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各地多以瑞香皮、棧香皮、楮皮、桑皮、藤皮、木芙蓉皮、青檀皮等韌皮纖維作為造紙原料,這種紙紙質柔韌而薄,纖維交錯均勻。
唐代在前代染黃紙的基礎上,又在紙上均勻塗蠟,經過砑光,使紙具有光澤瑩潤,豔美的優點,人稱“硬黃紙”。
還有一種硬白紙,把蠟塗在原紙的正反兩麵,再用卵石或弧形的石塊碾壓摩擦,使紙光亮,潤滑,密實,纖維均勻細致,比硬黃紙稍厚,人稱“硬白紙”。
另外,添加礦物質粉和加蠟而成的粉蠟紙,在粉蠟紙和色紙基礎上經加工出金、銀箔片或粉的光彩的紙品,稱作“金花紙”,銀花紙或金銀花紙,又稱“冷金紙”或“灑金銀紙”。
還有色和花紋極為考究的砑花紙,它是將紙逐幅在刻有字畫的紋版上進行磨壓,使紙麵上隱起各種花紋,又稱“花簾紙”或“紋紙”。當時四川產的砑花水紋紙魚子箋,備受文人雅士的歡迎。
當時還出現了經過簡單再加工的紙,著名的有謝公十色箋等染色紙。還有各種各樣的印花紙、鬆花紙、雜色流沙紙、彩霞金粉龍紋紙等。
五代製紙業仍繼續向前發展,歙州製造的澄心堂紙,直至北宋時期,一直被公認為是最好的紙。
這種紙長者可50尺為一幅,自首至尾均勻而薄韌。宋代繼承了唐代和五代時期的造紙傳統,出現了很多質地不同的紙張,紙質一般輕軟、薄韌。上等紙全是江南製造,也稱“江東紙”。
造紙業的發達,是唐代文化繁榮的標誌;同樣,造紙術的發展,又直接推動了唐代文化的繁榮。
[旁注]
顧況 (約727年~約815年)字逋翁,號華陽真逸,一說華陽真隱,晚年自號悲翁,蘇州海鹽橫山人,即現在的浙江海寧境內。唐代詩人、畫家、鑒賞家。他一生官位不高,曾任著作郎,因作詩嘲諷得罪權貴,貶饒州司戶參軍。晚年隱居茅山。
舒元輿 (791年~835年)字升遠,浙江婺州東陽人,一說江州即今九江市人。初仕即以幹練知名,銳意進取,所作文檄豪健,以擅文敢諫著稱。《全唐文》錄存其文16篇。其文《貽諸第勵石命》 、《錄桃源畫記》收入《唐代散文選》,其詩入《全唐詩》6首。
宋應星 (1587年~約1666年)明末清初科學家。代表著作《天工開物》,是世界上第一部關於農業和手工業生產的綜合性科學技術著作,也有人稱它是一部百科全書式的著作。外國學者稱它為“中國17世紀的工藝百科全書”。
青檀 為我國特有的單種屬,莖皮、枝皮纖維為製造馳名國內外的書畫宣紙的優質原料。分布較廣,星散分布於遼寧、河北、山東、山西、河南、青海、四川、貴州、湖北、湖南、廣西、廣東、江蘇等省區。多生於海拔800米以下低山丘陵地區,四川康定可達海拔1700米。
李煜 (937年~978年)南唐皇帝,史稱李後主。精書法,善繪畫,通音律,尤以詞的成就最高。千古傑作《虞美人》、《浪淘沙》、《烏夜啼》等詞。在政治上失敗的李煜,卻在詞壇上留下了不朽的篇章,被稱為“千古詞帝”。
抄紙 將紙漿製成紙張的工藝過程。即將適合於紙張質量的紙漿,用水稀釋至一定濃度,在造紙機的網部初步脫水,形成濕的紙頁,再經壓榨脫水、烘幹而製成紙張。現代造紙業中在造紙機上連續進行。另有手工造紙中的抄紙,用有竹簾的框架等抄造。
謝公 (320年~385年)東晉名士、宰相。諡號“文靖”。因追贈太傅,故後世稱其為“謝太傅”。以清談知名,初次做官僅月餘便辭職,之後隱居在會稽郡山陰縣東山的別墅裏期間常與王羲之、孫綽等遊山玩水,並且承擔著教育謝家子弟的重任。
[閱讀鏈接]
民間傳說,東漢安帝建光元年蔡倫死後,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紙,很想造出一種潔白的紙,好為老師畫像,以表緬懷之情。
後在一峽穀溪邊,偶見一棵古老的青檀樹,橫臥溪上,由於經流水終年衝洗,樹皮腐爛變白,露出縷縷長而潔白的纖維。孔丹欣喜若狂,取以造紙,經反複試驗,終於成功,這就是後來的宣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