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軍的遊擊戰不斷地使日軍受到損失,日軍惱羞成怒,於2月下旬,出動一萬多人,由平綏、同蒲鐵路和太(原)、汾(陽)公路兩側沿線各據點出動,兵分5路向晉北八路軍抗日根據地進攻。日軍來勢凶猛,先後很快攻占了寧武、神池、偏關、保德等7座縣城。
張宗遜麵對氣勢洶洶的日軍,用自己熟悉的遊擊戰術,廣泛襲擊日軍,破壞敵人的交通,在運動中尋找戰機打擊敵人,當時日軍大傷腦筋,不斷受到損失。
3月17日,張宗遜率358旅在神池以南的虎北村、山口村活動,突然與從神池出動增援五寨的1000多名日軍遭遇。張宗遜沉著地指揮部隊果斷先敵發起衝擊。戰士們在旅團指揮員身先士卒的帶領下,克服長途跋涉的疲勞,勇猛頑強地殺向敵陣。許多戰士衝擊時鞋子壞了,赤著腳在雨雪裏同敵人進行白刃格鬥。經數小時廝殺,殲滅日軍300多人,俘虜日軍軍官1人,繳獲機槍3挺、步槍20多支。餘敵竄入義井鎮。次日,日軍派出6架飛機掩護,這些沒丟性命的日軍才倉皇逃回神池據守。這次日軍遭打擊,解除了日軍對駐虎北村、山口村的國民黨騎兵1軍孫長勝師的威脅。
日軍在八路軍遊擊戰和張宗遜率領的358旅的打擊下,河曲、偏關、保德的日軍於3月20日棄城東撤。21日,駐五寨的日軍也向神池逃去。我軍收複了四座縣城。22日,張宗遜率領358旅在神池西麵的鳳凰山以東地區待機,國民黨騎兵1軍撥給一個山炮連配合作戰。
當五寨的敵人逃出進入716團的伏擊區時,指戰員們向敵人發起猛烈衝擊,衝入敵陣同敵人展開白刃戰,擊斃敵人300餘人,燒毀敵汽車十來輛。殘敵不敢再戰,趁夜逃進神池城裏。716團直追至神池城下,敵人怕八路軍攻城,又逃往朔縣。在這一次戰鬥中,716團2營營長黃子德光榮犧牲。
日軍想修複同蒲路北段,以便恢複由太原至大同的鐵路運輸。為此,日軍留下1000餘人堅守寧武,進行鐵路修複工作。
張宗遜遵照師首長的命令,率716團與350旅的718團,共同圍困寧武縣城,目的是消滅城內守敵。
寧武的日軍受困後,朔縣日軍出動騎兵600多人,妄圖在飛機的掩護下增援寧武。敵人在進軍中,遭到張宗遜的358旅部隊兩麵夾擊,擊斃敵100多人,敵人就地固守,前進不了。3月31日夜,716團一部襲擊了寧武城。日軍遭打擊後棄城向北逃遁。
至此,張宗遜率領的358旅在師首長領導下,與兄弟部隊配合,以機動靈活的遊擊戰術,收複保德、五寨、河曲等7座縣城。
戰役後,張宗遜率358旅主力(缺714團),開至五寨進行軍事訓練和開展政治教育,全麵提高部隊軍政素質。
1938年5月3日,賀龍師長由嵐縣到了五寨的358旅旅部,對張宗遜等旅領導說:“傅作義部和何桂國部要‘反攻綏、包’,要求八路軍給予配合。”
賀師長批示張宗遜旅長率716團到雁北開展遊擊戰爭,打擊牽製敵人,配合國民黨軍對日作戰。
張宗遜於5日率部由五寨出發,進入雁北後,張宗遜隨716團團部帶1營和2營到朔縣以北地區,令3營到懷仁以西地區單獨活動。部隊的任務是積極偵察敵軍情況,尋找戰機,破壞敵人的交通運輸,襲擊敵人的據點,配合、支援國民黨軍作戰。
張宗遜令716團派出偵察分隊,摸清懷(仁)朔(縣)公路日軍汽車活動規律,決定以自己熟悉的伏擊戰捕殲敵人的運輸車隊,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破壞日軍在大同以南的交通。
