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傳珠(1910~1965),又名賴鵬英。1927年4月參加中國共產黨,參與領導贛南大埠圩、於都等地農民暴動。1928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曆任連黨代表等職。參加了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第九次代表大會,後任支隊、團政治委員,師參謀長,師政治委員,參加了中央蘇區曆次反“圍剿”。長征中,任紅1師政治委員。1936年任陝甘寧省蘇維埃政府軍事部副部長、代部長。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參謀處處長,江北指揮部參謀長。皖南事變後,任新四軍參謀長。解放戰爭開始後,先後任新四軍第1縱隊政治委員,東滿軍區副司令員,東北野戰軍(後改稱第四野戰軍)第6縱隊政治委員,第43軍政治委員,第15兵團政治委員,參加了遼沈、平津等戰役,以及進軍中南的戰役,與鄧華、洪學智、韓先楚指揮解放海南島。1950年任人民解放軍總幹部管理部副部長。1958年起,先後任北京軍區政治委員,沈陽軍區政治委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賴傳珠,1910年4月3日出生在江西省贛縣大埠鄉賴村一個普通農民家庭。賴傳珠的父親雖然沒有讀過多少書,卻有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堅強性格,仗義執言,愛憎分明,同情和支持革命。母親宵衣旰食地勤於家務,是位很賢惠的農村婦女。母親、大伯、叔父同情和支持興起的農民運動。
賴傳珠不僅小時候在家受到家庭以強扶弱、守正不阿的影響,而且在贛南中學讀書時,更是接受了革命教育,積極參加學生組織的進步活動。他還利用學校放假的時間,參加農民運動,向廣大農民進行推翻舊製度、實行耕者有其田的宣傳,宣傳農民要自己起來武裝自己、保衛自己,動員父親組織捐款購槍,組織農民自衛軍。父母都積極參加革命,後來因賴傳珠參加紅軍,父母均遭到反動派殘害。
1927年3月,贛州總工會委員長陳瓚賢同誌遭反動派殺害後,更激起了廣大革命群眾的極大憤慨,紛紛要求行動起來,同反動派鬥爭,為陳瓚賢報仇! 賴傳珠認識到,要打垮反動派,推翻反動統治,隻有依靠共產黨的領導。有了黨的領導,才能把廣大人民群眾組織起來,以革命的武裝推翻反動統治。因而,他要求加入黨組織的心情更加迫切,決心更加堅決。黨組織鑒於賴傳珠的表現,於1927年4月批準了他加入中國共產黨。
革命的蓬勃發展,引起了反動派的仇恨。就在賴傳珠入黨後不久,國民黨出動軍隊襲擊贛中。
在形勢危急的情況下,黨組織為了保存革命力量,決定將賴傳珠等一批黨員骨幹轉移到革命力量比較強的萬安縣。這時,集中到萬安縣的黨員比較多,為了便於領導,成立了中共旅萬支部。賴傳珠在黨支部領導下,積極開展革命活動,成了活動積極分子。
1927年八一南昌起義後,中共贛南特委負責同誌找賴傳珠談話,交給他新的任務;返回贛縣,發展農民協會,發展黨員,建立黨組織。不久,中共白石鄉黨支部成立,賴傳珠擔任黨支部書記,抓支部的全麵工作。
這時,正處於大革命失敗之際,國內的政治形勢發生了重大變化,以蔣介石為代表的國民黨右派,在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的支持下,建立了反共反人民的軍閥統治。許多上層小資產階級在這個曆史緊急關頭,紛紛退出革命。民族資產階級叛變革命,追隨國民黨新軍閥的反動統治。工農群眾受到更加殘酷的壓迫和剝削,工農運動受到嚴重摧殘,黨的各級組織被敵人破壞,中國革命轉入低潮。
