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圍獵(1 / 3)

上周末太不尋常了。證監會主席劉士餘一番話攪動一池春水。

12月3日中國證監會主席劉士餘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第二屆會員代表大會上致辭時,痛斥某些資產管理人的“野蠻收購”。“我希望資產管理人,不當奢淫無度的土豪、不做興風作浪的妖精、不做坑民害民的害人精。你有錢,舉牌、要約收購上市公司是可以的。但是,你用來路不當的錢從事杠杆收購,行為上從門口的陌生人變成野蠻人,最後變成行業的強盜,這是不可以的。這是在挑戰國家金融法律法規的底線,也是挑戰職業操守的底線,這是人性和商業道德的倒退和淪喪,根本不是金融創新。”

土豪、妖精、害人精、野蠻人、行業強盜,一連串的定性名詞如標槍般投向某些“資產管理人”。

自任職證監會主席以來,劉士餘一直低調行事,鮮有公開表態。然而劉主席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其此番言論,堪稱“炮轟”,令市場聞之色變,估計更令某些資產管理人輾轉難眠。

令人尋味的是,就在12月3日劉主席“炮轟”某些資產管理人的同一天,中國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也在另外一個場合公開“火燒”險資:保險公司如果通過各種金融產品繞開監管,償付能力監管、資本監管就變成了“馬奇諾防線”,修得再好也沒有用。

陳副主席還說道,“作為保險行業,風險管理應當是核心競爭力,有的公司把自身能不能可持續經營,能不能盈利,更多地寄希望於資產管理。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因為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是風險管理,並不是說資產管理不重要,它也很重要,但是不應該把它作為保險公司的核心競爭力。也很難指望一個保險公司,資產管理能力可以比其他專業的資產管理機構還要強。”

相比劉主席稱“資產管理人”,這多少還要讓人猜測,陳副主席直截了當地劍指“保險公司”即市場所稱的“險資”。陳副主席從根子上就懷疑保險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認為不可能比專業機構強。在陳副主席看來,保險公司應該回到其功能本位上來,那就是“提升風險管理能力”才算走正路。

監管層出手不良“資產管理”被初步定性

對於劉主席的“炮轟”和陳副主席的“火燒”,筆者有以下初步觀察和判斷:

在經曆了“寶萬事件”的長久爭論、險資在資本市場繼續的操作觀察以及廣泛征求和聽取各界意見之後,或許政府高層對險資所謂的“資產管理”已經有了一個初步明確的定性判斷以及政策處理結論。

這個定性判斷已經體現在劉主席和陳副主席在談話中所講到的,歸納起來是以下幾個層麵:第一,其資金來路不當;第二,其杠杆收購的作法不妥;第三,其資產管理的風險太大;第四,其對廣大投資者不公、不義、不透明;第五,其對政府監管不忠、不義、不合;第六,其對自身定位、功能與職責不明、不符、不當;第七,其最終後果是對實體、上市公司、行業以及民族經濟、國家發展危害很大。

用一句話概括就是:險資對萬科等上市公司的一係列的所謂“資產管理”的操作為“強盜”做法。

證監會、保監會官員同時發聲是巧合嗎?早在今年3月份,保監會主席項俊波還公開表示:“談到舉牌的問題,其實舉牌是二級市場普通的股票投資行為,國際上保險資金是重要的機構投資者,舉牌越多我們劉主席是比較高興的。”但從最近高層的表態來看,政策或將進行更細的規範和調整。

警惕華爾街危機覆轍

當中國經濟金融化、證券化啟動,政府在製度和規則上的完善與創新就變得至關重要。美國次貸危機的一個教訓就是:政府製度創新跟不上金融創新的步伐,因而管製失控。其結果,美國政府被華爾街野蠻的強盜們騙了還在替他們數鈔票,並且在金融危機後被迫替他們買單。“華爾街之狼”為了煮熟自己的一個雞蛋,不僅令美國自身陷入“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又將世界拉入經濟危機,至今全球仍在承受這場危機的後果。

在金融、證券的規則製定與監管完善方麵,如果美國都暴露出巨大漏洞的話,那中國作為後起之秀就更要小心。我們尚缺乏規則意識,也沒有成熟的金融文化;我們更習慣的是產品經濟而不是金融經濟,更習慣管製而不是服務。當金融大潮襲來時,我們如何才能避免華爾街的覆轍呢?實事求是、量力而行,適當放慢金融化、證券化以及人民幣國際化的速度。

所以,將劉主席與陳副主席的話結合起來,不妨作更大膽的判斷與前瞻就是:

前一段金融化走得太快了,就像房價漲得太凶一樣,現在必須進入調控階段,就像房地產的調控一樣;

金融部門現在需要放緩,中國經濟必須首先保證實體與產業的發展;

王石、董明珠等產業企業家完勝,他們才是國家與民族的寶貝,與其相比,姚振華等金融大鱷就是野蠻人;

中國經濟也還沒有到被金融集團徹底綁架的地步。因此,未來的中國仍將堅持產業立國、實幹興邦的道路。

戰後的美國,曾經是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和最大的實體經濟,但因為美元霸權,近30年來美國經濟轉為金融和服務業為主。美國經濟總量世界第一,但其經濟總量中70%是金融等服務業貢獻,成為不折不扣的金融國家和虛擬經濟體,這與中國、德國以實業立國相比,水分實在太大,也是完全不同的立國模式。

美國人可以用美元主導的虛擬經濟方式來賺快錢,誰還有興趣和耐性去辛辛苦苦地地從事實體經濟?由於經濟虛擬化,華爾街的利益終成為美國至上的國家利益,而美國的實體經不斷被打壓。至少短期內華爾街對美國的掌控很難有根本轉變,製造業回歸美國並不被看好。

今天的中國猶如一個年輕力壯的少年人,在對金融和虛擬經濟紅利想入非非時,不妨捫心自問:這是我們一定要走的路嗎?這是現在我們就要走的路嗎?我們走上這條路後,勤勞、踏實的那個“少年”還能回來嗎?

我曾經出言提示:當此步步驚心時刻,戰略製訂者務必步步為營、慎之又慎!現在看來,中國的高層決策者已作出正確的選擇。

以實體經濟發展為主導、以新型城鎮化和創新為主線、以“共富拉動”激發消費與服務,以內需潛力釋放為牽引,才真正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正路與光明大道。

還好,股市穩住了,房地產調控了,現在“金融圍獵”也要叫停了。中國這艘大船正在保持平衡、平穩的前進。

外一篇董明珠、王石贏了嗎?

董明珠、王石贏了?說這話的人不是太傻太天真,就是不懂博弈,低估了改革進入深水區的難度。

劉士餘先生警告“妖精”後,某些資金有所收斂,保監會亮明了態度。12月5日,據保監會官網披露,近日,保監會下發監管函,針對萬能險業務經營存在問題,並且整改不到位的前海人壽采取停止開展萬能險新業務的監管措施;同時,針對前海人壽產品開發管理中存在的問題,責令公司進行整改,並在三個月內禁止申報新的產品。對其他在萬能險經營中存在類似問題的公司,保監會正密切關注其整改進展,視情況采取進一步的監管舉措。12月6日,新浪財經從前海人壽客服處了解到,其萬能險已暫停銷售,何時恢複要等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