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戰神——黑火藥 火藥傳向歐洲國家
我國發明的火藥向歐洲的傳播,主要是通過戰爭實現的。蒙古人在漫長的西征路上,將火藥傳到了西歐。
火藥有其轟轟烈烈的麵目。蒙古大軍在西征路上,用火藥演示了一幅幅光與熱交織的文明變遷圖。
蒙古軍隊在西征歐洲的時候,勢如破竹。在波蘭格尼茲戰鬥時,波蘭士兵說:“蒙古兵用了一種妖術,大旗一揮,出現一些怪物,滾地如球,口吐煙霧。那煙霧臭惡無比,將波蘭士兵熏倒在地。煙霧過後,蒙古兵就衝殺過來。”
這所謂的“怪物”,顯然是毒煙球。波蘭士兵說是“妖術”,是由於他們還不知道火藥為何物,也從未見過火器罷了。
當時,蒙古兵是單騎作戰,馳騁自如,飄忽如風,近取馬刀砍殺,遠則利箭射取。而歐洲人卻是馬車作戰,幾匹馬拖一輛車,奔跑累贅,轉動笨拙。
戰車一遇上反應速度極快的蒙古騎兵,就不堪一擊,四處潰敗。幾次交戰之後,歐洲人聞風喪膽,唯恐逃避之不及。
那時的歐洲處於曆史上的一個黑暗時期,即歐洲中世紀時期。這裏旱災嚴重,疫病猖獗,戰爭頻頻,政治腐敗,經濟衰敝,生活悲慘,人心閉塞,文化落後,它比阿拉伯地區和我國落後得多。
這時的蒙古帝國憑借武力,在中亞、西亞和俄羅斯建立了一些汗國。各個汗國設有完善的驛站,並且盡力保護商道。
於是,1000多年來時斷時續的東西海陸交通,這時就暢通無阻了。我國的羅盤、火藥、印刷術、造紙術等輾轉傳入歐洲。
我國的造紙術傳入歐洲,造成了歐洲造紙業的興起。造紙業和印刷術的興起和傳入,推動了出版業的發展。出版業的發展,又促進了翻譯工作的昌盛。
歐洲人翻譯了大量的阿拉伯文書籍,其中有關於火藥的。這時候,他們才知道火藥這個力大無比的神奇的東西。
英國人羅哲爾·培根在他的書中提到火藥時說:“有一種拇指般大小的東西,由於硝的爆炸,會發出可怕的聲音。這個用羊皮紙包裹的小東西,聲音比疾雷還響,火光比閃電還強,威力巨大。”
那時的歐洲人同羅哲爾·培根一樣,還隻是把火藥當做神奇的東西談論,但還不知道怎樣製造火藥。
事實上,早在成吉思汗西征時,打到了中亞西亞,然後經過波斯到了伊拉克。在阿姆河之戰中,蒙古軍隊就已經使用過毒氣煙球、火箭、火炮等火器,取得了阿姆河大捷。
至1234年蒙古在滅金之時,就將在開封等地虜獲的工匠、作坊和火器全部掠走,還把金軍中的火藥工匠和火器手編入了蒙古軍隊。次年蒙古大軍發動第二次西征時,就把這些人編入蒙軍的火器部隊隨軍遠征。
經過火藥武器的裝備,蒙古軍隊的戰鬥力更加強大。1241年4月9日,蒙古大軍與30000波蘭人和日耳曼人的聯軍在東歐華爾斯塔德大平原上展開了激戰。
根據波蘭曆史學家德魯果斯《波蘭史》一書的記述,蒙古大軍在這場會戰中使用了威力強大的火器。
波蘭火藥史學家蓋斯勒躲在戰場附近的一座修道院內,偷偷描繪了蒙古士兵使用的火箭樣式。根據蓋斯勒的描繪,蒙古人從一種木筒中成束地發射火箭。因為在木筒上繪有龍頭,因此被波蘭人稱作“中國噴火龍”。
蒙古軍隊在攻打伊拉克和敘利亞時,又使用了火器。當時的戰鬥形式,主要是人與兵械相鬥的近戰,其次是發箭、滾石、放水等遠戰。
不論在近戰中,還是在遠戰中,火器的殺傷力都很大。火器使阿拉伯人吃了大虧。他們對這些火器立即研究,不久,便掌握了製造火器的技術。
有些阿拉伯兵書記載了蒙古兵使用“鐵瓶”的情況。據說,這鐵瓶就是“震天雷”之類的火器。
又一種阿拉伯兵書說,當時阿拉伯人學會製造兩種火器,一種是“契丹火槍”,用於近戰;一種是“契丹火炮”,用於遠戰,在水戰中可以轟擊敵船。“契丹”是他們對我國的稱呼。他們還根據火銃的製法,創造了各種火器。
蒙古大軍席卷東歐大地,讓阿拉伯人也感受到了火藥的巨大威力。由於擔心會成為蒙古軍隊的下一個進攻目標,阿拉伯人迫切希望獲得火藥的情報,以提升阿拉伯軍隊的戰鬥力。
但阿拉伯人缺乏製造火藥最為關鍵的硝石的提煉技術。於是,善於航海的阿拉伯人通過與東南亞各國貿易,間接從我國進口了大量硝石。然而,蒙古人沒有給阿拉伯人足夠的時間利用這些硝石。