為了扭轉時局,使黨組織適應新的鬥爭形勢,黨中央於1927年8月7日,在漢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號召開了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通過了《最近農民鬥爭決議案》、《最近職工運動決議案》、《中共八七會議告全黨黨員書》等決議。會議討論和決定的主要問題是:關於和國民黨的關係問題,關於農民的土地問題,關於武裝鬥爭問題等。毛澤東第一次提出了槍杆子裏麵出政權的思想。
“八七”會議後,中央發出一係列指示,對湖南、湖北、廣東、江西四省秋收起義做了具體布置,並把起義的重點放在農民運動基礎較好的湖南省。為了加強秋收起義的領導,中央派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毛澤東、彭公達到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湖南省委,並指定毛澤東為中央特派員,彭公達擔任省委書記。
賴傳珠學習了“八七”會議精神後,為黨確定的關於土地革命和關於武裝鬥爭問題的方針政策所鼓舞。他立即召集全體黨員開會,研究貫徹落實“八七”會議精神,決定成立以大埠圩為中心的武裝暴動籌備委員會,製定了行動計劃。他將支部的決定上報後,得到了上級黨組織的批準,特別是得到了贛南特委的具體指導和幫助。
賴傳珠帶領黨員積極發動群眾,組織武裝赤衛隊,做暴動前的準備工作。南昌起義南下途中,部隊被敵人打散了。一些江西籍的人帶著槍到了贛南。贛南特委收留這些人作為武裝暴動的基本力量。特委還調撥了100餘支槍武裝暴動隊。農民赤衛隊發展到近1000人。暴動的時機已基本成熟。
賴傳珠成天東奔西走,一身兩役,席不暇暖,檢查落實暴動前的各項準備。
1928年2月18日,在中共贛南特委領導下,在大埠圩武裝起義籌備委員會主任賴傳珠等人的具體組織指揮下,上千名農民赤衛隊員手持步槍、土銃、梭鏢、大刀等武器,在成群結隊的手持斧頭、鐵棒、木棍的農民群眾的配合下,群威群膽,眾人一心的向大埠圩進攻,一舉搗毀了大埠圩的贛縣三區靖衛團團部,摧垮了賴村和彭屋的兩處反動堡壘。反動派嚇得驚惶失措,除當場被擊斃的外,餘下的唯唯連聲。大埠鄉反動勢力宣告覆滅。大埠鄉暴動的勝利,極大地鼓舞了周邊的群眾,從此,暴動的浪潮如春風烈火般的蔓延開了。
駐贛州城的軍閥劉士毅得知大埠鄉的暴動後,立即派出一個營的士兵前去鎮壓,妄圖撲滅剛剛燃起的革命烈火。
賴傳珠指揮農軍同敵人展開戰鬥。農軍利用熟悉的地形打擊敵人。由於敵人繼續調兵增援,兵力越來越多,武器好,又是正規軍,寡不敵眾,農軍決定分路突圍,分散保存革命力量。
賴傳珠的父親被土豪劣紳殺害,領導暴動的戰友們死的死,傷的傷,逃的逃。特委機關和縣委機關也遭國民黨軍破壞,特委書記曾延生等10餘人被捕入獄。贛州城內國民黨軍警特務橫行,鬧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賴傳珠等三人突圍後,化裝成商人,連夜潛入贛州城,尋找贛南特委和贛州縣委。他們找到特委彙報了暴動情況後,特委領導要賴傳珠想法上井岡山,找中國工農紅軍和毛澤東委員。
轟轟烈烈的大埠農民暴動堅持鬥爭一個多月後,由於敵人的反撲失敗了。大埠圩暴動雖然很快失敗了,但它的影響和對農民的教育是很大的,它使大家認識到:革命要成功,必須要掌握強大的武裝。
