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箏是用童年想飛的夢想製作而成的。風箏的形體希奇古怪,大抵表示著每個製作者的夢想的差異。一個熱愛生活的風箏製作者,他對生活的理解、熱愛會毫無保留地傾注在這種無名的手藝裏——每年的春天,在小鎮,在偏遠的村落,在城市的空地上,這樣的無名藝人,一定不在少數,他們將縝密的心思穩妥地放入一隻隻奇思妙想的風箏裏,讓一隻高飛的風箏減輕不堪重負的靈魂。可以相信,這一舉動不全是為了給他的兒子或孫子一個高高的未來。實際上,也是他本人在用心地愛——愛生活,愛遙遠的保持在記憶中的童年,愛自己居然還有這樣的一份耐心……慶幸自己沒有對生活滋長絕望。你看他那麼細心地選擇絲線、竹條、鉛絲,那麼細心地挑選有著神秘圖案的布(或硬板紙)。如果眼前的圖案不太理想,他就幹脆取來筆墨,自己在一塊白布上、紙上畫上理想的圖畫。一切安排停當,他才會直起身來。一隻風箏就這樣在眾人的驚奇聲中驕傲地飛上了藍天。飛向藍天的風箏已經不是製作者一個人的所有物了。這隻風箏已經為整個藍天所俘虜,它是藍天的情人,也是大地上的我們共同眷戀的心跳。一隻風箏的歸宿,和鳥兒沒有什麼兩樣,它最終要融化到藍天裏去,最終要成為藍天的寵兒。對風箏而言,風是它的血液,是它得以飛翔的生生不息的原料。風箏與風的關係完全是愛與恨的情人的關係——哪怕風一再地折磨它,讓它斷翅折翼,風箏也會情深無限地依傍一陣又一陣的風。你會看到,一隻到藍天裏去生根、去發芽的風箏,已經不是一個籠統的名詞,而是——一條蜈蚣、一隻老鷹、一尾鯉魚、一條張牙舞爪的龍、一個簡潔的四方塊,甚至就是一疊聲的“啊”和“啊”……夢想的製作者仿佛要窮盡自然的形體。風箏的個性就這樣凸顯出來了。不必奇怪,一隻老鷹風箏會讓一隻整天在空中磨著雙翅的真正的老鷹大吃一驚,以為又遇到了一個強壯有力的敵手。伴隨著風的激蕩,這隻紙糊的老鷹上下翻飛,以其出色的姿態讓牽著絲線的一顆心萌生自由。因此,在某種意義上,是一隻童年的風箏代替一個沉重的肉身上了一回天,出了一回神,過了一回飛翔的癮。一隻童年的風箏讓我們抬起了那顆慣於低垂的腦袋。當低處的目光和藍天對接,那一刻,天空的藍,風箏的歡快直接澆灌了幹涸的心田。人如果有那麼一回:心靈高高放出一隻小小的風箏,他實際上就是——將一個捆綁已久的心靈——送入了藍天,寧靜和高遠鋪陳在他的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