14時晨,派出的偵察員報告:天亮後,日軍從岱嶽開出汽車11輛。張宗遜和賀炳炎、廖漢生研究決定伏擊日軍車隊,立即令1營在朔縣以北的北周莊設伏。部隊埋伏好後,隻有3輛汽車進入伏擊圈,其餘8輛不知耍的什麼花招,中途返回了。
少也打,積小勝為大勝。1營立即以密集的火力對準汽車一陣猛打,汽車立刻癱下了。戰士們衝上公路擊斃日軍10人,俘虜2人,繳槍4支,並焚毀了汽車。戰鬥沒有多久就結束了,1營隨即向西邊山裏轉移了。
14日,3營也傳來捷報:王祥發營長率部在懷仁以南地區的南北辛莊設伏,伏擊敵人由懷仁開出載有100餘人的6輛汽車。當日軍頭兩輛汽車進入伏擊圈後,立即被3營火力摧毀,後麵日軍慌忙跳下車與3營展開激戰,打成相持局麵。3營利用有利陣地阻擊敵人通過,也阻止住了敵人的進攻。日軍怕久戰不利,呼求懷仁派出600餘名騎兵,在兩架飛機掩護下撤退。3營也隨即撤出了戰鬥。這次戰鬥,除擊毀日軍兩輛汽車外,還殲滅日軍70餘人。
張宗遜為了積小勝為大勝,支援國民黨“反攻綏、包”作戰,令716團團長賀炳炎帶1營和2營到朔縣、井之間的馬鞍山地區設伏。5月22日上午,由朔縣開出滿載日軍的汽車8輛,10時進入了716團伏擊區。賀炳炎發出攻擊令,1營的所有火力向敵人開火了,頓時,就把前麵的4輛汽車擊癱了。車上仍活命的敵人立刻跳下車,躲進路旁的房屋裏頑抗。後麵幾輛車看到局勢不妙,掉轉車頭就逃走了。這時,1營和2營一起圍攻房屋內的敵人。擊斃敵人100餘人,俘虜兩人,繳獲機槍兩挺,步槍20多支。
不久,傅作義部“反攻綏、包”的戰役行動受挫,由歸綏地區向南潰退。這時,日軍心高氣傲,咄咄逼人,一麵派兵由北向南跟蹤追擊傅部,一麵令駐平魯、朔縣日軍由東向西截堵傅部的退路,企圖全殲傅部。
張宗遜受賀龍師長、關向應政委的指令,率716團打擊進攻老營堡的日軍。
張宗遜和賀炳炎團長率716團日夜兼程,克服饑餓和疲勞,於6月2日趕上了敵人,並對敵人進行側擊,日軍退縮下土寨。傅部3日退出老營堡西撤,日軍趁機占領了老營堡。
張宗遜等人分析,日軍很可能要向老營堡增兵,即派1營和2營到西坪口設伏日軍。
凡事預則立。果不出所料,偵察員報告:日軍有500多人向老營堡挺進。於6月3日上午10時左右,進入了716團伏擊區,突然遭到1營和2營短促火力的猛烈打擊,死傷無數。當伏擊部隊發起衝擊時,敵人奪路向老營堡逃遁。這次戰鬥,殲敵200餘人,自己仍傷亡4人。
由於716團已連續作戰一個月了,需要修整、補充。於是,張宗遜離開716團,隨715團行動,指揮該團作戰。
張宗遜和715團領導帶領部隊到達平魯地區,決定打一次伏擊戰,以擴大八路軍在這一帶的影響。於是,立即派出偵察分隊偵查平魯與左雲之間日軍調動和運輸情況。掌握了敵人動向後,於16日拂曉趕到台子村附近設伏。
這一天的上午8時許,日軍有5輛汽車載著一個小分隊從平魯方向開來,當汽車進入台子村時,團特務連進行迎頭阻擊,2營和3營立即同時向敵車隊發起攻擊。當敵正下車抵抗時,戰士們都衝到了敵人跟前,不少敵人的身上都被捅了刺刀。經過半小時的激戰,殲敵50多人,俘虜4人,繳獲各種槍50多支,還有不少軍用物資,並將敵5輛汽車燒毀。715團無一人傷亡。戰後,部隊向西轉移了。
6月22日,賀龍和關向應發出命令:命令李井泉等率715團,組成李支隊去大青山地區活動。