1928年3月22日夜晚,那是一個春寒料峭的黑夜,賴傳珠離開了自己的家鄉,上井岡山尋找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隊伍。
井岡山地區位於羅霄山脈中段,處於湘贛兩省邊界,反動統治力量較為薄弱,又有兩省軍閥之間的矛盾可以利用。在這裏開展遊擊戰爭,可能影響湖南、江西,乃至於湖北。這裏有黨組織的基礎,受北伐戰爭時期農民運動的影響較大,群眾有一定的革命覺悟。另外,這裏地勢險要,進可以發展革命戰爭,退可以保存力量。
1927年10月下旬,毛澤東率領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的茨坪,領導部隊在井岡山及其周圍地區發動群眾,開展遊擊戰爭,創建革命根據地。
賴傳珠帶著兩位青年,遵照贛南特委的指示上井岡山找毛委員。他們從贛州出發,經唐江、上猶、崇義,直奔井岡山,一路走一路打聽工農革命軍行蹤,幾經周折,終於在桂陽找到了工農紅軍,見到了毛澤東同誌。
賴傳珠見到毛委員十分高興。當他向毛委員彙報大埠鄉暴動經過及反動派出兵圍攻農軍情況時,表現出了十分難過的心情。毛委員鼓勵他好好幹,不要泄氣,失敗了,好好總結經驗教訓,以後還可以打回去,反動派早晚有一天是要垮台的!賴傳珠要求留下來參加中國工農紅軍。毛澤東見他決心很大,答應他留下來,準備安排他到特務連當黨代表。
賴傳珠實現了當紅軍的願望,擔任了紅4軍特務連、衛生隊黨代表。1929年1月,紅4軍從井岡山突圍到贛南閩西遊擊,他又擔任了紅4軍2縱隊4支隊12大隊黨代表。
1928年4月中旬,朱德、陳毅和毛澤東率領部隊先後到達寧岡縣礱市,兩支革命軍隊勝利會師。5月4日,在寧岡縣礱市召開慶祝大會,宣布工農紅軍第4軍正式成立。軍長為朱德,黨代表毛澤東兼軍委書記。紅4軍下轄3個師9個團。井岡山會師,使具有北伐戰爭優良傳統的兩支精銳武裝聚集到了一起,大大增強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軍事力量,對紅軍和革命戰爭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賴傳珠在第11師31團擔任黨代表,參加了四次攻打永新的戰鬥。
賴傳珠所在的部隊由毛澤東、朱德率領於1929年1月從井岡山出發,冒著嚴寒向贛南進軍。部隊經過翻山越嶺,衝破敵人圍追堵截,進入大餘縣境。攻克大餘縣城後不久,遭到敵人一個旅的圍攻。這時,賴傳珠在28團3營擔任黨代表,他見團黨代表何挺穎、獨立營營長張渭等同誌在戰鬥中犧牲,便率領連隊掩護軍部衝出敵人重圍,一路轉移到了尋鄔境內。在平頭嶺戰鬥中,由毛澤東、朱德親自指揮,奪取了戰鬥的勝利。隨後,他又率連參加了激戰大柏地,攻打於都、長汀,出擊閩中,進軍廣東等一係列戰鬥,在攻打梅縣戰鬥中負了傷。
紅4軍成立後,由於戰鬥頻繁,人員任職經常變化,部隊編製也常變化。1929年6月,紅4軍在龍岩召開了黨的第七次代表大會,由陳毅擔任紅4軍前委書記,毛澤東離開部隊去閩西特委指導工作。不久,陳毅赴上海參加中央會議,由朱德代理紅4軍前委書記。
