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龍的兩位長輩沒在意伊這裏多留,第二天就回去了。意伊自是盛情挽留,不過兩位長輩鐵了心要走,哪裏留得住。大龍親自去送,都被他爹給拒絕了,還再三叮囑大龍要好好跟意伊學。
送走兩位長輩,意伊便讓三人去村上送木接頭。昨晚小木人工作了一夜,木頭全雕成了木接頭,編號也標得清清楚楚。
村裏人收到木接頭後,就全麵展架了搭建竹水管的工作。於是整個望林村在農忙後不僅沒有緩下來,還忙得更風風火火了。這股熱情傳播開去,四裏八鄉都知道望林村弄了個新事物。竹水管導水進家門。別鄉的人來看熱鬧的不少。看著那高架在樹上的竹竿,很是驚歎。
來看的基本是小河村和李家村的。三村實在隔得太近了。基本互相有個什麼事情,轉眼就傳遍了。
望林村的鄉民對鄰村的驚歎很是受用,幹活越發賣力起來。挖坑栽木樁,搭竹管,統共忙活了不到十來天也就全麵落實了這項通水工程。當水被直接導進水缸裏,大家親眼看見這個結果後,對前麵的忙碌才算是有了實質的得到實惠的感覺。
村上也有那不願搭水管,也不出工的人。這些人家,一般是離水近又或者院子裏有水井的。有水井的自是感覺沒必要從老遠的溝渠中搭那麼長的木樁和竹管過來。離水源近的,或覺沒必要,或是不想出力參與搭建工作。這樣的人家也不少。整個望林村戶數不少,約有五六十戶人。除了張家院子、羅家溝、劉家寨幾個聚居院落,其他人家都散居,也許兩三戶,或三四戶緊鄰。
幾個大的聚居之所,有族老說一不二,基本全都一起勞動,每一家都牽了水管。至於其他人家差不多就隻得一半的人家參與了。
建完水管,意伊開始和村長,老族長們商量建竹樓的事情。意伊言說要每日付10文錢,再供應兩餐飯食,但遭到了村長和老族長們的一致否決。
“你免費教村裏孩子們讀書,又出錢修竹樓。大夥怎能再收你的錢。工錢的事就別提了。飯食也不用你安排,大夥自回家吃。兩天後,我就召集村民開始動工。”村長劉河山很堅決地說。
其他族老爺紛紛說:“就按你河山叔說的辦。”
意伊也就不爭辯了。和幾位長輩定下了動工建竹樓的時間。由擅長工事的王長福帶領。
意伊將圖紙拿給王長福。意伊的圖紙形象又詳實,王長福見了,大為驚歎。看著意伊的目光都敬畏起來。
意伊把圖紙交給他,也就不多管了。木料和石料都有。其他的就交給王長福負責了。就從麵相來說,王長福是個負責任且心細的人。建一棟竹樓,可以放心交給他。
建竹樓不算多麼緊急的事情。造紙倒是個緊急事情,這是生財之路。雖說道門有點石成金之術,但能用尋常手段獲得錢財,也就不必用點石成金的法子了。
意伊站在院子裏,對圍著爐灶烤山雞的三個徒兒說:“你們看著家,我去縣裏一趟。約莫五六天就回來。”
“去縣裏?師父,我和你一起去。”朱雀反應快,立刻就從山雞的誘惑中拔出神來,竄到了意伊身邊。
大龍和二虎慢半拍站了起來,紛紛表示要一起去。
意伊卻搖頭說:“你們看家。”不容置疑的表情。
三人耷拉下腦袋。“師父,你去縣裏幹什麼?”
“自然是有重要的事情。”意伊走到臥室一番收拾,再出來,關上了門。對三個徒弟說,“這屋任何人不得進。”
三人點頭,意伊提著一個包裹往外走。院子裏的山雞糊了,二虎大叫著去搶救。朱雀跟在意伊屁股後麵,說:“師父,這都快午時了。這個時候出門?縣裏步行得四五天,趕車至少一天一夜。師父,您是坐牛車,還是步行?”
“別想跟著,回去。你師父我輕功了得,你說是步行還是趕車?”
“師父,那你早去早回。”
***
意伊去縣城了,不聲不響地,說去就去。留下三個徒弟,對著烤山雞也沒了胃口。
意伊走的時候,什麼任務也沒給三人安排,隻說讓看家。三人還真就坐在院子裏看家。
意伊先是不緊不慢地走在從村到鄉到鎮的路上,等過了鎮子,慢走許久,到了晚間,意伊就風馳電掣一般疾行起來。夜晚,沒什麼人。正是意伊趕路的大好時候。
明月相照,樹影叢生,暗暗淡淡,明明滅滅,伊意踏步如飛,走過一個又一個村子。在天色方亮之極,站在了南浦縣的城門口。
日出東方,正照縣城東門,城牆在太陽照耀下,一片燦燦的光輝。逆著日出的光芒,一個藍衣少年緩步走到城門。上崗的士兵本打著哈欠,睡眼還未徹底睜開。當這個少年走來,一左一右守城的人保持著打哈欠的動作,呆呆地看著走進的人。直到人走進去了。兩人才想起,這還沒付進城的大錢呢。不過看著那人的背影,兩人也頓時歇了收人大錢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