為了保證李支隊順利進入大青山地區,賀龍、關向應要張宗遜率716團再到雁北地區活動。在雁北地區進行了幾次小的戰鬥,共殲敵300餘人,繳獲輕機槍兩挺、步槍20多支,燒毀敵火車一列。
8月中旬,李支隊進入了大青山,在那裏發動群眾,組織地方武裝,打擊敵軍和土匪,建立抗日根據地。
這時,716團回到五寨整訓。
張宗遜回358旅部隊。李井泉去大青山後,調張平化任358旅政治委員。旅參謀長先由喻楚傑代理,後由李夫克擔任。
1938年9月下旬,日軍推行所謂“中攻武漢,南取廣州,北圍五台”的作戰計劃。為達到此目的,華北日軍兵分25路,氣勢洶洶地圍攻以五台、平阜、淶源等地為中心的北嶽區,企圖分割、摧毀晉察冀抗日根據地,為日軍全麵侵占中國掃清道路。中共中央及時識破了日軍的企圖,命令八路軍第120師急速向晉察冀邊區挺進,配合兄弟部隊粉碎日軍的進攻。
張宗遜奉命率358旅出擊同蒲路北段,以機動靈活的遊擊戰,牽製日軍向北嶽區的侵犯。
張宗遜率716團和714團(715團去大青山)於10月初,從晉西北的方山出發,部隊披堅執銳,晝夜兼程,奮力東進。8日,714團挺進到平社一帶,襲擊了火車站。10日,716團以一部兵力,襲擊了龍泉莊日軍據點,破壞了一段鐵路,以遊擊戰襲擾敵人。
張宗遜14日接到賀龍、關向應電令,要他率部挺進同蒲路以東,進入北嶽區,直接參加反圍攻作戰,尋機殲敵。
張宗遜接到命令後,帶領部隊迅速開到五台城南一帶,11月2日,令716團參謀長劉忠帶一個騎兵排,冒著淒風苦雨,踏著冰雪,到五台一帶偵察敵情。3日,劉忠返回向張宗遜報告:“駐五台日軍蚋野大隊和周圍的敵人700多人,昨晚從五台出動,正向東進犯,今天偷襲了高洪口晉察冀軍區2分區5大隊,使軍民受到一些損失。”
張宗遜得到此情報後,立即和張平化及716團團長黃新廷、政委廖漢生一起研究作戰部署。在研究敵情時,張宗遜從各種情況判斷,認為敵人是孤軍出動,有後顧之憂,很可能會迅速縮回五台。他認為敵人經過一夜長途行軍已經疲憊,白天會在高洪口休息,當晚或明晨才會撤退,根據以往敵情的行動規律看,一般從他們熟悉的原路返回,不敢走他們不熟悉的生路。基於上述情況,張宗遜迅速翻開地圖,幾位指揮員湊在一起,眼睛緊盯著地圖,在琢磨、研究、考慮著同一個問題:伏擊點選在哪裏好?
將必上知天道,下知地理。
張宗遜在地圖上掃視了兩遍後,兩眼盯著一處,伸出手指,沿著高洪口至五台的一條道移動,移到一個叫“滑石片”的地方停了下來,嘴裏迸出一句:“就在這裏設伏!”大家隨著張宗遜的手指一看:從高洪口到五台,滑石片是必經之路。這裏一條長達數裏的道路,夾在兩山之間,溝深路窄,是一個天然的伏擊敵人的好地方。
張宗遜說:“我軍在此設伏,以短兵火力向敵突然開火,即可陷敵於不利地位。從我們的駐地到滑石片要走50裏,而從高洪口到那裏隻有20裏,現在還沒摸清敵人撤退的時間,必須搶先到達設伏,起碼也要和敵人同時到達,打個預期的遭遇戰也好。因此,關鍵要快,要和敵人搶時間,最好是能先敵到達,占領有利地形。”張宗遜的目的很明確,道理也講得十分清楚了,在場的團指揮員隻急切地等旅長早點下命令了。
張宗遜看到大家沒有不同意見,於是做了兵力部署:716團在滑石片兩側埋伏,擔任伏擊任務;714團派到滑石片西北的南院村地區,警戒五台方向,擔任阻擊增援,並負責殲滅可能從滑石片逃跑的敵人。部署完畢後,張宗遜又嚴肅地交代了一句:“大家一定要快!一小時之內準備好出發!”
