向榮提出了《關於加強練兵中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並向幹部作了報告。他主張要把練兵運動看做是戰術上的愛兵運動。在練兵中要發揚民主作風,把思想政治工作與提高戰術技術相結合。他的這些意見,對於搞好練兵運動、提高戰鬥士氣、加強部隊的戰鬥力,起到了積極作用。

蕭向榮還代表東北軍區政治部起草了《部隊戰時立功條例》,頒發全區執行,掀起了廣泛的殺敵立功運動,使部隊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廣大地發揚起來。

蕭向榮對部隊文藝工作抓得很緊。他根據東北戰場新的鬥爭形勢,把宣傳隊分為兩部分,一部分下部隊進行演出和創作,另一部分去佳木斯開辦部隊藝術學校。他還把延安時期的中型廣場歌舞劇形式,改變成以“開展演唱運動”為部隊文藝工作的主要形式。他強調說:“演唱”,就是把中型的廣場歌舞劇小型化。以一個故事、一個英雄人物的事跡、一個戰鬥或戰鬥的一角為題材的小型廣場歌舞劇,能夠反映當前革命戰爭的現實,緊密結合當前的政治任務,題材多,容易寫,從創作到演出,時間短,便於迅速推廣。他提倡戰士寫、寫戰士,戰士演、戰士看。他還親自帶領一個小組到部隊去,幫助連隊開展演唱活動,及時總結經驗加以推廣。1947年秋,在他的指導下創辦了《部隊文藝》刊物,舉辦了青年訓練班培養宣傳隊員,組建了東北民主聯軍政治部舞蹈隊,使部隊的文藝工作日益活躍起來,創作了《楊勇立功》、《老耿趕隊》、《堅守排》、《刺殺舞》、《刀舞》等一大批優秀節目,配合了部隊的殺敵立功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東北解放戰爭和土地改革運動。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發展,部隊打到哪裏,文藝工作就活躍在哪裏。北平入城式,走在隊伍最前麵的就是蕭向榮領導的第四野戰軍政治部的舞蹈隊。

北平和平解放後,第四野戰軍組成四個兵團,向中南進軍,蕭向榮調任十五兵團政治部主任。1949年7月,他到達江西南昌,同十五兵團領導人鄧華、賴傳珠、洪學智等會合。

蕭向榮一到南昌,就領導新組建起來的兵團政治部迅速地把工作開展起來。當時,解放戰爭已勝利在望,他把主要精力放在對部隊進行“將革命進行到底”的教育上。在狠抓部隊思想建設的同時,他預見到戰爭勝利後部隊向現代化發展的新形勢,提出部隊要提高文化,工農分子要與革命的知識分子相結合。他在兵團直屬隊講話時強調說:我們是無產階級革命時代的共產黨員和革命戰士,在革命即將勝利的前夜,擺在麵前的緊迫任務,第一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第二就是學習,要學習文化,建設國防軍。

在向華南進軍中,十五兵團為左路軍,1949年10月14日,解放了華南重鎮廣州。1950年3月,又把蔣介石的殘餘軍隊追殲到海南島的“天涯海角”。蕭向榮參與了部隊進軍的組織領導工作。

十五兵團進駐廣州後,蕭向榮任兵團政治部主任兼廣東軍區政治部主任,同時兼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宣傳部長。不久以後,蕭向榮升任十五兵團政治委員。華南軍區(轄廣東、廣西軍區)成立時,蕭向榮任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在這一時期,蕭向榮為加強剿匪部隊的政治思想工作,為貫徹執行黨的剿匪政策作出了巨大努力。他堅決地執行了軍事清剿與政治爭取相結合、鎮壓與寬大相結合、“首惡必辦,脅從不問,立功受獎”的方針和政策。經過一年多的清剿,到1951年上半年,華南地區共消滅土匪20餘萬人,基本上平息了匪患,保衛了人民革命的勝利成果,加強了人民民主專政。

在推翻蔣家王朝,迎來新中國的偉大人民解放戰爭中,蕭向榮在軍隊政治工作、宣傳工作的崗位上,作出了顯著的成績。

1951年11月,蕭向榮調任中南軍區政治部第一副主任。12月,又調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辦公廳主任。

軍委辦公廳是建國後新建立起來的機構,除擔負承上啟下的秘書工作外,還擔負著軍委直屬機關的行政管理工作、幹部工作。為了把軍委辦公廳建設成為思想好、製度嚴、效率高的強有力的辦事機關,蕭向榮對來自各個野戰軍的幹部,不分親疏厚薄一視同仁,嚴格要求。根據辦公廳工作的特點,蕭向榮向全體幹部明確提出:“要樹立為軍委、為機關、為全軍服務的思想。”他還常說:我們不要把自己看成是什麼主任、局長、處長、科長,我們都是秘書、管理員。要勤勤懇懇地當好服務員,腳勤手快,一叫即應,一應即動,同心協力地做好工作。有什麼困難向我反映。我自己就是軍委的大秘書、直屬機關的大管理員。