在頻繁的戰爭環境中,紅4軍內部在建軍原則等問題上長期存在著分歧,一直沒有得到很好地解決。1929年10月22日,紅4軍收到黨中央9月28日的指示信。在信中,中央肯定了毛澤東關於建設無產階級革命軍隊的一係列正確主張,這些指示對統一紅4軍內部的思想,起到了積極的指導作用。11月26日,毛澤東到前委,前委根據黨中央“九月來信”的精神,決定召開紅4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毛澤東和陳毅回到部隊進行了充分準備。12月底,紅4軍第九次黨的代表大會在上杭縣古田鎮召開,會議總結了紅軍誕生以來的建軍經驗,通過了大會的決議案,即著名的古田會議決議,製定了中國紅軍的正確建軍綱領,選舉產生了新的紅4軍前委,毛澤東為書記,朱德、陳毅等11人為委員。
賴傳珠參加了這次會議,受到了很大教育,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從思想上明確了正確的建軍綱領,為他後來做好軍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古田會議決議是紅軍建設的綱領性文件。這個決議不但在紅4軍得到執行,後來各地紅軍都先後照此做了。
古田會議後不久,賴傳珠升任紅4軍2縱隊4支隊政治委員,後來又先後擔任團長、團政治委員、師參謀長、師政治委員等職務。無論擔任什麼職務,他都為深入貫徹古田會議決議而不懈努力。
1930年10月4日,紅軍發起攻打吉安的戰鬥,取得了重大戰果,部隊得到了補充。不久,軍革委決定將縱隊、支隊、大隊改為師、團、連。賴傳珠任第11師31團政委,在師長曾士峨、師政治委員羅瑞卿領導下工作。
1930年9月,毛澤東提出的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路線日益深入人心,革命根據地和工農紅軍迅速發展壯大。這使得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政府十分驚慌。10月,蔣介石糾集了12萬重兵,分成8個縱隊,以第18師師長、江西省“剿匪”總指揮張輝瓚為前線總司令,從江西吉安、福建建寧一帶,由北向南“分兵合擊”,第一次大規模地圍攻中央革命根據地,企圖一舉消滅“朱毛”工農紅軍
當時,紅一方麵軍約4萬餘人,由總司令朱德、總前委書記兼總政委毛澤東領導和指揮。11月5日,國民黨軍隊開始向袁水流域推進,撲空後又向贛江東岸逼近。12月上旬,蔣介石到南昌親自組織對中央蘇區的“圍剿”,確定於中旬開始,各路“圍剿”軍以東固地區為合攻目標,分進合擊,開始向中央蘇區中心地區進攻。毛澤東、朱德確定實行“中間突破”的戰術,先打敵主力譚道源師或張輝瓚師,分敵為遠距離的兩群,以便各個擊破。28日,“圍剿”軍總司令魯滌平令其深入蘇區的5個師向紅軍發起總攻。其中張輝瓚率第18師第52、第53旅和師直屬隊,於29日由東固孤軍冒進龍岡。方麵軍總前委獲悉這一情況,立即命令部隊西進,首先殲滅深入龍岡的張輝瓚部。
張輝瓚率部由龍岡向五門嶺推進,剛進到狹窄山路時,突然遭到設伏的紅3軍的迎頭痛擊。張輝瓚誤認為是紅軍小部隊襲擊,自恃兵力武器占優勢,遂組織部隊向紅軍陣地反撲。紅3軍頑強抗擊,戰鬥十分激烈。下午3時,紅軍大部隊及時趕到,隔絕了敵師與東固之敵的聯係,切斷了龍岡敵人向西北方向突圍的道路,至16時,完成了對敵第18師主力的合圍。紅軍乘勢發起總攻,利用熟悉的地形勇猛穿插,很快搗毀了敵18師師部。
師部被搗毀後,張輝瓚眼見已無力回天,便急忙扔掉身上的中將呢子軍裝,換上了一件士兵上衣,隻身向萬功山山頂爬去。當他爬到半山腰時,忽聽山頂上有槍聲,知道山頂已被紅軍占領,便慌慌張張四下觀望,發現不遠處的一棵大楓樹下有個土坑,便急急忙忙爬過去鑽進土坑,將邊上的茅草使勁往身上蓋。不一會,紅4軍第10師幾個搜山的戰士來到了這棵大楓樹下。他們見土坑邊的茅草被人剛剛扒拉過,便上前用槍一挑,藏在裏麵的人露了出來。張輝瓚就這樣被紅軍戰士活捉了。