聽說有仗打,而且要搶時間先敵趕到,一些連隊已做好了飯,許多戰士不吃飯就要走。有的隻好給戰士們打上一點飯,讓他們邊走邊吃。部隊都在一小時之內出發了。
部隊頂著凜冽的寒風,踏著漫山白雪,在向導的帶領下,抄近道疾進。
張宗遜率領旅部與716團行動。各連幹部在行進中跑前跑後,邊行軍邊做政治動員。幹部幫助戰士扛東西,體強的幫助體弱的,互相鼓勵,互相競賽,你追我趕,與敵人搶時間。旅部和716團經過四小時的急行軍,部隊就走了50公裏山路,於夜晚9時到達了滑石片以西的一個高地。
到了現場後,張宗遜和黃新廷等人又看了看地形,對部隊做了具體部署。
部隊剛到各自位置展開,遠處就傳來了馬蹄走在石子路上的嘈雜聲。又過了一會兒,連日軍走路聲都能聽清了。不一會,嘈雜的人馬聲已經進入溝內了,不時地還夾雜著牛、羊、雞、鴨的聲音。行軍速度很慢。怎麼這麼亂?不像是軍隊。原來這些日軍在高洪口搶掠一空,趁夜逃走。敵人洋洋得意,有的邊走路邊叼著香煙,他們根本沒有想到這麼寒冷的雪夜裏,在這遠離人家的山溝裏,會有人,會藏著一支能致自己覆滅的部隊。因此,他們如入無人之境,有的邊走邊打鬧,根本談不上有什麼戒備了。
戰士們看到這些如狼似虎,魚肉百姓,凶神惡煞的家夥,又好氣,又好笑,氣的是敵人太凶殘了,笑的是他們死到臨頭了,還不知道!
當敵人全部進入了山穀後,張宗遜一聲令下,埋伏在最前頭的3營首先發起了攻擊,一陣猛烈的火力網組成了一道難以通過的雷區,堵住了敵人的去路。1營迅速從後麵包抄上來,死死地卡住敵人退路。兩頭堵住了,敵人如同在一張大網中,被網得嚴嚴實實的。
埋伏在中間的2營,居高臨下,向敵人猛烈開火,如同許多炸彈在敵人的腰部爆炸,敵人慌了、亂了。雞鴨牛等驚了,亂叫、亂跑、亂飛,與敵人亂闖。人、牲畜,都為了活命到處亂竄。
敵人被迫龜縮陡崖下。他們畢竟是經過嚴格訓練的軍隊,很快清醒過來,知道中了埋伏,立即進行垂死掙紮,槍聲四起。由於夜間視線不好,敵人隻是亂放槍,壯壯膽而已。
身經百戰,老練而沉著的張宗遜,看到敵人亂了陣腳,是決不會讓敵人有喘息的機會的,他向716團下達了全麵出擊的命令。頓時,衝鋒號聲響徹夜空,戰士們端著槍從土丘後、崖石旁、草叢中、叢林裏,從一切能藏身的地方鑽了出來,衝入溝底、崖下,衝入敵群中,展開了搏鬥、廝殺。敵人防不勝防,躲不勝躲,躲開前麵的,躲不開後麵,隻恨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許多人“哇啦啦”亂叫,為活命的就舉起了手……
拂曉前,伏擊圈內的大部分敵人被解決了。趁夜色逃出伏擊圈的幾十名日軍,也遭到了714團的迎頭痛擊。
張宗遜指揮的滑石片伏擊戰,殲滅日軍第109師團135聯隊的蚋野大隊700多人,俘虜21人,繳獲火炮6門,機槍30餘挺,步槍340餘支,戰馬153匹,電台1部,還有大批的軍用物資。
戰鬥結束後,張宗遜通過晉察冀軍區2分區向聶榮臻司令員報告了戰鬥經過,同時打電報向賀龍師長作了彙報。
滑石片戰鬥的勝利,在五台、定襄、忻州地區影響很大,大大地振奮了軍心民心,群眾爭相傳遞勝利消息。晉察冀軍區派記者到358旅采訪。部隊把繳獲的大批戰利品讓記者一一拍照,留下了永久性的紀念。
可是,國民黨派駐120師的上校聯絡官陳宏模,開始不相信張宗遜的358旅會取得這麼大的勝利,後來按賀龍師長囑咐,送給他兩件日軍呢子大衣和一把日軍軍官指揮刀,又讓他看了照片。在實物麵前,這位聯絡官啞口無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