蕭向榮看到各軍區、各野戰軍給軍委和總部的工作報告中,有些重要內容需要讓中央和軍委的領導同誌了解,他就指定專人或自己動手,加以選擇,把其中的主要問題和情況摘要整理上報。對此,1952年毛澤東讚揚說:我對軍隊一些情況的了解,有不少是從蕭向榮同誌送來的材料中了解到的。此後,這種對報告的摘要整理工作就固定下來,並定名為《呈閱件》,成為軍委辦公廳向中央、軍委領導同誌報告工作的製度。中央、軍委領導同誌的指示、批示、通知等需要讓有關部門貫徹執行或了解的,蕭向榮也及時地用書麵或口頭等方式傳達下去,對其中重要的部分則彙編成《傳閱件》、《軍辦簡報》下發。為了使辦公廳成為軍委、國防部文件運轉的總關口,及時、準確、保密地傳遞文件,並便於催辦、查詢,蕭向榮在辦公廳建立了保密室,還起草頒發了《保密工作條例》。蕭向榮為建立我軍的檔案工作和信訪工作也進行了大量開拓性的工作。為及時處理軍委機關的日常工作,他建立和健全了值班製度和請示報告製度。他還組織實施了曆次軍委辦公會議、軍委擴大會議的會務工作,協調了軍委領導、各總部工作上的配合,並擔負了組織、收集、彙編軍委文件、軍委資料和軍委大事記等項工作。由於蕭向榮的努力,軍委辦公廳的秘書工作日臻完善,表現了他在工作中的建設精神和精細的組織才能。

1954年9月,設立國防部後,蕭向榮任國防部辦公廳主任,同時任中共中央軍委副秘書長兼辦公廳主任。蕭向榮作為軍委副秘書長,軍委向中央的報告,發到部隊的文件、批示、命令、通知,軍委會議、軍隊外事工作的文件,講話稿等等,多是他親自起草或修改審定的。他還為《八一雜誌》、《解放軍報》撰寫社論和文章。每年作為全軍工作依據的工作綱要,也是他征求軍委各總部意見,歸納綜合後親自起草,經軍委討論確定後,以軍委名義下發到全軍執行的。軍委會議、軍委辦公廳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作出的決定,通過的事項,他不僅參與研究討論,而且從形成文件到下發部隊,多數也是由他起草和承辦的。1955年,我軍實行的義務兵役製、軍銜製、軍官薪金製,蕭向榮都參加了討論,並嚴肅認真地在軍委直屬機關貫徹執行。

蕭向榮在主持軍委辦公廳繁重工作的同時,還擔負了軍委直屬隊黨委的工作。他非常重視作為首腦機關黨員隊伍的思想和業務建設,把提高黨員幹部及廣大戰士的思想水平、政策水平和文化水平,擺到中心工作的位置,有效地加強了軍委機關的建設,提高了工作效率。

蕭向榮還擔負了軍委直屬機關的行政管理工作,並為此也付出了大量精力。那時,軍委直屬隊單位多、機關大、人員雜、任務重,各種問題都提到蕭向榮的麵前。最突出、最緊迫的是辦公和住宿用房問題。隨著機構的發展、幹部的增加,辦公室和宿舍愈來愈擁擠、緊張,特別是幹部結婚和實行薪金製後,更加劇了住房的緊張狀態。經過反複醞釀和征求各方麵的意見,蕭向榮下決心在若幹地區集中建築辦公區和宿舍區,把辦公室和宿舍分開,設立門診部、托兒所、小學、食堂、澡堂、理發室、小賣部等與之配套。為軍委直屬機關辦公樓和幹部、戰士、職工宿舍的建築不辭辛苦的蕭向榮,當唯一的一幢高級幹部宿舍樓建成時,管理部門請他搬進去住,他看到還有不少領導幹部的宿舍沒有落實,執意不進高幹新樓,堅持住原來的舊房子。一次,總後勤部楊立三部長帶領幾名工作人員到總參開會,會議一直開到中午吃飯時間,楊立三要蕭向榮請他們吃飯,蕭向榮安排好客飯,自己仍然買飯吃,不陪吃。蕭向榮就是這樣以一個共產黨員的模範作用來嚴格要求自己的。