龍岡戰鬥結束後,“圍剿”軍總司令魯滌平沮喪地向蔣介石報告稱:“龍岡一役,18師片甲不還。”
賴傳珠率部參加了這次戰鬥,打得勇猛頑強。他在戰鬥中嘴部不幸受傷,但仍然不下火線,一直堅持到戰鬥結束。
龍岡戰鬥是一次巨大的勝利,毛澤東十分興奮地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漁家傲》:“萬木霜天紅爛漫,天兵怒氣衝霄漢。霧滿龍岡千嶂暗,齊聲喚,前頭捉了張輝瓚……”
1934年5月,賴傳珠從紅五軍團調回到紅一軍團,任第2師5團政治委員。
這年夏季,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在消極防禦的錯誤方針指導下,屢戰失利,形勢日趨嚴重,軍力和民力、物力消耗巨大,根據地日益縮小。
賴傳珠接到調紅一軍團任紅1師政委的命令的通知後,上級又打電話催他趕快到任。賴傳珠趕到紅1師,正值師長李聚奎帶領部隊剛從陣地撤下來,向興國東南地區緊急轉移。到了集結地後,賴傳珠問李聚奎有什麼任務?李聚奎也說不清,隻是說聽軍團長林彪交代,可能有大的軍事行動。
賴傳珠找一些幹部了解思想情況,師團各級幹部不知所措,普遍存在急躁、煩悶情緒,為什麼這一次反“圍剿”,仗越打越不對勁?過去從沒有這樣打法,不知為什麼。有的說三道四,有的沉默不語。為了穩定部隊,賴傳珠下到部隊想做一點鼓舞士氣的工作。他和師長到各團跑了一圈,結果什麼也解決不了,因為幹部戰士提出為什麼要撤出戰鬥?部隊下一步如何行動?開到哪裏去?這次敵人的氣焰為什麼這麼囂張?我們部隊為什麼打得這麼亂,這麼糟?這些問題沒法回答,因為他倆也不清楚,想憑自己的想法講,又怕言多必失,所以隻是一般地強調服從命令完事。
賴傳珠和李聚奎帶領紅1師10月16日晚趁夜色從龍泉壩出發,倉促、被動地向西開進。在行進中,接到軍團首長命令,任務是部隊以突擊行動占領新田,為後續部隊打開一條通道。
賴傳珠和李聚奎指揮部隊英勇衝殺,經過三小時激戰,打垮了敵人四個團兵力的阻擊。敵人潰退至安西。後來才知道,這是敵人精心設計的第一道“鋼鐵封鎖線”。
11月3日,在大坪山口間,攻克敵人5個堡壘,突破了敵人的第二道封鎖線。這時,又接到上級通知,要將部隊轉移到湘西同紅二、六軍團會合,去那裏開辟新的根據地。這樣,賴傳珠和李聚奎的心裏有了一點底了。
當紅1師進至粵漢路以東地區時,敵人已先到,並向紅1師發起進攻。李聚奎和賴傳珠商量了一下,立即命令部隊展開,頂住敵人的進攻。這時,接到軍團首長命令,要李聚奎帶領一個團去前頭開路,留下兩個團由賴傳珠指揮掩護後麵部隊通過。於是,賴傳珠指揮第1、2團繼續抗擊敵人,李聚奎帶領3團跑步前進,擔任開路尖兵。
後繼部隊趕到接替紅1師擔任掩護,賴傳珠立即率領部隊以急行軍趕上了3團。部隊一邊前進,一邊戰鬥以便消滅阻敵。部隊抵達瀟水兩岸,李聚奎和賴傳珠認為西岸重要,不能讓敵人占領,所以,他們主動堅守西岸。這樣做,不僅對部隊安全通過起了重要作用,而且給追來的敵人一個殲滅性的打擊,受到了上級表揚。
紅1師於28日從瀟水撤出,經過兩天晝夜兼程,於30日淩晨抵達腳山鋪陣地。這時,戰士們已極度貧困,許多人一停下來,或站在路邊就睡著了。不少人都挪不動腿了,又餓又困。在與敵人搶時間、拚速度的關鍵時刻,李聚奎和賴傳珠商量了一下,立即分頭進行緊急戰鬥動員,並對部隊作了調整,立刻投入到陣地,與紅2師並肩抗擊敵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