隨著軍委直屬機關的建設和工作的開展,住院治病和招待客房的困難又突出了。當時,經常有客人1500餘人,其中不少是長期治病住不進醫院的人,招待所變成了休養所。在蕭向榮的主持下,組建了軍委直屬醫院(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前身)、302醫院(收治傳染病人)和釣魚台、黑山滬、小湯山、北戴河、大連等療養院,逐步建立起醫療衛生工作體係。同時還新建了第二、第三招待所和接待各大軍區領導來京開會的招待所,製定了招待工作條例,為軍委機關的招待和衛生醫療工作打下了基礎。

今天,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機關的辦公樓、宿舍、衛生醫療機構和招待工作,基本上還是在那時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自1959年開始,我國進入三年經濟困難時期。軍隊和全國人民一樣,生活水平急劇下降。軍委直屬機關、部隊、學校,每人每天半斤蔬菜都保證不了,80%的人體重、體質下降,患浮腫病的人日漸增多。這種情況引起了中央的重視,毛澤東、周恩來親自指示:軍隊在生活安排上,不要發生問題,要檢查一下。為此,蕭向榮把“抓生活”作為自己的一項重要的工作。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到1961年,機關的蔬菜可自給一半。由管理局提供,總後勤部支援,軍委直屬機關、部隊、學校的油、肉、魚、糖、豆、糧食的供應都得到了改善。隨著整個國民經濟形勢的好轉,順利地渡過了建國後經濟上最困難的時期。

蕭向榮把黨的利益看得高於一切,堅決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他認為,堅持原則是貫徹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的保證。為了捍衛黨的原則,他從不考慮個人的得失和利害,也從不利用手中的權力去謀取個人的私利。他憎惡那種阿諛逢迎、投人所好的歪風。

1959年9月,林彪當了國防部長。1960年,林彪的老婆葉群由地方調回軍隊,任林彪辦公室主任。葉群依仗林彪的權勢,恬不知恥地伸手要官,要求授予她大校軍銜。蕭向榮對葉群伸手要級別、要軍銜、爭待遇十分反感。蕭向榮也清楚地知道,葉群要官如果不給,不僅要得罪葉群,還要得罪林彪。經過權衡之後,他下定決心寧可得罪林彪、葉群,也不能喪失黨的原則。他沒有同意給葉群高套級別和授予大校軍銜。為了這件事,葉群大罵蕭向榮。林彪也怪罪蕭向榮不給他麵子。後來,葉群野心勃勃地插手全軍工作,更加使蕭向榮反感和不能容忍。葉群參加“四清”,回來後寫了一個材料,林彪批給蕭向榮,要他印發全軍。蕭向榮認為不符合組織原則,頂住不印。葉群擔任主任的林彪辦公室,要評為“四好”辦公室,蕭向榮認為沒有普遍意義。葉群從部隊“蹲點”回來,要給軍委辦公廳全體幹部作報告,蕭向榮硬是不去聽。林彪聽後有些插話,在準備印發林彪插話記錄稿時,軍委辦公會議不同意在這個文件的前言裏寫上葉群的名字。

自從林彪提出“突出政治”後,蕭向榮一直有不同的看法,並持保留態度。他在1965年3月10日軍委辦公廳黨委會上說:“突出政治”就是“一切工作必須以毛澤東思想為指針,以黨的政策、指示為準則。完成業務工作和進行思想工作,是矛盾的統一。”林彪進一步把“突出政治”強調到可以“衝擊一切、指揮一切、代替一切”以後,蕭向榮在工作中,就不再用“突出政治”這個詞了。他在各種會議上大聲疾呼:“政治掛帥要掛到業務上,保證各項任務的勝利完成。隻強調‘突出政治’,而工作卻做得不好,就是空頭政治家。”林彪提出學習毛主席著作隻學“老三篇”就夠了,蕭向榮旗幟鮮明地進行了抵製,他說:“我們不少的老幹部,經過幾十年的鬥爭鍛煉和考驗,為人民服務的問題已經基本解決了,不要再反複地搞共產主義的ABC了。”“我們的老幹部應當係統地學習毛主席著作,提高政治理論水平,才能做好工作”。林彪知道蕭向榮的這個講話後,針對蕭向榮又強調提出:“老三篇”是座右銘,不僅戰士要學,幹部也要學。當林彪提出“天天讀”時,蕭向榮在辦公廳辦公會議上說:“八小時工作製,應該看成是製度和法律,不能隨意衝擊和改變。也不能放下工作天天讀。放下工作天天讀,我自己就做不到。”蕭向榮作為一個正直的共產黨員,為了維護黨的利益所發表的這些言論,使林彪極為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